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9714 95
2005-01-21

本贴专用于探讨学术论文规范问题,如有相关内容,欢迎在此跟贴(如内容属原创,请注明[原创],如属转贴,请注明文章来源)。请勿在此发布与本主题无关内容,或发表纯粹的顶贴,违者删除或封id。

网上资料的引用方法

网上资料是可以引用的,但要注意:

第一,如果网上文章有传统版本,则必须找到传统版本加以引用;

第二,网上资料的可信度相差很大,要考虑网站本身的整体资料可信度情况。如果整体可信度差,就尽量避免引用;

第三,跟传统资料一样,所有引用都必须详细加以注释。

注释方式(中文):作者:文章标题,网页详细地址,更新时间。

注释格式(英文): Author. (Year, Last Update Date). Title. Retrieved access Date, Access Year, From UR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1 15:12:00

学术论文的英文题目和摘要的撰写方法

下面这篇文章是用DOWNLOAD保存下来的,但无法找到它的出处了,所以没有加以注明来源。但相信作者本人跟我们一样也是为了让大学生们、研究生们、博士生们来学习的。所以,我们对作者表示感谢!)

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只有遵循它的规则,参与的人才能够赢得胜利。为了能够让我校研究生更快的熟悉学位论文与科技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材料整理此篇——英文篇。

一、英文题名

题名的结构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题名的字数

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个词。总的原则是,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

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

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题名中的冠词

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

题名中的大小写

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3种格式:全部字母大写;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题名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

题名中的缩略词语

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名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二、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作者: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

单位: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三、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 1、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只是当时情况;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3、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1、主动语态:摘要中谓语动词采用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简洁、表达有力。 2、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为强调动作承受者,采用被动语态为好;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3、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 To study…, 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

注意事项 1、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及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明确我们所指的是什么。 2、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 3、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4、使用短句: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

四、《EI》对英文摘要的基本要求

英文摘要的完整性   1、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如《EI》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2、注重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在写作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以使你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EI》中国信息部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 words)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主要的研究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得出的重要结论(Conclusions)表达清楚。如有可能,还应尽量提一句论文结果和结论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情况。也就是说,要写好英文摘要,作者必须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 I did it?) 3、 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I draw?) 4、 本文的创新、独到之处(What is new 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英文摘要各部分的写作

  根据《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英文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不加诠释或评论的准确而简短的概括,能反映原始文献的主要信息。 1、目的(What I want to do?) :主要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或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好的英文摘要,一开头就应该把作者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非常明确地交待清楚。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 1)Eliminate or minimize background information(不谈或尽量少谈背景信息), 2)Avoid repeating the title or part of the title 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 (避免在摘要的第一句话重复使用题目或题目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How I did it?):主要说明作者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也应包括众多的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在英文摘要中,过程与方法的阐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头交待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接着要回答的自然就是如何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和结论也往往与研究过程及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最常见的问题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有定性的描述,使读者很难清楚地了解论文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说明过程与方法时,应结合(指向)论文中的公式、实验框图等来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既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给那些看不懂中文(但却可以看懂公式、图、表等)的英文读者以一种可信的感觉。 3、结果和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I draw?):代表着文章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论文有没有价值,主要取决于你所获得的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写作结果和结论部分时,一般都要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仿真结果的图、表、曲线等来加以说明,使结论部分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同时,对那些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来说,通过这些图表,结合英文摘要的说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也只有这样,论文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如有可能,在结尾部分还可以将论文的结果和他人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独到之处(回答What is new 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提高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EI》很看重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为了提高文字效能,应尽量删去所有多余的字、句。在这方面,《EI》提出了两个原则: 1、Limit the abstract to new information(摘要中只谈新的信息), 2、Try for brevity(尽量使摘要简洁):

英文摘要的句法原则 1、尽量用短句(use short sentences) 2、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用过去时态(因为工作是在过去做的),但在陈述由这些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时,应该用现在时态。 3、使用动词的主动语态,如:写成A exceeds B比写成B is exceeded by A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15:13:00

