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事实上很多父母本想要更多的孩子,独生子女家庭的巨大比例显示着个人以及社会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风险。脆弱的家庭意味着脆弱的社会。2008年五月四川地震中几千独生子女死亡的灾难昭示着极端不幸的潜在威胁。
更广泛地说,未来更多的中国父母在老年不能指望他们的子女。并且很多父母将要面临最不幸的现实:白发人送黑发人,孤独的死去。以当下的死亡率时间概率来看,一个80岁的中国男人死在他55岁的儿子之后的比例是6%。因为女人更加长寿,一个80岁的女人死在她55岁的儿子之后的比例是17%。
前景和政策选择
因为中国持续的死亡率下降,特别是它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到了更低水平之下,中国已经有效进入了人口减少的时代。中国当前1.5的总和生育率从长远来看意味着未来每一代人会比前一代人少25%。不过,虽然平均一对夫妇少于2个子女,中国的人口仍在增长,尽管非常缓慢,因为中国依然拥有相对年轻的年龄结构,这会使出生人数高于死亡人数。如果不是中国相对年轻的年龄结构,它的人口在1990年代就会开始减少,也就是大约20年前。当下的人口增长,换句话说,是人口惯性。
同样的惯性很快就会向相反的方向作用。在目前的死亡率和出生率下,以现有的不断老化的年龄机构,死亡人口数量很快就超过出生人口数量。中国的人口大概会在未来15年内达到顶峰,最多不会超过14亿。
即使中国在它达到人口顶峰后的十年内可以恢复出生率到更替水平,在大约半个世纪中,人口都会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净人口减少超过2亿,或者更多。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在顶峰时期将会达到50岁。
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长期出生率低于更替水平已经造成了反向的人口增长惯性。在最极端的例子中,如意大利和日本,如果当前的人口增长率不变的话,在四十年内,人口将会减少一半。逐渐的但是重大的人口减少,特别是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伴随着人口年龄老化,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更替,也就是全球人口、经济和政治版图的重组。
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依然拥有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国家政策限制大多数中国家庭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30年前,当这个政策实施的时候,在中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辩论;历年来,它迫使中国家庭和个人,尤其是妇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尽管这个政策本来是作为减缓中国人口增长而设计的紧急措施,并且只打算持续一代人的时间,**现在还没有意愿或者说勇气来废止它。
面对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中国的迟缓的承认以及不作为--尽管各个国家的人口学专家都建议废止一胎政策--反映了政策制定者们缺乏对于变化的人口现实的认识。另外,惰性还来自于国家的计划生育官僚体制,这个体制雇佣了50万工作人员。
这反映了中国统治的一个特点,把困难的、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放在一边,而短期危机管理以及稳定隐患优先考虑。正在浮现的人口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21世纪的中国。人口变化发展缓慢,其影响不仅复杂而且长远,中国的不作为已经被证明代价昂贵,如果这种不作为持续下去,代价只会更大。
作者授权中国改革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