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8820 18
2011-03-13
导语:
如果学者的文章就是为了让人看不懂,那我宁愿不做学者。几年来,我一直思考用通俗的语言,解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深奥的道理。


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说,德尔菲神庙里碑铭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重要。


人生最终极的意义,是不断地增进智慧,从生到死,一辈子争取活一个明白。明白什么?明白自己活着,究竟可以是什么?究竟能够做什么?究竟应该为什么……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思维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并从而壮大自己!

第一讲 我是谁

一、“人”是什么?
1、  给“人”一个定义
我是谁?我是人!为什么是人?我具有人性!
什么是人性?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人性来自人的本能,人性是人行为的指导。有什么样的人性,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所以,要研究人的行为,就要研究人性;而要研究人性,首先就要研究人是什么?
成龙主演的影片《我是谁》中,男主角面对空旷的世界曾发出如狼的狂吼——我是谁?
   
是啊!人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家都曾论述过人与动物的本质。古希腊哲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断言:“人是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动物”。20世纪的哲学家则认为“人是使用语言的动物……其实,这些说法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没抓住人与动物区别的全貌。
我们在区分人和动物的时侯,经常犯得错误就是把人的标准强加给自然界的其它动物。比如,“人是使用语言的动物”——人会说话,而动物不会,看起来似乎有道理。然而,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种类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当然不一样,怎么能以人的标准来看动物呢?
“人是理性的动物”。但我们知道,别的动物也有理性思维:两只狼争夺食物,当一只狼斗不过对手时,它知道避让,这就是狼的理性。中国有句成语,叫“打草惊蛇”,蛇被惊动,知道让开,同样是蛇的理性。
            

人会制造工具,这也不是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现代的研究早已证实,在给予足够教练和模仿之后,猩猩、猴子都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人会使用工具,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在马戏表演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猴子骑自行车甚至摩托车。可见,经过足够长的时期的训练后,动物也是可以使用工具的。
有人说,“人能制造高级工具”,不过,这种“高级”都是从最初的“低级”发展而来,当今的高级工具应是电脑吧,如此说我们是人,但你祖辈时却没有电脑,难道你祖辈就不是人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历史积累,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必定制造更高级的工具,如此说他们才是人,我们又不是人吗?  
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马克思有一段名言,“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但是,马克思不是蜜蜂,他怎么知道蜜蜂造蜂房之前,就没有在蜜蜂自己的头脑中已经建成了呢?
中国的古人说得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蜜蜂,我们怎么能完全知道蜜蜂的世界或思维是什么样呢?
可见,各种对人的定义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经得起检验的关于人的定义,经过长期的思索、查寻、提炼,我很赞同如下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来杀动物的动物。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判断:
第一、人是动物。
第二、人能制造工具。
第三、人能利用工具。
第四、人能杀动物。
第五、人杀动物用得是自己制造的工具。
以上五点,构成一个完整的判断标准,缺一不可。在自然界中,任何同时满足上述五点的,都可以命名为人。

遥想远古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人”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诸如木棍、石块来获取食物或加工食物。偶尔,有猛兽的侵袭,“人”经常会被猛兽咬死、抓死,但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发现棍子可以抵御外来袭击甚至杀死别的动物,于是,“人”举起手中的棍子,抗击外来的攻击。
在“人”举起手中的木棍迎向别的动物的时侯,“人”终于变成了人!
当“人”举起手中的石块投向动物的时侯,“人”从动物变成了真正的人!
直到有一天,人终于明白,可以杀死猛兽的工具来对付与自己一起争夺食物的同类,可以用棍子的尖端刺死自己的同类后获得一大堆食物,可以用石头砸向同类的头颅,获得更多的食物及支配权。于是,人开始杀同类。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3 13:16:31
2、人怕人:进化的动力
根据进化论,任何动物都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进化着,但不同动物,进化的途径不同,动力也不同。只有人,不是靠体能,而是靠智慧在不断进化。
一个人可以跑得不如老虎那样快,也可以体格不如师子那样强,也可以力气不如大象大,甚至可以是不完整的人——比如缺胳膊少腿,缺眼睛少耳朵——但,只要他工具制造得好,他就可以杀死比他快的老虎,比他强的狮子,比他更有力的大象和所有其他肢体健全的动物!
  
