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307 1
2006-08-13

David Zweig

過去30年中﹐大中華區一直是西方世界一個巨大的人才來源。輸出的人才主要來自香港﹐香港人為躲避1997年主權移交而產生的政治不確定性紛紛遠走他鄉。但隨著主權移交工作的順利進行﹐遷居海外的香港人又開始回流。

在中國大陸﹐一場類似的“鳳還巢”大戲也正在上演。2005年﹐從海外回流的人才達到3萬人﹐大大高於1999年時的7,000人。從大中華地區榨取人力資本的黃金歲月結束了嗎?中國現在是否已經成了一塊磁石﹐吸引那些以往滯留海外的人才紛紛回歸?

中國政府希望如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一直在積極鼓勵海外的中國學者返回祖國﹐它們紛紛在營造適合海外歸來學者的政治環境和文化氛圍﹐還向這些“海歸”提供資助。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目前會向其從海外引進的人才提供人民幣200萬元(25萬美元)的資助﹐其中20%可直接成為受資助人的工資。引進人才都可獲得的其他待遇還包括提供終身職務、住房﹐配備現代化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由研究生(往往是國內培養的)和其他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等。

另外一個計劃──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的“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2003年期間共獎勵了2,218名歸國教師人民幣1.44億元。而香港億萬富翁李嘉誠資助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在1998年至2004年間吸引了537名學者從海外回國﹐他們多成為重要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地方政府也在競相吸引海外人才。不少城市推出了大量鼓勵措施﹐希望自己能成為海外人才的首選目的地﹐這些措施包括提供住房補貼、提供辦公或工廠用地、解決配偶的工作、為孩子提供國際學校、允許保留外國公民身份的居住證﹐等等。多數大城市和省城還設立專區﹐為海外學者建立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北京和上海各有14個這樣的專區。

但對武漢、昆明、廣州和長沙4個城市的科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為數不多的歸國學者將這些優惠措施視為回國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學者們更看重良好的政府政策和政治的穩定。2004年夏季﹐我們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採訪了100位歸國企業家。多數人認為﹐向中國大陸引進新技術──哪怕是按世界標準衡量並非最領先的技術──將能獲得豐厚的利潤。看來是中國國內市場的魅力﹐而不是政府的政策更具有吸引力。顯然﹐這是人才回流的重要力量﹐同時也說明政府的影響最多也是間接的。

歸國人員的素質如何?中國是否成功地吸引了最優秀的人才回國?數據看來並未支持這種論斷。而且﹐有種看法認為﹐回國的都是在國外不大成功的人。中國科學院東北一家研究所的所長表示﹐他吸引到的通常是海外學者裡的中流人才﹐排名前20%的人才仍會選擇留在海外。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神經學家饒毅說﹐就國際知名度和聲望而言﹐歸國學者在素質上很難同仍留在海外的人相比。他認為﹐在美國有8001,000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擁有獨立的實驗室﹐這些人不太可能回國。

我們的發現支持了饒毅的觀察。實際上﹐調查顯示只有少部分“海歸”是犧牲了高工資或穩定的工作而回國的﹐其中擁有創新研究專利的人就更少之又少。而且﹐讓高級人才歸國只是第一步﹐而留住他們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麼歸國學子的數字說明了什麼呢?政府官員稱﹐在2005年回國的3萬人中﹐有50%只完成了本科或一年制碩士教育(一般是在英國)。由於前途渺茫和基本沒有接受過就業培訓﹐這些相對缺乏技能的人別無選擇﹐只有回國。同流行的看法相反﹐這些人並不是掌握了先進技術、能夠推動中國置身全球經濟前沿的科學家、學者或企業家。他們最多只能擔任中層管理職務﹐或是在商業領域從事入門級的工作。從未出過國的人嫉妒地將他們稱為“海帶”(而具有更高素質和價值﹐出於生活習慣的原因回國的人則被稱為“海龜”)﹐他們對中國既是負擔﹐也是收獲。

那麼政府為何對這種情況格外關注呢?

初步的研究顯示﹐許多歸國失業人員都是剛剛退休的政府官員的孩子﹐這些人將他們一生的存款都花到了唯一的孩子身上。許多這類歸國人員都已二十七、八歲﹐父母已近退休年齡。但這些孩子要找一份收入較低的工作都很困難﹐更不用說給父母帶來安全了。在我本人同中國官員的交談中﹐我指出這個問題是市場失敗的結果﹐而非政府方面的錯誤﹐市場將會阻止年輕人繼續走這條道路。但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官員並未認同這個看法。

許多城市人事局的招聘措施都不夠成功。由於缺乏創業技能﹐鼓勵創業的風險投資都多沒有成果。

許多官員將此歸咎於英國﹐那裡只將中國學生視為劣質大學的外匯收入來源﹐他們一畢業即遭拋棄﹐只能在沒有接受什麼職業培訓的情況下回到中國。這種情況同加拿大形成了反差﹐那裡許多具有職場經驗的中博士畢業生都遭遇了升遷上的玻璃天花板和文化沖突﹐這使中國再次對他們具有了吸引力。

顯然﹐中國政府成功營造了吸引海外學子歸國的氛圍。隨著自費學生的增加﹐一部分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將會回國。而且﹐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最近的研究報告﹐中國正面臨高素質工程師的短缺﹐這為海外學子創造了真正的機會。

但正如對“海帶”的討論所顯示的那樣﹐不要僅僅相信數據﹔中國似乎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海外學生和歸國人員的增加將給中國帶來新的問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15 14:21:00
投资环境很重要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