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928 1
2011-03-16
那天看了一篇《女共产党员被捕后遭受怎样的性蹂躏》的博文,挺受刺激。此文不乏标题党之嫌,但内容还是有价值的。看来,英雄事迹也需要敏感词汇包装来吸引眼球了。哈哈,有意味!不过,此文却是将我对某一话题的欲望,又一次刺激起来。

我今天要冒的泡,是我一直压抑着的。今天就冒点,算是解压吧。

英雄人物,深陷魔窟的共产党员,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都是高大的,凌然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象得到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文,说针如何刺入乳房,不招,又换成更粗粝的再刺入哪一深部,又是对敏感部位的电击……天呐,一想都哆嗦。算了,还是别说了吧,别给大伙添堵了。

这么说吧,当身体不再属于自己,而是敌人的时候,身体就是一个人的敌人。它让你难受,痛苦,上天不得入地无门,就这么生生地被敌人利用,甚至斯文、尊严扫地,这真是一个让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对这样的宣传: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感到若有所失。且不说,共产党员的意志是不是钢铁,单说人能不能成为钢铁我挺不可思议。我以为,一个人的信念和肉体是两码事,一个人的意志力和生物体承受力也不是一回事嘛。一个人可以有信念,可以忠诚,可以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终生,矢志不渝。但是人就是人,人有人之为人的局限。如果你把他(她)当人,这事就会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如果你把他(她)当神,这事可不就轻松了嘛。把人当神,一句“特殊材料制成的”,不是抬举了英雄,是弱化了英雄的悲壮,也是对人性的漠视。起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你受受?

想让一个生物体受不了,那不是有太多的办法嘛。别说人类这么聪明有才,就是傻子怕是也足以能想出让你够受的招法。在这方面,从古至今的,人类绝不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和悟性。纵使是英雄,也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被逼成了英雄。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出路了。人挑战了人类的承受极限,那也绝对是人间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哀。如果在英雄和叛徒之间哪怕有一点点的路,这个世界都会减少很多英雄,也会相应减少更多的叛徒。英雄可不是好玩的。尤其是像江姐、赵一曼那样的英雄。还有那篇博文中说到的女共产党员。

我不知道,人们有没有想到,那些英雄,身处魔窟,他们恐惧吗?他们孤独吗?他们有没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如果你把他当神,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她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你就不会认为她们有什么受不了的。但是,如果设身处地,你不难想到,恐惧,无边的磨难,孤独,无助,随时都在摧残着一个人的意志。

我觉得,以往的影视作品,对英雄的表现都太简单化了,太不到位,太苍白无力了。生活可是要残酷复杂得多呀。

赵一曼的材料此前我就曾看过的,其中包括日本人提供的材料。我的震撼和沉重太强烈了。我就感觉:赵一曼实在是个太不幸的女人了!当时就特别想替赵一曼说点什么话的感觉,不说就觉得心里像压得透不过气来似的。但还是觉得这个话题很沉重,一直压在心上。

日本关东军的监狱,可以说是最令人发指的了,至于那些毒刑,我想我连说也不要说了吧。据日本人后来说,赵一曼是用刑最多,最重,最频的一个,所有的毒刑赵一曼都一一受过,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甚至还有专门的对摧毁赵一曼的公关。其中就包括对女性的性摧残……我也还是不说那么多了吧。但赵一曼也终是挺过了!从承受痛苦的程度看,赵一曼真的不是人,是神了。这么说吧,赵一曼受的,拿出一样来,做为人怕是也要闻风丧胆了。而且赵一曼是孤独的:她是只身被敌人抓住的。身边没有战友,全是处心积虑折磨她的敌人。但电影的赵一曼给人的感觉就太公式化了。

江姐是渣滓洞受刑最多最重的人,几乎尝遍渣滓洞所有的刑具,也包括对女性的性蹂躏。好在,这个不幸的女人,有那么一点幸运的,身边还有战友。战友的关注的目光,受刑时战友煎熬的心,受刑归来战友的安慰,以及战友呈上的为她而做的诗文,让这个饱受肉体折磨的女人,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影视戏曲对江姐的诠释多少表面化和概念化的。新拍的电视剧《江姐》,我尤其觉不怎么样。电视剧中,你是看不到历尽磨难的人才能有的那种眼光和神情,以及人性层面上更饱满一些的东西。那个女演员,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文化底蕴,还是对英雄的理解,都太有限了。表演太简单,太轻浅,太平面化了。给人的感觉倒好像:革命很好玩,英雄很风光。有些影视戏剧,对江姐符号化处理的模式,更是可笑:着力表现的是江姐的旗袍,小红开衫,甚至是发型……

很多人都有江姐情结,我敢保证,很多年轻人都是冲着江姐的形象去的。刑场上的潇洒和对苦痛的不屑,更是让小青年觉得:革命很好玩,英雄很风光,恨自己没生在战争年代,没能做个英雄。这种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影视戏剧的如此表现,不能不说是弱化了英雄的本质和形象。

我时常想,英雄受难的心路历程是什么?英雄的信念、意志力怎么来的?是怎样的希冀,让英雄在毒刑面前能一次次地突破人类承受的极限?如果知晓了今天人活的样子,英雄还会有那样的坚持吗?