有工具,能杀死别的动物,人就有了安全感吗?
不,人还要怕——人自己!因为一个人有武器,别的人也会有武器。人能杀死别的动物,却要担心被别的人杀死,所以,人最怕的——就是人!
这种威胁最终使得人努力思考发明更好的工具,由此使自己更快、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总是在寻求更好的、更快捷的、更强的工具杀自己的同类。从冷兵器到热兵器,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人类在武器方面的每次飞跃都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制造石块到制造原子弹,人的行为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杀死同类或异类的能力,达到霸占更多资源的目的。

所以,对人来说,并不是体能上的“弱肉强食”,而是思维上的“弱肉强食”,谁更善于制造好的工具,特别是杀同类工具,谁就能生存。谁不善于制造工具,特别是杀同类工具,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就将被淘汰。
可见人怕人,促进了人智慧的增长,并进而促进了人的进化!

结论:
不能制造工具,或者尽管制造了工具但不善于利用,或者尽管善于利用工具,却不会用工具来杀动物,尤其不能杀自己的同类,这就是动物与人的区别。只要不会用工具杀自己的同类,动物就永远不是人,永远不会进一步进化成更高级的生命,而人——是能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杀动物的动物。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3:17:22
二、人性的本质
认识自己,最深刻的莫过于认识自己的人性。自知者莫过于知己之人性,自胜者莫过于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抑制自己人性中潜在的恶念。


﹙一﹚、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生物根性生命的自私,基因的自私与人的自私是一脉相承的,这种自私性的基础却是生命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再生。固然,自私不必是恶,但在社会生活中也确难为善,不妨说自私是潜在为恶的基础。


1、 人性的生物之根——元素
元素是世界的基石,元素组成了一切物质,包括生命!
人类最深层的自然之根是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原子结构,人类奇妙的对称形体等等,均源于原子波形的基本的对称属性。

人类次深层的自然之根是生命物体共同拥有的一套生命遗传密码,这使人不仅具有大自然的物质性,还同时具有不可摆脱的生物性。
人类浅层的自然之根是他作为人科动物的基因,基因在元素、分子、原子……和遗传密码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所有生命功能。

总之,人类植根于物质世界、生命世界。人既是物质机器,又是植物、动物,但反之不然,物质机器、植物、动物不是人——而人必竟是人!物质元素、生命遗传密码和基因是人类的三层自然之根。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3:18:13
2、人性的自私之根——基因 基因是生命中的遗传物质,是最原始、最根本、最神秘、而又最伟大的东西,它最先决定了一个人和整个人类的一切。

当我们深入到基因世界就能发现:基因的自我复制、再生和遗传活动,通常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竟争活动,他们拼命地按自己的密码形式吸纳周围的原生质,把原生质中的氨基酸按照自己的模式组成新的多肽链,从此不断地扩充增殖自身,这实际上就是吞食周围的其他生命物质的过程。在竟争中暂时获胜者即成为显性基因,暂时失败者即成为隐性基因。成为隐性基因者并没有死去,它虽然未在子辈显现,却可能在孙辈显现,从而使得在漫长的遗传活动中,各种基因可能获得某种“平等”的待遇。看!这多么类似社会中的个人竟争行为。

英国生态学家R·道金斯在其《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基因为争取生存,直接同它们的等位基因竟争,因为在基因库中,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争夺它们在后代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对手……因此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同时“基因又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在这里,“自私”是一种比喻,基因拼命地展示实现复制和控制的功能,只是它的本能,基因没有自我意识,它完全是盲目的,它的自私性同样也是盲目的。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3:19:11
3、人性原欲与原恶——本能
人类的自然本性分其为生命本性和死亡本性两大类:生命本能又简称为人类的原欲,原欲有三:物欲、知欲和性欲;死亡本性又称为人类的原恶,原恶也有三:任性、懒惰和嫉妒。无能原欲或原恶,均为人类的绝对属性,在人类的生命存在中,这些属性虽然可以有所增减,却绝对不可能永远消失,除非人死了,一了百了。

