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xiang 发表于 2012-2-9 19:00 
你说的更多的人不会愿意劳动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这个条件是员工即使不劳动也 ...
我懂你的意思,你说的用模型解释就是,在一个博弈中 是否存在2个或以上纳什均衡,其中有最优,如果存在,那么就可以通过协调达到更优。
在美国行得通,但是在中国就行不通。
因为中国政策的强制偏好,导致偏好的最优化已经达到,所以不存在2个以上均衡,而只存在占优。
这是应试教育和社会环境导致的,社会环境是主因,应试教育意味着无法改变社会环境。最关键的就是ZF“租”的行为过多,ZF过分干预市场,最终员工偏好被确定。因此无法改良。
不工作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需求已经最好,所以不是单纯的达到了均衡。所以这种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要改良只能减少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干预,也要减少ZF对国有企业的干预。想要改变产业结构,唯一的办法就是国家自我消弱自己的行政能力,来换取市场的充分竞争。
事实是上ZF也确实在这么做,但是需要时间,比如人民币升值,比如财政货币政策的不断变化,从明确的概念到不断模糊,从保增长,到扩大内需,到改变产业结构,到提高市场信心,每一阶段的干预都在不断减弱。这也充分的说明ZF已经在不断探索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们只要慢慢等待政策的转型,最终就能达到民主的经济。
顺便吐槽现在所谓的自由经济学家,形而上学套用美国的管理,忽略市场的偏好,要求加强ZF干预,这恰恰会使得中国经济转向危机。最终ZF一定失灵。任何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最重要的是,这个转型必须是有计划的和递进的,别忘了日本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