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2011-3-20 17:55:32
我现在是研二的学生,不管别人怎么看,读博是我很坚定的想法,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找实习,自己每天带着厚厚的书籍行走在宿舍和自习室之间,每天重复想很多的事情,虽然我觉得这段旅程是孤独的,我也在想读完博后自己多大年龄、身上有多少期望,但是学术就是我的兴趣。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朝我的目标坚持到最后,人生学习的生涯很短暂,我觉得学习才是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武装自己的最好方式,知识不被尊重的社会和国家都没有任何前途,看看日本香港的发展就知道了。当然我已接触过很多博士,知道当今中国的博士培养还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博士学术水平并不高,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压力。
人生中有多少青春,有多少值得自己用青春去追逐的梦想,所以读博兴趣是首要的,热爱学术并热爱生活,懂得在繁重的社会压力下如何让独善其身,释放自我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05:29
一句话,累!心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08:26
硕士和博士的就业市场,似乎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就硕士就业而言,专业上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一般大学的金融等热门专业的就业未必差过某些985的非热门专业;但是到了博士毕业,不管你是读金融还是读管理,就业的差别并不明显,反倒是学校招牌的影响更大。追溯起来,博士和硕士的就业取向以及雇主的需求决定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不同学历的层次就业时传递信号的机制是有不同偏向的。
本人硕二,自己的一点陋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11:10
博士确实不少!
其实,只有当大多人在写完毕业论文、马上就要毕业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对学术刚刚有点感觉,这时想进高校吧,又发现强人林立,那点感觉被吓回去了,最终离开学术,回到社会中去,感觉没了。对于我等大多数人(看文的您可能不在此列),真正对得起学术的,就是“写完毕业论文、马上就要毕业”时的那点感觉,短暂的带有学术味道的感觉。
顺便介绍一个有趣的对博士是什么的图解(可能大多数人看过了,就是用圆圈解释的那个):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16:02
学与问 发表于 2011-3-20 12:33
靠自己。。。。
笑而不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21:46
这方面的主题还是很不错的,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1> 对于考研,虽然说现在考研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最近几年一直的扩招,但是要想考到一个好的学校,学习一个好的专业还是不容易的,自己感觉以下几点还是体会很深的:1)本科的长时间的积累,要有重点的学习,虽然所有的课程开设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分清楚,毕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集中最主要的精力解决最主要的问题,这是很关键的,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做兼职,得不偿失。通过本科时间的学习积累,对于自己以后的报考研究生学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要量力而行,而底气也就是源自于日常的积累 2)其次就是考研之前的复习,有恒心,能耐得住寂寞,自古天道酬勤,经历之后,你会感觉一次成功的考研是对自己各方面一个很好认识的经历,更是升华自己的一次机会。
2> 对于研究生生活:1)师傅领上门,修行在个人,知识越积累你就会发现有太多的东西要去学习,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有的导师可能对学生不是很负责任,也没有太多专业知识可以去指导你,做个试验,写个论文就完事,互相糊弄过去。但是你身边肯定有成功的人士,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主动地交流,谦虚的向人家学习,任何客观的原因,无论是好的坏的,都必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2)切勿人云亦云,也许你周围有太多的人在混,整天无所事事,很多人喜欢凑热闹,哪的人多就去哪,但是你会发现这种地方你很难会发现有成功的人士的。回头是岸,三年的研究生时间太短,有太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你去学习,要学会耐得住寂寞,培养自学的能力,踏踏实实学点东西,做点事,慢慢会发现事情都没有想象传说中的难!