人性原欲是人类生命意义之本,是衡量人性善的最基本的坐标,没有原欲——食欲、性欲、知欲,人类便不可能有追求善的原动力,但人性的原欲本身并不是善。
原欲之所以能为人类向善的动力,是因为原欲的满足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不食不得生,无性不得繁衍子孙,不求知不能趋利避害,然而只要人类动欲,便必露恶,即露出原恶——任性、懒惰、嫉妒。可以说,一切恶都根植于这三项原恶,就像一切颜色都可由红、黄、蓝三元色调配出来一样。

尽管三原恶都很直观,为明确之见,仍作定义如下:
任性——宁以无视既存社会法则﹙道义、道德、法律、制度等﹚的方式思想并行事。
懒惰——指望不劳动或少劳动而获得自己所需。
嫉妒——因别人某方面优于自己而对别人怀有恶意。
必须指出,仅作为心理状态而不诉诸行为,三项原恶本身不是恶,但它们是一切恶行为的心理根源。

显然,人性的原恶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不同,原罪是指人类的祖先亚当与夏娃,接受了毒蛇的诱惑,偷食了伊甸园的智慧之果,犯了最早的奸淫之罪。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有“万恶淫为首”的说法。古代西方人因原罪之说而推出人性本恶,其实没有多少道理,而且偷食智慧之果,以求得知识为恶反而与古希腊人的“知识即善”相悖。可见,古代西方人的人性本恶论虽然暗合人性偏恶的实际倾向,但并不表明他们对人类之恶真有完全的认识。
真正的人性之恶应该是人性的原恶。不能把原恶与原欲混同。原欲是人类必须获得满足生命意义的支柱,不仅不能说是恶,而且应该是衡量人性善的最基本的坐标,人类原欲得不到满足反倒是造恶的渊源。因此,中西方古人不约而同把淫——性欲的满足视为恶,而且是首恶、原罪,其实是不对的。淫不为恶,但淫起来不讲任何规矩、道德、法律而达到任性妄为的程度,就是十足的恶了。所以真正的恶不在淫,而在任性。人性的任性原恶一旦从潜在的可能性变成显在的社会行为,它便不是原恶,而是实恶了。

任性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中既存的一切规矩、道德、法律、诫条、制度……总之,一切行为“度”或“条规”的否定。这种否定不外乎两类:一是完全无知,二是明知故犯。在现实生活中,因任性的行为而作恶犯罪者比比皆是。因此,任性作为人性一项普遍的原恶是必须由社会和个人双方同时加以制约和防范的。社会的防范表现于社会权力的威慑,个人的防范则在于个人扩大求知的范围,其中包括对道德价值、法律责任、制度理性等各方面的认识。

懒惰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生存意义的否定,是对个人生活体验的拒绝。任何人在能够轻易获得原欲满足的场合都会任懒惰的人性原恶变成实际懒惰的实恶,尤其在在尚处于幼童的年代,由于长辈的娇宠,极易染上懒惰的恶习。懒惰似乎与任性不同,不触犯条规,而实际上懒惰之恶比任性之恶对人类自身更有害。实际上是一切恶行为的最深邃的祸因。贪污、偷盗、抢劫乃至杀人等罪恶无不深深扎根于懒惰之源,“万恶淫为首”实不如“万恶懒为最”来的确切、真实。

