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追求美是人的本能,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是今天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以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
很多人把“美”与“女人”联系在一起,也许这样表达就能直截了当一些。女人天生丽质,形态娇媚,实是无可否认之事实,但光拿女人的外表来表达美的含义,似乎有些片面。有的人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拿女人大做文章,电视、报纸、杂志、书刊、网络,无不争奇斗艳、千姿百态。刊登女人照片,播放女人视频,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的甚至污秽不堪。这些只能说明他们把美与庸俗、低级趣味混为一团。
柏拉图说:“一个人仅仅爱美,那是在梦中,而认识美本身,则是清醒的。爱美的人只是有意见,而认识美的人是有知识。”
那么,柏拉图的“意见”和“知识”区别在哪里呢?他对此下了一个结论:意见属于人的感官所接触的客观事实,而知识属于超越感官的永恒的世界。比如,意见可以涉及个别的美的事物,但知识却可以触及到美的本质,触及到“美的自身”。
人们对于美的感受是产生于感官的,即形象的美要靠眼睛来看,音乐的美要靠耳朵来听,还有用感官是无法来感受的内在美要用人的心灵去感悟,可见美的范围实在太广,我们当然不能把美局限在人的外表上。
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过:“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而举止文雅合度之美又胜于面目端正之美。”他还说:“美丽如夏日的水果,容易腐烂,难以持久;而且它往往使年轻人放荡,使老年人愧悔;假如美能恰如其分地落在有德之人身上,则会使美更为彰显。”由此可见,美不仅仅是指人的外貌,还有人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人的品德和心灵。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追求真、善、美,可见美不仅是一种艺术,它还包含着更深层的内涵。美不是拘泥在一张图片上,或者一段“比基尼”视频上,更不是呈现在一张裸体照片上。那些引人注目的东西,或者一段噱头,在人的心里只能是稍纵即逝,只能作为人们茶余饭后谈笑的话柄,或无聊时消遣的工具,根本无美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