以上仅是个人经历,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看法和观点,欢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37:18
呵呵 ,读博关键是要有目标,包括学业上和生活上,要不即使很累,你也找不到北!!!!!!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41:52
学习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8:54:54
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大家加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01:45
博士研究生生活学习,也基本上算工作,相对说来比较按部就班,取决于自己和导师的的安排,与所处学习环境关系较大,当然也可以是跟着形势走,相信到博士阶段,大家的学习能力都挺强,向环境学习,向导师,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学习,并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信会有好的成果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07:06
我知道博士很难,但仍然选择读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11:27
因为没有考研而遗憾,现在想换个名校,读个博士,刷刷出身,楼主,你看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13:46
希望博士自己争气,活出你的精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19:17
感谢分享。 12# mingtaosu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25:18
好 楼主很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31:25
**可以把博士看成百无一用的书生,问题是社会需要这样一种机制,否则准博士们成天传播反社会言论或者参加传销之类的东西,对**也是一大威胁,对社会也是一大危害。其实中国的博士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了,饭都吃不饱,当然也难专心学术。环境好了,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博士做出成绩,对人类的贡献就会非常大。中国社会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上升通道的毁灭,秀才都比屠户生存环境差,社会不动乱都不行。大家都有饭吃,大家都有活路,社会才能稳定。其实经济学对博士是否无用已经有深入的讨论,无知者凭空设想对社会也无用。说到底,也许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是农民和工人,其他都是食利阶层而已。你愿意劳力,那就多出力,否则,就挖空心思钻营,也能在社会上混口饭吃的,无论哪个社会都允许你这样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46:15
谢谢你的分享,这篇文章算是解开了我的心结,非常感谢! 120# dragon20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51:30
读懂“大学”,我发现“做学问”在大学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我真的能够专专心心去做一个学者吗?像林毅夫那样?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我对于大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项目,忙于发表论文。因为有了论文,有了项目,才会有职称和金钱,才会有房子、车子和各种名誉,这样的老师那里有时间去传业授道解惑呢?
  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老师。因为“理想型”的老师注定要被现实“淘汰”。别的学校不了解,但是全国有名的易中天,在武大的时候却因为个性独特,不愿流俗而被排挤,出走厦门大学。后来是学生们敬仰的武大四 名嘴之一的哲学教授赵林也要离开武大,引起学生轰动。
  后来据说校长看民意沸腾,才执意挽留赵林老师,勉强留了下来。但是根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我最近又听说专注学问的知名哲学教授邓晓芒要去华工。一个文科教授,却要离开以文科着名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宁愿去一所工科大学任职,武大到底怎么了?珞珈山还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吗?四大名嘴的尚重生教授也说:当年与他一起留校任教的早期很多有才华的老师,都离开武汉大学了。而且很多离开了大学,离开了学界。难道在中国,学者之路也同“从政”之路一样,是一条不可行的“梦幻之路”?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我很不安地探讨自己从事“学问之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发现:所谓的“名牌大学”里,真正的学问根本没有地位。
  老师不关心学问和学习。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 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评定机制屈服。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可能根本就不见容于这个教育官僚体制。
  连知名的教授如赵林,邓晓芒都不得不屈服于“体制”,连四大名嘴尚重生都不断地抱怨无法发挥所长,我一个小小的后生,真的能在“学问”的路上实现理想吗?很多博士生导师会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忙项目,当老板,追逐金钱和权力地位,这与“官场”和“商场”又有什么不同呢?真正的不同,就是这里更虚伪,贴了一张“教育” 的皮,所以更害人。
  校长把老师当打工仔 谁也不关心学生
  大学的领导不关心学问。他们不关心教师,仅仅是把教师当做打工仔。他们也不关心学生,不理会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很多管学生的“大学领导”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员”的样子。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毕业生到底受不受社会的欢迎,不关心学科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会的要求。他们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 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武汉大学授予了很多官员“特聘教授”的头衔拉拢他们,还送出大量的“博士学位”给各级官员,仅仅因为他们是有实权的“官员”,学校愿意“证明”他们“很有学问”,让他们捞一笔“学问资本”。这些都是公开
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前几个月武汉大学的两个校领导被抓,其中一个还是享有“国家荣誉”的获奖“杰出领导”,这暴露了大学一系列问题的冰山一角,据说出事以后,很多有实权的“大学领导”们都惶惶不安,生怕有一天查到自己头上来。我相 信这不是武汉大学一家的事情,可能其他大学更腐败。
  可是,我关心的是: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大学,难道真的有“大学精神”吗?真的是一个我要做学问的地方吗?