嫉妒的本质是对永恒、终极、自由的精神追求的缺失,来自竟争中的自私者内心的失落感。是对未来缺乏自信,缺乏希望的人经常的情感反映。他人的天赋、好运和成就通常都会引起人们这种内心的失落感。轻者艳羡,重则苦脑,过则涌现出对他人的恶意,再过者恶语伤人,再过则以恶行害人……因嫉妒而产生恶行为的事情非常普遍,几乎一切人都曾有过此类或轻或重的嫉妒和被嫉妒的体验和感受。
总之,原恶不等于已经是恶、或正作恶、或将一定要作恶,而是指人与生俱来即有作恶的潜在心理因素或动机。

人性原恶,从人的成长、进步的角度看,总之是人身上的一种根于自然的惰性,克服这些惰性即是人向人类的社会性,向人类的精神性,向人类的文明性跃升的起点。人类文明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克制自身原恶使之不露形迹的过程。
结语:人生来即是一个多重的矛盾体,原欲与原恶,生命动力与死亡动力,知欲与任性,食欲与懒惰,性欲与嫉妒,更有它们交叉的互动,从而使得人性呈现出比魔方还要复杂万分的多变的生命属性。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3 13:20:57
(二)、人的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
人是自我运动的个体,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个体,人与人更是共同发展的个体。
人不断为了欲望的满足,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这活动的过程之中,必然相互发生联系,完全封闭的人是不存在的,只要是社会人就只有在联系的网络中才能生存……

1、人性的释放场
人性原欲与人性原恶是一个生命体的两面,它们是创造人类社会文明的原动力,又可称生命动力;一个是阻碍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原阻力,又可以称死亡动力。这两种力量都能在人类的社会状态中或付诸实现,或施以压力。社会是人性原欲获得满足的无穷无尽的源泉,社会同时也是帮助人类克服人性原恶的压力场,离开这个压力场,人类潜在的原恶就将变成显在的实恶。而人性的释放场之所以要分解为官场、市场和情场,完全源于人类释放和克制自己心理上的原恶的需要。
2、人性场之一:官场
——官场是人性任性原恶释放和制约的场所。
追求权力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动物的攻击性,雄性动物为争夺占有雌性动物群的“权力”而彼此角斗的习性,或许可以认为是人类追求权力本性的渊源。
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依附集群生活方式,而集群生活方式就需要权力,没有权力就将没有安全与和平。为什么?乃人性原恶所致。


一个人的人性原恶一旦从潜在变成实在,他即是个任性的人。任性的人是破坏既存秩序的人。任性的人彼此共处,要么相互反对引起战斗,要么相互联合结成更大的破坏性力量。仅仅靠分散的个人不可能制止、约束这种破坏性的力量。因此,为了共同的生存,必须要有更多人的联合。并按照一定章程、规则、契约、法律、制度……形成具有一定秩序的社会组织,各阶层的头领。这种组织可以按既存的条件拥有强有力的武器,推选出首领和各分组织,各阶层的头领。这种组织是一个具有暴力势能的

威摄力量集团(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可以对社会的任何未形成组织的个人构成强大的威摄力量。这种对任何人都具有强大威摄力量的社会势能场即是社会的权力场,也就是人性的官场。
﹡官场的基本功能:
稳定社会等级之间,人与人之间既定的秩序是官场的第一大功能;
保护和促进市场的发展是官场的第二大功能;
在情场的精神推动下,使社会中的权力分配更进一步合乎人类既存文明(理性、正义、民主、自由……真、善、美)的需求是官场的第三大功能。

﹡但官场化也有陷阱:
最高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或根本就不受制约是官场的第一大陷阱;
权力私有是官场的第二大陷阱;
权力滥用是官场的第三大陷阱。
﹡官场的理性意识或公开宣扬的宗旨是公正、正义;是普遍地维护全社会,或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安全。
官场的非理性或潜意识则是损人利己,以人为壑,假公济私,以权谋私。
总之,人类社会权力空间的建立是人类离开自然状态的第一步。人类社会需要权力是因为人类的社会生活需要安宁与和平,需要起码的安全感。同时,权力关系的建立,也是为人类之间的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更是对人性原恶任性的制约。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