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3676 0
2021-04-22

             BS期权定价公式及其他定价模型总结综述

                         于德浩

                       2021.4.22

期权定价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当前股价是S=3.5元,股价的月波动率是σ=6%,请问剩余期限T=30天的行权价K=3.5元的平值认购期权的价格C是多少?  实际市场数据是C=0.1元,经验公式x=C/S=0.5*σ。 我们能从理论上推出这个公式吗?

首先是,简单期权定价公式及等概率涨跌的“公平游戏”模型。我们假设当前股价S就是对称轴,股价末态要么上涨到+1X处,要么下跌到-1X处,各50%的概率。我们应用原理,初态=末态概率期望值。

对于平值期权和虚值期权,显然若在-1X处,则无法行权,即收益为0;若在+1X处,行权收益就是(S*(1+σ)-K),于是就有初态C=0.5*0+0.5*(S*(1+σ)-K)=0.5*(S-K)+0.5*S*σ。这就能很好的解释市场数据,根据这个理论公式,平值期权,即K=S时,x=C/S=0.5σ。

对于深度实值期权,若在-1X时,也能有行权收益(S*(1-σ)-K),所以,根据初态=末态期望值原理,C=0.5*(S*(1-σ)-K)+0.5*(S*(1+σ)-K)=S-K,这也与实际数据相吻合。

但是,这个简单期权定价公式,对于深度虚值期权定价不符合实际市场数据。比方说,对于虚二认购期权,K=S*(1+σ),这个理论价格C=0,对于虚三及虚四认购还会出现负价格,这显然不对。

第二就是以股价正态分布假设去近似描述股价随机运动变化。微分方程就是dS/S0=μ*dt+σ*dB,解出宏观方程就是,S=S0*(1+μ*t+σ*t^0.5*Z),这里的Z是标准正态分布N(0,1)的一个随机数,这里出现了σ*t^0.5,与上面简单期权定价公式的σ是一个物理意义,利用了“整体分布的方差是局部方差之和”。

我们利用连续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去求末态期望值。首先,要计算出临界点(偏离度),d=(K-S)/(S*σ*T^0.5),显然,当末态股价ST>d时,才能有行权收益(ST-K)。就是说,我们要计算(d,+∞)区间的(ST-K)的概率期望值。在市场中性条件下,定价概率,即μ=0,也就是上文的“公平游戏”。于是,我们就得出,C=p*(S-K)+S*σ*T^0.5*N’(d),其中行权概率p=1-N(d), N’(d)=1/(2*π)^0.5*e^(-0.5*d^2),就是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这个认购期权的定价公式,最初是在1900年,巴舍利耶推导出来的。可以很好的描述实值期权和浅度虚值期权,但对于虚二(K=S*(1+σ))以上的深度虚值期权,理论结果比实际市场价格明显偏小。

后来,我才知道,股价正态分布其实是股价对数正态分布的一阶近似,如果再加上二阶近似,效果就会更好些,结果就与BS期权定价公式几乎一样了。

第三就是著名的BSM期权定价公式,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本质上讲,就是以股价日涨幅的正态分布去替换股价正态分布。微分方程是,dS/S=μ*dt+σ*dB,这里应用泰勒展开的二阶近似及伊藤引理dB^2=dt,解得S=S0*e^(μ*t-1/2*σ^2*t+σ*t^0.5*Z)。还可以给出数学上更严格的BS期权定价方程。(C- S*∂C/∂S)*r=∂C/∂t+1/2*(S*σ)^2*∂^2C/∂S^2)。

这里有边界条件,C(T=0)=ST-K,剩余期限T=T0-t。

从而可以解出,C=S*N(d1)-e^(-r*T)*K*N(d2), 其中r是无风险收益率,-d2是临界点,-d2=(ln(S/K)+r*T-1/2*σ^2*T)/(-σ*T^0.5), d1=d2+σ*T^0.5。

BS期权定价公式,在1973年得出,应用的原理是,初态=末态期望值再折现。BS公式的最大进步就是从理论上合理的说明了折现因子r很小,可以用无风险收益率去近似替代。因为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对冲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肯定不会大,大约是0附近的无风险收益率r。

