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名字想要定为《七分之一的智商——走进哈佛的那些人》,或者《智商只占七分之一——哈佛为什么录取他》,请大家帮忙投票,出版之后我会安排给大家赠书,谢谢!
前言
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等美国名牌大学几乎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归宿。学术界、商界大师级的人物几乎都有海外名校留学的背景。从当代的林毅夫、陈章良、李彦宏、张朝阳,到老一辈的钱学森、李政道、丁肇中,再到孔祥熙、宋庆龄、詹天佑、茅以升等,中国人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虽然2001年的911事件曾一度严重影响了美国签证的获取,但从2005年开始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人数开始猛增。
“中国的大学里面,老师配不上学生的情况很常见。”一位北大的副教授如是说,这也是很多优秀的学生倾向于赴美求学的重要原因。
美国高校在录取、选拔机制上完全不同于低成本的“高考”或者“考研”模式,他们会评估候选人多方面的素质:一贯的综合在校成绩(GPA)、标准化考试成绩(TOEFL、SAT、GRE、GMAT等)、课外活动和领导经验、特长与天赋、他人的评价、面试、个人陈述等。
这种录取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录取结果的高度不确定性,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类似于“枪手”的行业:留学咨询——帮助那些想要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做申请策划和展示,并提供可靠的经验的机构。
在留学咨询行业工作可以大面积接触到清华、北大、复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名牌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深入了解青岛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石家庄四中等非名牌学校的尖子。这些第一手信息让我总结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009年9月份我和袁飞宇的一段对话,触发了我将散布在脑中的关于天才、留学、成长的各种信息总结成书的想法。
我:“为什么想去读金融工程?”
袁:“这是我真正感兴趣的方向。上大学的时候当过操盘手,专门做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股票。伦敦证交所的超短线也玩过,但是后来因为坐庄投机太严重,伦敦交易所采取了限制性政策,很难再套利了。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至今连衍生品和卖空机制都没有,我想转向金融行业将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我:“有做过金融产品的建模和定价吗?”
袁:“没有,但我读过这方面的材料。衍生品定价理论中著名的Black-Scholes公式实际上可以由二叉树定价模型在风险中性测度下导出的。通过这种定价方式可以杜绝套利,我利用它研究过赌场的赔率,一般来说,赌博公司开出的赔率都是不满足风险中性测度的——他们不允许卖空,肯定会赚钱。”
……我:“申请美国的大学需要两至三位推荐人,现在有哪些你能联系到的?老师或者单位的上级都可以。”袁:“我在雅虎曾有一位上级可以当推荐人,叫林逸舟;还有清华大学电子……”我:“等等!林逸舟?”袁:“是的,他以前得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银牌。”我:“是从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的吗?”袁:“对,你认识?”我:“我熟悉这所学校的很多学生。”
……
袁飞宇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雅虎做研发工程师,有着扎实的数理基础。外企的不少中国工程师在走了几年技术路线以后会读个MBA或其它硕士项目,接着走管理路线或者创业。袁飞宇想从IT技术转向一个明确而狂热的目标,他要成为一名数量金融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我们谈话的目的也在于实现转型的第一步:申请美国顶尖高校的金融工程硕士项目,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工程硕士、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金融硕士、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硕士等。当袁飞宇提到林逸舟的时候,我不禁向袁了解了一下林的去向: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后去了清华大学,然后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了计算机博士,07年夏天他在雅虎带领袁飞宇完成了一个重要算法的实现。
林逸舟高中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我对这所学校的了解不只是因为每年帮助那里的一些高中生申请美国高校的本科项目。更早的认识在于,这所学校曾在1994年出了两名男孩——柳耸和林逸舟——分别获得了第3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和银牌。上高中时我读过一篇柳耸写的竞赛历程,其中讲了他和林逸舟从小参加数学竞赛并入选国家队、最终摘金夺银的故事。这些前辈高手的经历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能梦见故事里的人物就是自己,比看电影还过瘾。虽然高三的数学竞赛我玩了两场就game over了,但柳、林的名字一直刻在我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