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静止的,或者气变化是气自身独立的变化,人并不是世界变化的核心的力量,人是伴随这这种变化而变化的,人就以为世界是与己有关的。其实,客观的世界是按照自身的规律性,不顾及人们的思想而变化的,世界具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人具有自身的独立意志,这两种意志即使在并和时也是各自独立的。而且人为世界附上自己的色彩,这就把世界变成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其次是把上帝变成----我的上帝,把一切变成自己的色彩,我的。。。。这样这种关联是人自身的自作多情,而不是世界真实的现实。
把主观和客观的世界分开,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主观常常会粘连在客观的世界中不愿意离开。而且把山山水水都附上自己的观念的影子。比如故乡只能是自身的观念之下的一个地方,而不是那个地方自觉地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样人对客观的一切都是自作多情的。没有一种客观的东西具有像人一样的感情意志走向人。而且人的观念往往是从自身出发的,就像坐在车上看见树木往后面跑,人们自身的变化会变成静止的,而把客观静止的东西变成变化的。这样的倒置是常常发生的。
为什么人会具有自身的思想感情,而且把这种思想感情全部覆盖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把宇宙,时间,空间都主观化?因为人是一种主观性的,自我存在。人的眼中的一切都是气自己的放大,即使是时间,空间这样的纯粹客观物也具有自身的感情色彩。这样人如何把自己变成一种纯粹客观的动物呢?就是无我。"我"是一个和生命纠缠不清的东西,这个东西被不断的偏执,而且这种偏执不会是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杂合了许多东西的矛盾体。自我常常和自我矛盾,常常会自虐,克己,自己危害自己,这样越是强调自我,越是不能真正地进入自我,因为“我”本身是一种预设,就像是X,而这是未知数,而不是实际的数字,这个数字被不断的具体化,但是越是具体化,越是偏激,因为“我”本来是抽象的,而具体是限制,这种抽象性。这样自我常常就是具体的我和抽象的我的矛盾。所以,没有真正的“我”。“我”只是一种框子,而不是实际的存在。但是人们把真个空洞的框子变成实际的,具体的,这样又看到自我是抽象的,人们在抽象的自我中有希望自己是具体的,这样自我就是这样矛盾的,和自身进行无休止的悄无声息的战斗。
自我常常会被异化,就是会变成对象的对象,无论是人的任何思想感情都会使人异化。这样人常常是以敌对的力量进行自我的否定。这种否定就会变成一种自我满足,这样的满足实际是对自我的否定和惩罚。属于惩罚的就是基督教的赎罪说,属于自我否定的就是自己的敌对的形式。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危害和矛盾,而自己还要完善这种抽象化的自我,这样自我就是自我的最大的烦恼。自我也无力走出自己。因为矛盾的纠缠,人常常是危害自己的最近的力量,这样和一切事物的本质是自身的矛盾裂变一样,自我也是在矛盾中希望完善自己的,这样一时自我是具体的肉体,一时自我是抽象的观念,这样自我就会陷入这种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矛盾之中。这样就是自我迷惑。
说是无我,但是实际上无我是那样的艰难,因为谁也不愿意废弃自我,就像自杀的人在几百人的劝说下也还在坚持自杀,这样的自我明明是自己的最大的危机,但是自己还是坚持这种自我,这样在外人看来是愚蠢的,而在自杀者本人却被认为是合理的坚持自己。而且劝说别人不要自杀的人也会陷入自杀,因为谁也不能清除自身的矛盾。就像不能从自身抽出有疾病的骨头。这样那种偏执自己的人往往是愚蠢的,因为偏执中的自我往往是被异化的对象,而不是真正的自我。孙子兵法就是利用了这种自我的偏执性,而进入战场的。
再说,世界是独立的,我既是具体的肉体,也是抽象的思想灵魂。这样自我往往是被矛盾的自我所迷惑。到底我是肉体的真实还是灵魂的真实?自己也说不清楚。而是任意地偏执各种自己难以辨认的具体东西,这样自己甚至就是被自己撕碎的碎片,没有完整的自我,还不能舍弃这种碎片,就像捡拾破烂的人不舍弃破烂一样。被偏执的自我常常是自我的对立面。这就是一般人最终的生命剩余,自我的碎片。无论是思想还是感情都是碎片,没有完整性,就像自己和别人擦身而过一样,这样的幻影被电影演出来,人们希望从艺术的完整性中见到自己,这就是艺术钻了人心的空子。把艺术的典型当作自我的偶像,这样就似乎是自我?
人们最好是不偏执,偏执是最大的愚蠢,因为上述的原因,偏执往往是以敌对的力量打击自己,而且自己还在坚持这种矛盾。所以一定程度上人要原谅自己,因为敌对自己往往是被对象异化,就是以敌对的力量幻觉成为自己,这样就会自取灭亡。实际上这里是智慧的空白,没有认识自己的真实性是什么。既然没有认识愚蠢的人还在坚持这种幻象中的自我,影子,这样人们就会捕风捉影,把幻象当作自我。犯罪学中实际具有这种自我的迷失现象,到后来就会后悔明白。
顽固偏执自己的人,要么是愚蠢的,要么是无辜的。因为自己对自己一片漆黑。(原因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