论文引文:注释类型

– 脚注:著作相对较多地采用脚注,文章也可

– 夹注:文章、著作均可

– 尾注:文章相对较多地采用为主,著作也可

论文引文:注释的格式

–带冒号的直接引语:如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的总和。”①<!--sk--> <!--sk--> 注意:句号在引号里,注释标号在引号外。

–不带冒号的引语:如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本质……异化① ” 。 注意:引号在句号里,注释标号在引号里。

–不带引号的间接引文: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行政管理手段深深打上了科学技术的痕迹① 。注意:注释标号在句号里面。

 

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者杂志社名称以及出版时间,页码。

–例1:何云峰:《简单性原则》,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5页。

–例2 :何云峰等:《认识的真理度及其评价问题》,《哲学研究》1999年第9期,第95-98页。

–例3:何云峰:《中国必须正确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社会科学报》1999年12月31日第1版。

–例4(INTERNET文献):何云峰:《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社区管理的新特征》,INTERNET html 文献,http://www.heyunfeng.com/main/shequ.htm, 1999.(注:时间可以以相应网站的最新更新日期为准)

–例5(英文书目):Sternberg, R. J. (1990). Metaphors of mind: Con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例6(英文杂志文章):Sternberg, R. J. (1988). Mental self-government: A theory of intellectual styl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31, 197-224.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例7(英文杂志文章):Thorne, A. (1987). The press of personality: A study of conversations between introverts and extraver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4), 718-728.

(以下是nie斑竹的跟贴)

国内没有统一的格式,建议参考《经济研究》的样式;国外基本上比较统一,建议参考J. Political Economy,或者《经济学(季刊)》。重要的是,如果你要投稿,那么就需要事先根据目标刊物的要求修改版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15:14:00

论文文字技巧

– 文字对论文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深刻的观点必须能够顺利传达给读者,让读者了解你的观点是什么。

– 文字语言陈述同人的思维有着密切联系。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 文字语言陈述从功能方面来说有两种:

一是表达型的文字陈述,它只有好坏没有真假。例如,对文学作品就不能问真假,只能问好坏。

二是表述型的文字陈述,它有真假,可以进行经验或者逻辑验证。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采用表述型的文字陈述。也就是,写论文不要追求文字华美,而要追求思想清晰、逻辑清楚、结构层次分明,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 表述型的陈述大致有三类句子构成:

一是对象句子:表述经验事实。例如:“巴比伦是一个大城市”。这是一句对象句子,因为它表述了巴比伦这个城市的空间面积(大)这一个经验事实。

二是句法句子:形式表述经验事实,实质上表述逻辑句法关系。例如:“我在讲话中使用了‘巴比伦’这个词”。这是一句句法句子。因为它没有表述任何经验事实。“巴比伦”,在这里仅仅是一个词或一个语言符号。

三是假对象句子:看上去象对象句子,实质上是句法句子。例如:“我在讲话中讲到巴比伦”。这是一句假对象句子,形式上似乎讲到了巴比伦这个城市,实质上与上一句句子一样是句法句子。其中,“巴比伦”也是一个符号。

– 撰写论文应当尽量采用对象句子。这种所指明确的句子,才是实质性的说话方式。对象句子最根本的要求是你的所指要十分清楚明白。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概念必须首先界定清楚。

– 文字语言陈述从陈述的方式来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描述型陈述,提供客观事实。例如:这里的树木落叶了。

二是推论型陈述,从事实中推导新的结论。例如:今天早晨地上是湿的,昨晚肯定下过雨。这是典型的逻辑推论,其逻辑结构是:

大前提:如果早晨地上是湿的,就说明前一晚下过雨。

小前提:今天早晨地上是湿的。

—————————————————

结论:所以,昨晚下过雨。

三是评价型陈述,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愿望。例如:“现在这季节下场雨,对农作物生长是相当有益的”;“我是一个失败者”。

– 论文写作的文字技巧:

选择语词、语句。

不能有错别字和句法错误。

学会正确使用上述几种不同的陈述方式,因为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对人们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推论和评价的正确性都要依赖于事实和论据,只能是或然的真。