    再看看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已经诞生了很多的企业,华为、联想、等等,人们已经创造积累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优越。而我们却越来越齐心协力地追求金钱,我们创造了很高的GDP,但同时我们面临着 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大都市白领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每况日下,都市女性白领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市人在物质富足的表象里精神匮乏,借以酒吧、网络游戏、聚餐等打发时间,青少年儿童以及高校大学生自杀比率升高,流行文化越来越庸俗甚至恶俗化,以及我在大学所碰到的种种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靠追求金钱可以么?
  而这些问题却很实在地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幸福。但这一切,靠钱都不能解决,是要靠文化,靠智慧。如果金钱可以解决,那我们可以用钱买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可以买来家庭的幸福和谐,可以买来优秀的文化, 我当然应该多赚钱。可惜这一切都买不来。
  2 为什么说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
  靠文化,靠智慧,人才能够得到幸福,国家才会真正强大。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教育?答案是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素质,而我们目前的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教育和社会的现状以及我们传统文化的断层现 象我们就可以明白。
  我们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在教学生不断地考试,关注考分,然而,做了那么多的试卷,考了那么多的试,拿了学士、硕士、博士文凭就能解决人生和幸福的问题吗?看一看现在的大学生面貌,有多少人不过是在混一张文凭而已,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这张文凭会给自己带来一份不错的工作和钱途,可能么?那么多经过高考的学生,走进大学为什么就失去了青年人本来应该有的朝气和活力?为什么他们沉迷网络游戏、在无聊中打发着自己最宝贵的年华?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找不 到工作呆在家里成为“啃老一族?”还有工作之后很多成为“月光一族”?
  我们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我们最终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和生存,我们最终都要为人父母,我们最终都要赡养自己的父母,真正关乎我们人生幸福的问题,诸如怎样去强身健体,怎样去规划人生方向,怎样去处理婚姻问题,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有去关注或者启发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学校里培养一群考试的机器,然后出来 成为一个工作的机器?老了成为一个等死的废物吗?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问一问亲爱的朋友们,在中国目前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里,有这样的教育么?没有,中国太缺乏真正的教育、缺乏真正的大学了!同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做的,宋朝一代大儒张载曾如此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此以后,这句话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多少这样的学者?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这样的教授和博导?我们可以看到为各种利益集团说话的所谓“专家”,可以看到为了金钱 奔波在官场和商场的教授和博导。
  现在我们的社会很多人都在一味地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从让我们痛恨的房地产商到现在的医院,从老师到卖奶粉的,很多人都忘了自己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一味地拜金。缺乏文化和责任的富人们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越来越高的交易成本和越来越多的危害。我们可曾知道美国的清洁工人的工资可以达到年薪五六万,但是他们的房子只需要三十万左右的美金?而我们国内的老百姓却需要耗费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积蓄去买一套房子,就因为一些人昧着良心攫取高额利润,而让多少大学生一毕业就要面临这个严峻的人生大事,房子真的值那么多钱么?孟子曾经告诉过我们:上下交征利,国危矣。三鹿奶粉、各地不断的儿童血铅案例已经用血的事实不断地印证着这句话,而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多少这样的例子来唤醒大家:如果仅为了钱而忘记了道德,昧了良知,我们的社会将走向何方?
  

这是从一个帖子中转出来的一句话,请问看了上面的话你们对中国学术抱多大期望?
原文我上传下,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   虽然我的帖子跟该话题可能没多大关系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9:59:22
141# pique 哥们,太经典了,最喜欢你的态度,也最是洒脱,哪有那么多框框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05:21
我的观点,谨慎上博!