当身体属于敌人,不要设想英雄能有什么余地。不要以为敌人是吃干饭的,是愚蠢的。以往我们说敌人穷凶极恶,恼羞成怒,不是的!敌人有耐心并有头脑的。穷凶极恶,恼羞成怒的有可能倒是英雄。有时受不了了,骂人,咬人,歇斯底里,发疯……都是有可能的,就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时的那种崩溃的状态。尊严就看咋看了。你的身体,人家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某种程度上,不是也很没面子吗?英雄远没有影视剧所表现的那么风光和亮丽。但正因为如此,英雄才更显英雄本色呢。啥叫本色?就是内里的坚守,而非表面的风光。要说人还能风光和亮丽,某种程度上,只能说生活没把他逼到那份上。

英雄,叛徒,太抽象、太概念化的一对反义词词组。叛徒,这是个更敏感不可触碰的领地了。但我想说,如果,这世界只给人预留了英雄和叛徒两条道,那只能说这个世界太可怕!太无道!太残酷了!叛徒也得看怎个叛法。有时也许前一秒钟还是英雄呢,后一秒钟就成了叛徒。如此说来,英雄不是好玩的。你应该庆幸你活在了一个没有让你成为英雄的时代。

如此说来,英雄实际上是挺可怜的人呢!而叛徒,某种程度上,也未见得就比现如今我们身边做假酒假奶粉的人更可气……以往我们的认识很武断了,凡事都和道德划等号。受刑不过,就是没经得住考验,就等于道德败坏。红杏出墙的生活作风问题也简单归类于道德问题。真该和道德联系的:造假售假,祸害人的人,反而绕过道德了!往往只视其为经济行为,罚俩钱了事。这可真是!这叫什么事呀?

如果说一个悲哀的时代已然逼出了几多英雄,那我们就好好对待这些英雄吧!对得起人家吧!不幸中的万幸就是赵一曼、江姐还有人记得他们,纪念他们,缅怀他们。据我所知,有很多英雄比如齐齐哈尔情报站那七位兄弟,在鬼子面前那罪遭的!在他们死的时候,他们相视地微笑着,解脱了!但是他们一直都被误解。最后还是家人,搜集各种材料,以致找到日本那里。也终是老天有眼,当年的鬼子后来良心发现了,出来作证,并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历史是容易遗忘的。当时代的列车驶入了下一站,时过境迁,谁还想起上一站的人呢?当后来的一些人,为自己捞官,捞好处,捞名誉地位,怕是忙都忙不过来呢,谁还顾得上捋一捋,寻一寻历史的边边角角处,那曾经的地狱里的呼号和向天祈求的灵魂呀?

英雄已经在那里了。怎样面对他们?不仅是英雄的问题,更是今人的问题。面对英雄,我们最好的祭奠方式也许不说学习而是反思。我们不妨叩问一下当今:

第1,既然这个世界逼出了几多英雄,我们敬着他们,供着他们,怎样都不为过。我们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感恩了吗?

第2,英雄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人类即该震撼于人性所迸发出来的超能,更该反省人性所潜存的丑恶。英雄之所以能有那样惊天地的担当,还不是为了世上的绝大多数人能活得像人?英雄不希望这个世界再多出几多英雄,但英雄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更多的鬼的存在。我们该不该问一问,鬼又少了多少呢?

第3,就像“钢铁的教育”一样,一味的“英雄的教育”怕是也有适得其反的社会效应。我们向英雄学习什么?难道让人人像英雄那样承受折磨吗?我想,人就该是人。如果人人都成为有觉悟,有道德,有素养的人,那可真是这个世界的造化了!怕就怕,英雄没做成,倒成了鬼了。有多少人是没给他灌辣椒水,上老虎凳,他就主动当汉奸了或什么奸了,或认贼作父,或坑蒙拐骗祸害人了。就别说什么气节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不要的人,那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悲哀呢。面对英雄,我们该问一声:我们好好做人了吗?

我这脑子就是发散。我这脑子真是邪了门了:想到英雄人物的时候,我也能同时想起“假冒伪劣”这等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英雄人物,而现实的土地上,满眼皆是导演“坑蒙拐骗”的鬼?这中间究竟缺少了什么环节?让“人”的空间那么的逼窘……我只知道,像美国还是什么国的,那种公民意识的教育,实践证明不是还不错的吗?

公民教育,该是这个社会最正当的,最合理的,最有前景的教育。呼唤高素质公民,比呼唤英雄怕是更能彰显一个社会的成熟和胸怀吧?

神,人,鬼,让中间的人壮大,挺立,永远也别倒向鬼,是为人间正道,沧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6 17:12:15
呵呵,人性问题,难以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