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某双非一本财经院校,英语六级556分,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专业课分数太低。考完正逢疫情在家休息了几个月,不断地反思自己,到六月份还是决定潜心学习专业课,二战贸大金专,今年终于400+上岸。复试准备的时间并不充分,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才开始学习,所以最后分数也不算高(85+)。
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方法,效率和坚持。首先,知识要理解之后再背诵,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其次,每天学习的时间不要求太长,我一般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半,保证睡眠时间至少七个小时,但是学习的时候要特别专注,只要学习就要是有效学习,内心要有一种紧迫感,可以通过做计划的方式激励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务,效率比时长更重要;最后,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学习的成果,形成正向反馈,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有质变的飞跃。
这些道理想必其实大家都明白,但是自己却很难做到,其实我也同样如此,本来打算从3,4月份开始复习,但是在家中学习效率很低,两个月只看了一遍专业课的书,从7月开始参加了凯程的暑假集训营之后才正式开始了每天至少9个小时有效学习的生活,我觉得凯程对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地方在于,为我创造了一个有规律的学习环境,而我为了能够考上研究生愿意遵守这种早起晚归的时间安排,每天能够在自习室中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专业课对我的帮助巨大,大大节省了我的学习时间。
以下是我总结的针对初试和复试各科的学习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对各位学弟学妹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试
政治(75+)
6-8月:听课,理解基础知识和概念,尤其是哲学部分。
这个阶段不要求背诵,只要求理解。
听谁的课不重要,只要是全面的讲解即可。个人推荐凯程张鑫老师的网课,张鑫的课讲得特别细致,每个点都讲得很详细,就是语速略快,时间充分的同学可以选择。
很多同学认为政治只要考前背诵即可,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太对的,考前的背诵固然重要,之前的理解同样十分必要,可以帮助我们搭建整个框架体系,并且听课的笔记也是主要的背诵资料。也许只靠考前背诵一些资料,可以考到60分(比如我一战的时候),但是考70+却很难,因为很多政治题目并不在背诵范围之内,反而是需要考生自己理解作答。
听课的重点是马原,因为马原的内容比较难,要仔细听,理解每一个概念;其次是史纲和思修,虽然相对而言史纲和思修比较简单,内容较少,但是可以将史纲的内容按时间线串起来,方便背诵;最后是毛中特,这一部分是需要和时政结合起来学习背诵的,课本上的知识考察不多。
9-10月:背听课的笔记,建立整体框架,并做完1000题。
听课的笔记已经是之前理解过的知识,所以背诵起来更加容易。在这个背诵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背诵,而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记忆,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对知识点既有细节又有整体上的感知。
对于马原的背诵,要能够复述出各种概念的含义;对于史纲,要能够按照时间线进行复述。在背诵完每一章节之后,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进行巩固和检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查漏补缺。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选择题的练习,不要求背诵大题。
11-12月:做真题和肖四肖八,背大题。
对于选择题的部分,要补充时政的题目,通过刷最新的题目来找到感觉。还要重视真题,研究真题的出题模式,很多选择题会重复考察。
其次是对大题的背诵,可以将试卷上的题目按照框架进行分类,总结出答题的思路。这一点凯程的课程对我很有帮助,老师会总结好框架和每个部分要背的内容,一目了然非常方便,让你对要考察的大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还推荐凯程张鑫老师的押题课,主要讲解答题思路和原理,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将考试题目与背诵的内容对应上,很多同学在换了一种说法之后就不知道该答什么了。
考前可以把之前总结的笔记和框架再记忆几遍,然后多看错题,练习大题的书写。
英语一(75+)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可以直接背单词书,但是我推荐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将自己不会的单词标记下来,查阅它的多种意思和用法进行记忆,而不是孤立地记忆。由于时间有限,可以先记高频重点词汇,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大致意思,一般就可以选出答案了。
