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前,高校普遍受财务制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预算编制原则的影响,高校债务较少,高等教育规模也比较稳定,高校基建主要依赖于ZF的拨款。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银校合作”逐渐兴起,高校从银行借入大量的贷款,以满足扩招带来的校园基本建设需求。高校贷款集中形成于1999年到2004年间,并逐渐引起ZF部门和外界的关注。2004年审计署对教育部等中央部门直属的18所高校债务、投资等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至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2011年,审计署在第35号公告《全国地方ZF性债务审计结果》中对地方高校债务规模进行公布,截至2010年底,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ZF性债务2634.98亿元。公告还显示,当年借新还旧偿债额为542.47亿元。有95所高校存在债务逾期现象,逾期债务为27.18亿元。由此不难看出,我国高校债务规模巨大,负担沉重,甚至部分高校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高校负债问题已成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