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6-9-8 8:47:00的发言: 回楼上:
 “在不变的等价物支配下,贸易是不可能的。”(乔.奥普戴克《论政治经济学》1851年纽约版第66页至69页,《资本论》P186)。马克思也认为,交换起初完全是偶然的,“它们能够交换,是由于它们的所有者彼此愿意把它们让渡出去的意志行为。…交换的不断重复使交换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必定是有意为交换而生产的。”(《资本论》第一卷第106页)。人们为什么会交换呢?因为人们有意交换。真是好笑,人之所以会打屁,是因为他有意打屁。
 “它们能够交换,是由于它们的所有者彼此愿意把它们让渡出去的意志行为。”“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必定是有意为交换而生产的”这就是马克思的解释,交换是意志行为,交换的原因是有意交换!推论:交换是由主观决定的。唯心论!对不对?
 请原谅我的粗心,我实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解释。可不可以请你从《资本论》里引用一段更有说服力的呢?
   
从根本上说,交换仍然是互通有无,那怕在今天发达的货币交易形态里,交换的根本仍然是互通有无。而在使用价值是的互通有无,在价值上则是等价交换,即以成本耗费的相等性互相交换。但这种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之中实现的,在无数局部的非等价交换活动中综合地实现的。
 交换不是由主观决定的,因为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由人的主观精神决定。但人的需要是通过这种主观性来实现的,就象一个人吃饭是通过他对饥饿的感觉来实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