理科文章一般较少采用评价型陈述;在国外的人文研究文献中一般也不普遍采用评价型陈述。而国内中文文科论文的写作许多地方需要同时采用以上三种陈述,主要通过“很有价值”、“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等等话语方式来体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15:16:00

转帖:发表文章请注意,非法刊物鉴别小技巧(感谢王中王朋友提供)

这是从我们学校科研处网站上转过来的。

科研处经过查阅国内权威新闻出版机构对非法刊物的认定文件,以及对我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上交科研成果登载刊物的细心核查,对我国国内目前已经确定的非法刊物和疑似非法刊物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然而,由于非法出版物的制作和发行技巧在逐步提高,国家打击非法出版物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的非法出版物几乎每天都在出现,因此,提高我校教师和研究人员自身对非法刊物的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科研处多年接触国内外各种刊物的经验和国家出版总署的有关规定,现总结出甄别非法刊物的一些小技巧,仅供我校教师和研究人员选择文章发表刊物时参考。

一、非法刊物的共性

非法刊物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向投稿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名目的费用——这是非法刊物存在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章第1节第32条规定:作品发表后,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2、纸张、印刷质量差,经常采取小字印刷,单本刊物文章数量过多;排版样式粗糙,刊物内所用的图片过时、丑陋、缺乏美感——这是非法刊物为降低成本不得以之作,当然也有少部分非法刊物的纸张和印刷质量较高。

3、刊物名称或刊物主题与内部所刊载文章的内容大相径庭;文章质量不高、篇幅相近、篇目很多、杂志很厚;刊物内所载文章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些高校发表的;刊物是国际性的,而所刊载的文章几乎全是国内的——非法刊物对于交钱发表的文章来者不拒,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对刊物进行综合审核和构思。

4、非法刊物的投稿地址多为某地的邮局信箱,网上Email多为知名网站提供的免费信箱——非法刊物为避免被“扫黄打非”机构追查到,因此不会留下真实联系地址;为节省成本,也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当然,有些非法刊物在网上煞有介事地建立了丑陋的网站,费尽心思地为自己的刊物伪装。比如“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等不存在的单位建立了网站,还将其旗下所有的非法刊物列为所谓的“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核心期刊”。

二、非法刊物鉴别技巧

以下是科研处总结出来的对非法刊物鉴别几点经验和技巧:

1、只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而没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者虽然有国内统一刊号CN,但CN号有问题的一定是非法出版物。我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应该了解一些关于CN号码的知识。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CN号是由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分配给各省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它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和分类号组成,其结构格式为:

CN XX-XXXX/YY

CN与6位数字之间空半个汉字空,6位数字的前2位与后4位之间用半字线“-”隔开,前2位为地区号,依据GB/T2260-1999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数字码前两位给出(见附录)。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其中,0001~0999为报纸的序号,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9999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等)的序号。分类号主要用来说明连续出版物的主要学科范畴,通常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的基本大类给出,如:文化教育类为G,分类号置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之后,用一斜线“/”隔开。连续出版物较多的北京地区,当地区代码“11”使用完毕后,北京地区的连续出版物使用“10"为扩充代码。

非法出版物的刊号最常见的问题有这样几种:

(1)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出版、印刷和发行。为了蒙蔽作者,他们通常只在版权页上注明国际标准刊号ISSN,而不标注国内统一刊号CN。

(2)表面上既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又有国内统一刊号CN,所不同的是它的CN号后边加括号或缀有别的字母(如HK、NR、H),说明它是在港澳台地区注册的,这类报刊如果在内地设立编辑部、记者站或办事处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活动也是非法的。

(3)假冒国内刊号。比如,CN后面的前两位数(地区号)为00-10、16-20、大于66或者超过两位数的,都是假冒的国内统一刊号,因为《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的地区号中没有这些号;也有的是冒用其他已有的合法出版物的刊号。