长难句:有时候我们发现整句话中每个单词的意思都知道,但就是读不懂句子,可能是语法知识不够,也可能是死记某个单词的含义,而不是在句子中或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使得句意通顺。长难句的学习不仅仅对阅读还对翻译的帮助很大,阅读的考点往往设置在某个长难句中,而翻译的通顺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对英文能力的考察,也是对中文能力的考察,不仅要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还要能够用通顺的中文表达出来。凯程有专门的长难句课程和单词课的设置,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阅读:做精读是帮助最大的,也就是将真题中的阅读可以逐字翻译出来,既可以记住单词,练习长难句和翻译,还可以积累好的词句用到写作中,一举多得。这样坚持下去,会发现文章中不认识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越来越少,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写作:模板非常重要,这里的模板主要指的是一种结构框架,而不是只需要换词的模板。好的文章结构和框架能够让老师一眼看到你的主旨和立意,也不会漏写要求的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保证自己没有偏题漏题,这样基本的分数就有了。然后多背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句式,变换不同的句式进行描写,达到词句的多样性,最后注意不犯基本的语法错误,就能得到一个较为不错的分数了。
经济类联考(125+)
数学:经济类联考中的数学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所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做题方法,个人觉得比刷题更重要,保证做过的每一道题都理解透彻比一味地刷题更有效,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要总结方法和思路,因为题是做不完的,但是看到一道没有做过的题,也能够通过总结的方法做出了就可以了。虽然知道刷题很重要,但是毕竟时间有限,要利用好每一道做过的题,定期查看错题,一般错过的题很有可能再错。
逻辑: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凯程的逻辑老师,既讲解做题技巧又讲解逻辑的论证理论。对于形式推理的题目,用技巧解答又快又准,对于非形式推理的题目,理解原理就能精准地找到答案。再通过刷真题来巩固学到的答题方法,提高正确率。逻辑题中的每一类题其实都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数学题一样,所以弄懂每一道题同样比刷题更重要。
写作:理解论证的逻辑对于论效很重要,不仅是要找关键词,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句子之间的逻辑错误,再按照固定的模板作答;论说文也是按照一定的模板和结构写作,最后几个月多练习即可。
金融学综合(115)
专业课的学习其实和政治很像,也是听课(6-8月)——背笔记,建立框架(9-10月)——做真题巩固,背框架和知识点(11-12月)。
贸大的专业课主观题占比非常大,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框架,就很难复习,学了这个忘了那个。
听课的目的还是为了理解,也可以通过看教材加深理解,这一步非常重要;第二步背笔记要完整得背,每一个细节都要背下来,因为都有可能考,所以这一步非常费时费力,并且刚开始背第一遍的时候非常困难,可能背完就忘了,要一遍接一遍地背,直到能够将每一章的内容完整得复述下来为止;做题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有时候虽然理解了含义,但是可能并不能完整专业地写出来,所以需要对某些概念和问题建立小的框架进行记忆,分点记忆。
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主要是背诵笔记和框架,公司理财主要是理解+做题+背公式。
选择和判断一般比较基础和简单,不用怎么刷题;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真的不要只背词条之类的,因为实在太多了,背完就忘,一定要背整体的笔记和框架,也不推荐直接背书,因为书上很多解释是为了便于理解,背书工作量太大了,而笔记是整理过后的,既有逻辑又全面。最后通过复述来检验背的成果,记住几句专业的表述,然后自己解释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我选择凯程的原因主要是老师讲的真的很好,很多自己看书没有看懂的地方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作为一个没有什么基础跨考金融的学生而言,自己看书理解效率真的特别低,看完一遍什么都不记得,时间也过去了。此外很多考察的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所以在课上老师一般都会补充很多相关的知识点,还有热点的学习非常系统,几乎全覆盖,老师也会编制词条方便同学们查看背诵。这些工作都让我学习得非常安心,省下了自己大量看资料总结的时间,只需要直接背诵即可。特别是理财,一战的时候对计算题真的一窍不通,听完老师的课之后,原来只需要弄懂几道典型的例题基本就能应付贸大的考试了。
复试
英语口语
很多人说口语并不能够在短时间迅速提升,但是我的实践经验表明,临时抱佛脚对于应付考试真的很有用。贸大国贸院的线上复试是抽话题作答,这个话题很大几率不会是平时猜中准备的话题,但是这并不代表平时准备的话题没用,相反准备的话题越多越好,最好涉及各个方面,因为不管抽到什么问题都能套用,例如你准备的问题是本科时期参加的活动,如果被问到你对本科大学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就可以回答学校举办的活动太少,应该举办一些什么活动,好处是什么等等,所以要往自己熟悉的话题上面引,准备过就不会因为没有话说而尬住。
在准备的时候,不要像写作文一样每个话题先写下来再背诵,这样效率很低,只写关键词即可,一定要多说多练。特别是要想不同的话题,练习自己套模板的能力,准备过的素材要充分利用,现编答案真的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
专业课
首先就是复习初试的内容,有了之前的笔记和框架,就可以很快将初试的基础知识捡起来,然后还要学习复试可能会被问到的投资学的内容。初试的热点其实是不太够的,并且主要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察,但是复试老师可能更关注你的实践应用经验和对社会热点的思考,所以推荐关注一些公众号,然后自己有逻辑地总结一些话题。
其次模拟面试非常重要,凯程会邀请一些上岸的学长学姐来进行模拟面试,多面试几次之后可以积累经验,最终面试的时候就不会特别紧张。
最后,即使最终拟录取,我也并不认为这就说明我比没有录取的同学强,考研一直都是努力+运气,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上岸的潜力,我自己的经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地痛苦难熬,所以希望通过这些自己的经验能够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