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是一个有关参照点问题的很好的讨论。主要问题其实是人到底更加倾向于“高人一等”还是“共同富裕?”
某位先贤(忘了是谁)曾说过,快乐和痛苦皆来源于比较。
制度经济学中有关位置消费的理论引申后可以做些解释,结合信号理论,相对获益的多少似乎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信号,那么处在高低不同的位置,总体感受必然是绝对利得和相对感受的加总。当第一种情况下,人们会觉得不公平,而第二种却沾沾自喜。行为经济学里面的Illusion of Control、Self Deception等等都证明了,人往往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客观,而把他人的失误归咎于主观。
但是,这样的分析显然忽略了“利他”(Altruism)的存在,这个时候,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似乎更有说服力。具体可以参见Robert Frank的有关文献,他是利他问题的权威。
综上,这个相对感受在量上应该是可正可负的,并且内生于实验中的(这点很重要!如果上面实验的绝对利得从$80调至$10000或足够高的话,那么别人获得8000还是12000,有可能相对感受的正负关系就会改变?人到底会不会知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2:55:3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