(4)一个刊号多个版本。比如,某大学学报,它的ISSN和CN都没有问题,但每期学报都出版两个或多个版本,其中只有一个版本是正式的、合法的、对外的、公开的,其它版本则是收费的、非发的、非公开的、只给作者收藏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刊号,很难发现问题,只有对比其他的几个版本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5)地区号与所在地区不吻合,即异地办刊,或者说编辑部地址与CN后面的地区号不相一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题名不变,出版地改变,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要重新分配,即:连续出版物题名没有改变,出版地从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转移到另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应重新分配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43,应是在湖南出版的,若改在山东出版,应重新分配CN号,或者说,CN号的前两位应改为山东的地区号37。

(6)地区号后面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有问题,如,某非法出版物本是期刊,其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却标注为0001,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地区连续出版物序号为7772,而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规定,0001应该是“报纸的序号”,7772应该是“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所以,这些所谓的教育类期刊属于非法出版物。

2、号称是香港刊物,或带有香港刊物刊号的非法刊物有以下几点鉴别技巧:

(1)根据科研处目前收到的刊物,几乎所有号称是香港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这些刊物名称一般带有“中国”、“中华”或“中外”等字样。

(2)目前,香港的刊物多以教育类刊物出现,因此对于带有“教育”字样的刊物请慎重。

(3)号称香港刊物,但是印刷单位、出版单位或者联系电话等内容却是内地的,几乎都是非法刊物。

(4)号称香港刊物,但是其主管、主办单位在网上根本查不到,或者这些单位的信息只与该刊物介绍或征稿启事相关联的,该刊物就是非法的。

3、不要认为在国家合法出版物上刊登征文启示或者广告的,就是合法出版物。前不久,《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和《中国青年报》,都曾为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教学》杂志做过广告。

4、不要相信那些打着某些名人顾问、某些大单位联办、协办、支持、赞助旗号的,就是合法出版物。事实上,许多人和单位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家报刊,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和单位本身就是所谓的“报托”。

5、如果实在拿不准某种报刊是不是合法出版物,请首先将刊物拿到科研处进行鉴定,还可以根据报刊的版权标记向为它提供CN号的省级新闻出版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咨询。例如,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论坛》的CN号为CN 43-7772/R,编辑部在济南。如果你拿不准它是不是合法出版物,可以打电话咨询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因为43是湖南的地区号)或者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因为编辑部在山东),当然,也可以上网查询。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

CN11--北京市

CN12--天津市

CN13--河北省

CN14--山西省

CN15--内蒙古自治区 CN21--辽宁省

CN22--吉林省

CN23--黑龙江省 CN31--上海市

CN32--江苏省

CN33--浙江省

CN34--福建省

CN36--江西省

CN37--山东省

CN41--河南省

CN42--湖北省

CN43--湖南省

CN44--广东省

CN45--广西壮族自治区

CN46--海南省 CN50--重庆市

CN51--四川省

CN52--贵州省

CN53--云南省

CN54--西藏自治区 CN61--陕西省

CN62--甘肃省

CN63--青海省

CN64--宁夏回族自治区

CN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以下是hutuderen网友的跟贴)

在考核要求下,学术刊物的需求大于供给,必然产生两种结果:1)“非法刊物”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2)合法刊物中的版面费、关系稿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导致论文质量下降。

解决办法也许有两种:1)改革考核方式,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2)学术刊物实行注册或者备案制,由市场行为对其进行优胜劣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15:32: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15:18:00

学术论文之注释与参考书目

谢宝暖(国立台湾大学图书信息学研究所副教授)

摘 要

  在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之写作中,经常延用其它学者专家之理念或引用其话语,或者参考相关之研究与文献,因此著名之学术暨研究机构,以及大学或系所,甚至是学术出版社,都编制有相关之写作或是引用格式,以供作者在写作时征引相关论述或是编制参考书目时之参考。其中又以Chicago Manual、APA Manual以及MLA Manual最为大众所熟知,而有三大格式之称。本文就三大格式举例比较分析,以了解其间之异同,帮助读者选择适用之格式做为论文写作之依据。

