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区域经济学感兴趣。并立志于今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但是感觉我国现在区域经济学还主要停留在文字描述的阶段,
看了克鲁格曼等人的《空间经济学》等书,感觉国外已经是处于完全数理的方法阶段。
看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好像他们比较偏重于国外接轨。那么请问人大
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情况和侧重点是怎么样的呢?是侧重地理还是经济理论?
非常感谢!!!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觉得任何研究都要以实践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网上有评论说中国没有合格的经济学家,简直是荒唐,我到要问问中国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的成就,英明的经济政策的制定难道还不能说明中国存在优秀的经济学家??反过来,当年苏联和东欧为了经济体制改革邀请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去制订政策,却一败涂地.难道这样的经济学家才是合格的经济学家??真要是这样?我们宁可没有合格的经济学家.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研究方法。
是啊,不要为名声所累。另外,单纯的公式不可靠,还是搞些实际的。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得诺贝尔奖的到中国来也不一定行。
我个人觉得不要盲目排外和孤芳自赏,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是可以借鉴的,虽然其结论不一定适合中国;同时也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和妄自菲薄,在学习前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研究也是有可能取得成就的。
区域经济,一个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来研究的学科。数据分析只是一中工具,对于分析某些指标有用。但不是万能,要你做规划,能有数据去论证才怪?
此外,现在的经济学,很多人都十分推崇数学分析,任何东西都要做个模型,进行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个人认为这不是应该的。曾见某名师讲经济学,一黑板都是数学推导,又把经济学变成数学的嫌疑。结果是把学生整晕了,老师课也完了。
我觉得这位仁兄说得很有道理。恕我冒昧,其他有些人是不是有些排外了?我觉得国外用数理方法定量分析的手段,确实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进步,比文字描述能更深入地说明问题。当然我们也应该防止过度数学化而失去经济学思想的倾向,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与国际不太接轨的情况下来说,我们还是应该注重学习国际先进方法。毕竟方法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为人所用,也可以为我所用来表达我的思想。正如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键是这种手段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外经济地理和区域科学联系密切,作为一种科学,一些手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政策性的口号上面。
另外我想知道人大区域所研究的侧重点和趋势是什么?谢谢,和大家交流受益很多。
我对去经济不是很了解,
但我对着方面很感兴趣,想报考人大的区域经济研究生。
不是啊,签名我早就做了,呵呵。而且会动的GIF格式。不过这个论坛不支持
二流的经济学家用数学来说明经济问题,而一流的经济学家用语言就能说清楚经济问题。
那可不一定啊,方法不同而已,不能一概而论的。我认为,这靠个人选择,还有个人兴趣,方法的不同不并能妨碍思想的进步,而且说不定有些人会中途转方法的,也会有些人会把两者紧密结合。
可能是因为以前学数学的关系,所以对于利用计量方法处理经济问题很有亲切感。而且似乎慢慢形成了喜欢用数理方法来进行分析的思维定式。
我觉得之所以向数理分析发展,可能是因为理论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吧,而很多人进行理论分析时一般又都是老调重谈,大部分顶多也只是偶尔的边际创新,而计量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却能更直观或更容易给人以被证明说服的感觉。
经济学中数学模型的运用是一种不错的手段,我觉得必要时我们完全可以大加利用,当然,它也仅仅是一种手段,我们不应该为了模型而模型。。。。。
实际上,无论是数理分析还是思想阐述 ,都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理解经济学的手段和工具而已
说句大不敬,有点得罪人的实话
现在经济学的泛数学化倾向未必对经济学的发展是个福音。
虽然我自己也是学工科出身,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内心对经济学的泛数学化倾向有点排斥
坚决反对整天在模型里面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