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数字化转型中的智慧城市
作为数字中国的主体,各个城市加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成为必然。当然,此前大力发展的新基建,以及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都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必要条件。

根据艾瑞报告:
盛宴后的长路前行: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中我们看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创新应用潜力巨大,当前已经形成了参与者众多的行业生态网络和激烈竞争与广泛合作共存的行业格局,并出现具有较强技术和整合能力的行业引领者。

1.智慧城市的建设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社会福利
研究表明,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能够使城市中的袭击、抢劫和偷窃率降 低30-40%,使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和不可回收垃圾减少10-20%,使市民通勤时间减少15-20%,使城市就业数量提升1.0- 3.0%,使城市GDP增长率提升0.7%。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医疗,从节能环保到便民生活,新技术为城市社会带来的价值提 升空间仍然巨大。其中我国成都市实现了智慧医疗:微信关联医疗服务,每天为 成都人节省等待时间18000 小时;深圳市实现的市民服务通过网上申报从而让行政服务事项节约了50%以上的办事时间;杭州实现的智慧交通成功节约了市民通勤时间,实现拥堵和事故自动报警。

2.构建智慧城市,政府、企业与民众三者缺一不可
诚然,在智慧城市,技术的底层支持是必要的。同时,数据的核心支持也是关键,不可忽视。也就意味着,在整体的建设下,民众不可缺位。那么,围绕一个城市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至少需要政府、企业与民众的三方配合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发展。对应的,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上,也将是对应政府、企业与民众三方需求的服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