壹、前 言

  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分析的能力,而研究报告与论文写作正是训练独立思考与思辨能力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大学,尤其是研究所中很多的课程都是以论文或是研究报告作为评量学生学习绩效的标准,而且对于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美国著名的大学都编有论文写作手册,详细规定论文的格式、征引资料的方法和参考书目的编制方式。其中又以Chicago、APA和MLA三套写作手册最为中外学术论着和期刊编辑所普遍采用,Booklist称其为「三大(Big Three)」。鉴此,本文拟针对这三套写作手册加以介绍,并就其格式并列比较,以供青年学子、学者专家与期刊编辑,在选择和撰编书目暨引用格式时之参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套写作手册的背景与发展: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The Essential Guide for Writers, Editors, and Publishers. 14th ed. Chica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芝加哥大学出版部在1906年出版 Manual of Style,经过了将近一世纪的增补修订,建立了学术论文写作与书目格式的权威地位。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到1993年已经出版了十四版(注1),内容包括书籍论文的编制(Bookmaking)、格式(Style)、出版与印刷(Production and Printing)等三部份。第二部份「格式」中详细说明撰写论文时需注意的细节,包括标点符号、人名和数字的写法、引文的写法、图表的制作、数学公式、缩写、以及注释和书目的编制方法等。其中第二部份的第15和16单元正是书目格式指南(Documentation),是撰写论文时,编写注释与参考书目之必要参考。

  Turabian, Kate L.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6th ed. Chica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是Chicago Manual的节缩版,以大学生写作期末报告或是研究生撰写博硕士论文的需求而编写的,内容精简值得利用。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4). (4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就是大家习称的APA Manual,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经常采用的书目格式。1928年时一群心理学和人类学期刊的主编们聚会讨论有关期刊稿约的议题,拟出一份说明提供给欲投稿的作者参考,做为投稿者准备稿件和期刊编辑审核稿件之依据。这次会议是由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所赞助,而会议最后拟出一份七页的写作指南,于1929年刊登在美国心理学会所出版的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这就是APA Style的前身。1944年APA的编辑委员将其内容加以扩充,成为32页,以鼓励年轻的学者从事专业写作,尤其是帮助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有效率地准备符合期刊水准的稿件。1952年正式以Publication Manual的名称出版,并于1994年出版第4版。全书共分七章,分别阐释稿件的内容与组织、观念的表达、APA编辑格式、稿件的准备与模板、稿件的接受与出版、 APA期刊的政策与编辑对稿件的管理、参考书目。其中第三章APA的编辑格式中,对书目的写作与引用有详细的介绍,值得参考利用。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4th ed.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5.

  Gibaldi, Joseph. MLA Style Manual and Guide to Scholarly Publishing. 2nd ed.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8.

  MLA Style是人文领域经常采用的一套书目格式指南。MLA Handbook是为高中生和大学生撰写研究报告而编制的,而MLA Style Manual则是为研究生和专家学者撰写学术论文而编制的。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于1977年出版第一版的MLA Handbook,为学术期刊和大学出版社所广泛采用。1995年出版第四版(注2),内容包含六部份:研究与写作、写作要点、研究报告之版式、编制参考书目、着录文献来源、缩写。预计1999年夏季出版第五版,纳入网络资源之引用格式,请参考MLA之网站公告(http://www.mla.org)。MLA Style Manual的第一版在1985年出版,1998年所出版的第二版内容详述出版过程,从稿件的准备到与出版相关的版权和法律问题,都有详细说明。

贰、文献引用之方式

  在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中,采用其它学者专家之理念或引用其话语时,均应详细注明来源或出处。将他人的话语原文摘录时,应以引号来标示,中文以「」为引号,西文则以“ ”为引号。即使是将他人的话语改写或是摘录节缩,都必须忠实地载明资料来源,适时将功劳与荣耀归给原作者。换句话说,任何人不可以在陈述他人的创作或是理念时,就好象是在陈述自己的创作或是理念一般让读者无法分辨,否则就有剽窃之嫌。

  引用资料来源,中文通常以注释(Notes)统称。实际上西文论文写作格式是有明确区分的。依其版面编排方式分为Endnotes和Footnotes(脚注)两种。Footnotes是放在每页下缘,Endnotes则是放在每章节之末,很多畅销书或教科书甚至把所有注释集中放在全书之末。

