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42 5
2011-03-05

关于控制物价的一些想法

     市场经济控制物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一般是通过控制**开支与增加税收来实现物价的的调控。原理是**开支减少了,就可以减少市场需求,减少流入市场的货币量,降低货币的流动性影响。增加税收是为了抑制经济投资,从而减少市场需求,降低市场的货币流动性。这种政策对于物价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市场中经济主体的伤害也比较大。例如商业,由于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一些进了大批货物的商家就会盈利减少甚至亏本。而对于一些厂家来说,他们在高成本的时候投产的产品也会因为市场价格的下降而引起盈利减少甚至是亏本。所以,这种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物价的方法一般往往导致生产规模的缩小,从而导致市场主体裁员,导致失业率的增加。这会进一步的降低消费者的需求能力,从而使得经济规模进一步缩小。所以,在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物价之后,如果**停止干预的话,往往会出现滞涨的情况。因此,应用财政政策控制物价必须在一个度的范围内。这个度就是不至于使得市场主体的盈利太过于萎缩,使得大部分市场主体产生亏本现象就一定是要不得的。
第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般是通过调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的利率,减少货币的借贷,减少货币的发行,发行债券,发行彩票等等以减少市场中货币的流动性的方法控制物价。这些方法同样会引起市场需求量的减小从而对于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会影响经济规模,会产生随后的滞涨现象。
第三,通过产业竞争。也就是通过国家投资的方法,或者是组合小资本成大资本的方法,生产出更廉价的产品或者提供廉价的商品以控制物价。这种方法是可以有效的控制物价,但是却容易引起一些正常经营的小经济体的破产。这会使得自由竞争的良性市场经济变成垄断性的经济。这将增加**以后调控的难度,使得市场发生类似物价危机时更难以掌控。
正确的方法: 从每种商品的生产入手,降低原材料与能源的价格,空出一定的利润空间,通过国企或者其他企业生产出一批可以不使得其他市场主体破产的商品来,再通过税收或者其他的货币补偿方法对原材料与能源的供应者进行补助。在价格调控到正常后再逐渐的放开即可。这种方法调控市场价格可以有效的避免通胀后出现的滞涨,不会带来破坏生产的结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胀是由于经济结构的问题或者是囤积物品的抄家们引起的,那么这种方法也不会见效。经济结构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过资本盈利的行业占据经济规模百分比过大的问题,以及各类非经济系统人员过于庞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会导致产出严重的满足不了需求,当然会引起无法调控的通胀。如果真有这两个问题的存在,那么这些就需要通过提高产出、提高资本盈利者的税收来有效的遏制物价了。

                                                                                                                                                                                浅见
                                                                                                                                                                           2011、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8 11:09:46
支持,全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8 16:5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9 10:43:00
物价上涨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譬如货币供应量过大,人民币持续升值,房价和食品价格持续上升等,能不能从源头着手考察,譬如食品价格上涨,是因为供给急剧下降吗?曾经出台的控制房价的措施为什么没有真正奏效?是因为需求过旺吗?呵呵,一点拙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0:31:52
"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会引起物价上涨,相反,出口转内销可以抑制物价上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0:32:50
还有人为的炒作因素,这是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是市场监管者的事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