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文献的角度探讨选题的现实意义。但是,审稿人认为,现实意义应当基于政策背景,探讨研究问题对政策的参考意见。或者,如果不讨论选题的政策意义,也可以探讨选题的理论意义,例如证明或否定已有的理论或解决某个理论争论等。2、文献综述。文章提到“现有研究就家庭收入与家庭资产配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那么该文的研究贡献体现在何处?希望作者予以说明。3、关键理论。文章提到当收入较低时,人们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所以收入较低时储蓄资产的配置较多。审稿人赞成作者的理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收入较低时,收入增加会导致储蓄资产的比例增加。作者的理由仅能说明水平值的情况,无法说明增加值的情况。所以,此处的逻辑不是很通顺,望作者作进一步研究。4、实证部分。文章实证部分提到,在拐点79.7万元以后,家庭总收入与定期存款占比负相关。审稿人根据作者的描述统计发现,大部分的家庭收入无法达到79.7万元。那么,这一拐点是否拥有经济意义。建议作者统计收入超过79.7万元的比例。5、同时,行文宜简洁为宜,比如引言部分入题过于啰嗦,创新部分自我介绍太长。语言方面,一些用语需进一步说明,例如收入的“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