  一般而言,注释之功能有四:一、对于正文中所陈述之事实、论点、或所引述之文句,说明所根据资料来源之权威性;二、做为交互参照(Cross-reference),指引读者参照论文中其它有关部分;三、当作者认为应该对正文中所提到的资料或所讨论的议题,做进一步的附带说明、评论或衍伸,而又怕在正文中提及会影响行文顺畅,或是打断读者的思路时,就可以利用注释来加以阐释;四、作者对在其研究过程中,曾给予支持、协助或启发之个人或团体,表示感谢之意(注3)。

  因此,注释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说明资料出处的资料注(Reference notes),用以彰显前述注释之第一、二项功用;二为解释内容的内容注(Content notes),用以满足前述注释之第三、四项功用。

  注释之标示方式,通常是将注释号码以圆括号或上标,标示于引文或作者姓名之后。但亦有以「作者-年代」方式来标示资料来源的,兹分述如下:

1.连续注释

  此种方法系将注释号码以圆括号或上标置于引文或作者姓名之后,而以Endnotes或是Footnotes的方式,依序列出资料注或是内容注。注释之排列则是依正文中注释号码依次列出,同一注释中得引用一种以上之著作。同一著作于第一次引用时,注释内容应包含完整之书目资料及其页码;引用西文文献之著者,其姓名不需以倒置形式着录。然第二次引用时,应编制不同的注释号码,但得将前引书目资料简化成「同前注」或「同注xx」,若所引资料之页码不同时,加注其页码。

2.编序式参考书目之注释

此种方法首将参考书目依第一资料项(通常为作者之姓名)之字顺排列后依序编号,以圆括号或上标方式将其参考书目编号置于引文后,局部引用时应加注其页码。文末必须附依编号排列之完整参考书目。

3.著者-年代(Author-date)

  此方法系以圆括号将引用文献之著者与出版年置于引文之后。正文中已出现被引用之作者时,则将出版年以圆括号附于后,局部引用时应加注页码。文末必须附依姓氏字顺排列之完整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清单中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不只一种作品时,应在注释与参考书目之出版年后附加英文字母(a、b、c等)区别之。

  由于引用文献之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撰写学术论文、博硕士论文或期末报告时,首先必须要确定系所或期刊编辑所订定的写作格式为何,若系所或校方未订定写作格式,则可参考该学域常用之写作规范。很多专业学会均出版有写作手册(注4),做为该学域学术论文写作之规范。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通常采用「作者-年代」(注5)和参考书目(Reference List)的方式来征引相关文献,而人文学域则是习惯以连续注释的方式来旁征博引,外加考证说明。

  不同学域之论文写作风格不同,引用文献之方式也不同,参考书目之编制方式亦随之而异。APA和MLA都是采用「作者-年代」之注释方式,中文仅在征引的作品姓名之后,以圆括号注明其著作之出版年;西文则在征引资料之后,以圆括号注明作者的姓(last name)和出版年;并于文末编列参考书目。Chicago Manual则兼容并蓄,提供两套引用文献格式供选择。注释(Note)和书目(Bibliography)的组合,可以方便内容注和资料注之参证征引,而Parenthetical Reference和Reference list则为「作者-年代」之资料注方式。故而Chicago Manual实可满足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专业论文写作之需要。

参、Chicage、APA、MLA之比较分析

  Chicago、APA以及MLA三种Style之书目格式对于资料来源之描述有显著差异,其中MLA Style与Chicago Style之书目格式近似;而APA Style则与Chicago Style之Parenthetical Reference与Reference list相近。为深入了解这三种书目格式之异同,接续将针对作者之着录方式,以及图书、期刊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博硕士论文、网络资源等各种不同类型之资料媒体,说明其书目着录格式,并举实例比较分析,以供参考。

文章来源:http://www.ncltb.edu.tw/ncltb_c/literary/publish/p6-3/pb6-302.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15:24: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