考博前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为什么考博?;2,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耐得住寂寞钻研科学?;3,毕业后打算选择什么职业养活自己?未婚女生上博前还要追加问自己一个问题: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
考虑好这几个问题后再考博不迟,切勿盲目跟风上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09:55
我感觉绝大部分情况下,学历越高一般说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如果好的话,有条件的父母都把路子铺好了,否则这能自己辛苦奋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28:16
读博士1)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读博士的激励;2)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到将来学以致用;3)要下定决心,坚决要发出高水平的文章和写出高水准的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34:34
社会普遍的想法是学历越高越好,但我觉得在个人选择道路的时候一定要量体裁衣。
有些人纯粹就只是搞学术的料,这样的人你让他去外企跑业务,去国企巴结领导,对社会和他个人而言是一种双重损失;而对于那些对科研不感兴趣的人,或者追逐学历等同于追逐名利的人,他们即使特别想拿到高学历,也不是咬咬牙就能拿得下的,毕竟如果不是由衷得热爱做学问,在他追求学历的道路上是会遇到瓶颈的,而这不是一般人能克服的。所以在还没有迈出这一步之前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属于什么类型。
另外,近些年跳楼出事的博士越来越多,我想在这方面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很多博士在读的时候年龄都已经很大了,有些还拖家带口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无论如何轻生都是最不明智的决定。也许有些感同身受的博士会反驳我,毕竟这种境遇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博士生们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应该是写论文,毕好业的压力,当论文写不出思路,发文章不过关的时候,着实是让人痛苦不堪的。但我始终坚信“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不毕业又能怎样,拿不到博士学位又会如何,生活中还充满了数不清的需要继续坚强和微笑的理由。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认为自己适合这条路,并打算走下去,那就请你不要吝啬你的辛劳和汗水,走出坚忍,走出辉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36:35
傻博士,不是说,本科生过着猪一般的生活,硕士过着狗一般的生活,博士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38:20
 考上博士不久,就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听一位学界大腕说,要“坚决取缔在职博士”。可好,“取缔”,还要“坚决”。于是我决定我的博士生涯要尽量“识相”一点。

  上班、读书、怀着孩子,手忙脚乱。于是我设法“技术创新”。上哲学大课,我就请我的“替身”去。一般替身都要求和本人体貌相似。我的替身和我确实相似,唯一不足就是年纪比我大好多,没办法,我请的替身是我妈。

  由于我是下了决心要认真、识相的,所以,我的哲学大课是“人不到而心到”、“形散而神不散”。首先,我要求我妈抄笔记,其次,我要求我妈把老师讲课用MP3录下来,带回家给我下班后自听自学。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对我来说,解决了读书和工作的冲突;对我妈来说,当了一回博士生。哲学老师的讲课,我俩都爱听,什么“全球化与麦当劳化”,“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马克思的思想起点”,听得我妈津津有味。而我呢,下班坐在摇椅上听录音,同样津津有味,作为一项很不错的胎教。在对课程的热爱之情的支配下,我认真听录音,认真复习,认真看我妈写的笔记。我妈记得是比较认真的,只是有一处让我看不懂,在有一页的页眉上,我妈划了两个“正”字外加一横。我问我妈这是什么意思?我妈说,是这样的,你们哲学老师上课不停地抽烟,我于是划正字记录着玩儿,那次,他一共抽了十一根烟。昏倒!

  话说回来,认真复习之后,我认真地参加了考试,认真答题,外加平时就对葛兰西、哈贝马斯、韦伯、罗尔斯、施特劳等等有知晓,而且认真地填写了哲学课调查表,表达了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点哲学素养的意思,我的哲学课竟然得了个A!

  就这么,在“取缔在职博士”的危机的激励下,依靠认真学习以及部分的技术创新,我的博士课程居然全部得了A!

  我的博士生涯,不仅在学问上受到激励,在人生上也很受激励。比如,周末去学院图书馆看书,就很受激励。每到周末,学员的院子里都停满了各式好车,奔驰、宝马满地都是,谁开个经济型车的,都不好意思停。问题是,我比经济型更经济,因为我是个十足的“工具文盲”,压根儿不会开车。回家问我老公怎么办,老公说,没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39:24
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39:24
执着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很多人是被动的去做事,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48:28
这是个非常好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0:48:40
168# 小m月饼
道出了中国教育的最触目惊心的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21:06:47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考博考研,总是有一定毅力和能力的人才能考上,所以,凡是走上这条道路的朋友们,无论怎样,都要坚持下去,祝大家在心情愉快的心态下努力奋进吧,只有热爱,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业中去,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