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 1 个论坛币 未解决
上午8时20分许,一男子从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8楼坠落,不治身亡。学生称,死者系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08级硕士生。北大校方证实,警方已排除他杀,
上午8点多,一位年轻人从8楼毅然跳下,告别了这个寒冷的现实世界。那是在北京大学。他是北大计算机系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年轻人父母双亡,他想找一份有北京户口(户籍)的工作,把女朋友接过来。因为有北京户口的话,可以申请保障房。他曾找到了一份可以留京的工作,但只是集体户口。他听说集体户口不能申请保障房,所以继续拼命地找啊找。
但如你所知,有北京户口的工作是多么难找!!~~~~
案例2:
袁健
终年:27岁
籍贯:江西
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
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06级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班
曾任大成基金研究网络传媒研究员
3月4日 跳楼自杀
学院方面低调应对
袁健之死引起关注,与其北大汇丰商学院的毕业生身份不无关系。无论是在北大校内还是校外,汇丰商学院学生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习年限为3年,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培养,学费标准为10万元人民币,毕业时拥有北大经济学和港大金融学双硕士学位。
排名制逼死了他?
据了解,目前各家基金公司普遍实行末位淘汰制,由基金经理对研究员进行打分,将研究员的当期表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以及“不合格”等层级。如连续3次“基本合格”,研究员可能面临被转岗或级别下调的危险,而如果3次“不合格”则意味着研究员将被辞退。
“不止基金公司,也不仅证券公司、银行理财经理,实际上很多行业和岗位都有这种制度。”这和高考实际上是一个道理,是公众评价一只基金的最主要方法。现在社会上有众多的基金,往往有几千万乃至几个亿的资产,持有人要进行选择,也需要一个标准和衡量。
当前国内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都比较短视,对于新加入公司的员工也是种压制。国外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期往往是3年到5年,但国内都是每年、每月考核排名,这种做法急功近利。基金从业人员尽管年薪丰厚,达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但其背后承受的压力也是外人无法想像的。中国的投资者很少会看一个基金经理3年的成绩,只要最近2个月的基金净值出现下滑,就要开始赎回,这对基金经理是一种“倒逼”,使得他们都很短视,做不了长期价值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