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说,纸币时代的通胀以滥发纸币为主要标志,而金属铸币通胀则以铸币贬值为特征。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
唐·帕尔伯格在《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一书中指出,作为货币的金属过剩,其自身价值变动会使货币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购买力。如14~16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成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开展了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从海外搜刮了大量黄金积聚到欧洲市场。这种海外殖民活动获取黄金的成本十分低廉,造成了黄金价值的急剧下跌。这是由币材本身价值贬损引发的通货膨胀。另外金属铸币成色下降,导致其失去原有价值,与以前相比换取同样数量的物品需要更多的铸币,因此物价上涨,如古罗马时期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