其实,早在1965年,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就得出了与BS期权定价公式几乎一样的形式,只是折现因子里的股票收益率ρ与期权收益率α,无法确定。众所周知,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所以这两个收益率,当时人们是不敢轻易假设为0或r的。

其实,如果我们把市场观点的定价概率,与客观的股价涨跌概率,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就可以简单的令折现因子μ=0,市场中性观点,“公平游戏”。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r无风险收益率也是画蛇添足的。直接得出C=S*N(d1)-K*N(d2),还有对称美。

BS期权定价公式的不足之处,根本上还是对于描述深度虚值期权,理论价格还是相对市场价格偏低,需要逐渐调大隐含波动率σ才行。

第四是复利因子的股价运动变化方程。巴舍利耶是用S=S0*(1+μ*t+σ*t^0.5*Z),而BS定价是用S=S0*e^(μ*t-1/2*σ^2*t+σ*t^0.5*Z)。我就想,如果换成复利因子,S=S0*(1+μ)^t*(1+σ*t^0.5)^Z),会不会描述深度虚值期权更好些呢?

这个没法直接计算,先利用牛顿二项式展开做二阶近似,市场中性定价μ=0, S=S0*(1+σ*t^0.5*Z+1/2*Z*(Z-1)*(σ*t^0.5)^2)。对于求(ST-K)的末态期望值,前面计算都是一样的,我们只看多出来的Z^2/2就行了。

x^2/2,在(d,+∞)的正态分布概率期望值,用分部积分的方法就得到两项,

即二阶近似,C2=1/2*S*d*σ^2*T*N’(d)+p*S*1/2*σ^2*T。其中,临界点d=ln(K/S)/ln(1+σ*T^0.5)≈(K-S)/(S*σ*T^0.5),与前面简单期权定价公式的d是一样的。行权概率p=1-N(d),也是一样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

最后,C=p*(S-K)+ S*σ*T^0.5* N’(d)+1/2*S*d*σ^2*T*N’(d)+ p*S*1/2*σ^2*T。

可见,第三项比原来的第二项多出来了1/2*d*σ*T^0.5的因子≈0.5(K-S)/S;而第四项约等于0,要远小于第一项。

对于平值期权K=S,即d=0,只有第二项起作用,C=0+S*σ*T^0.5*0.4+0+0。对于实值期权,第一项是最大项,后面几乎都可忽略C=p*(S-K)+0+0+0。对于深度实值期权,行权概率p≈1,故C=S-K。与市场数据吻合。

但对于深度虚值期权,加上第三项,也只是比股价正态分布更好些,与BS期权定价公式几乎一样的结果,但还是比市场价格偏低。

第五是简单期权定价公式的修正和扩展。若想更好的描述深度虚值期权定价,还得回到简单的“公平游戏”等概率股价涨跌模型。末态期望值=行权概率*行权收益。如果用正态分布,那么行权概率就是p=1-N(d),其中d=(K-S)/(S*σ*T ^0.5),是临界点,偏离值。

对于行权收益,我们要用到指代概率。就是说,我们用f(1)的单个量子态去指代(0,+2)的所有连续量子态。在正态分布中也恰巧满足积分中值定理。N(2)-N(0)=0.48,而概率密度函数f(1)*(2-0)=0.24*2=0.48。所以,对于平值期权,行权概率=0.5,行权收益=S*(1-0)*σ*T^0.5*。写成数学表达式,C=p*S*(ξ-d)*σ*T ^0.5。ξ就是指代概率。

对于平值及浅度虚值期权,当-1<d<1时,行权概率p=1-N(d),积分宽度w=2.0,积分中值f(ξ)=p/w=p/2,即1/(2*π)^0.5*e^(-0.5*ξ^2)=p/2,解得ξ=(2*ln(0.8/p))^0.5。最后整理为,C=(1-N(d))*S*((2*ln(0.8/p))^0.5-d)*σ*T ^0.5。

对于深度实值期权,当d<-1时,行权概率p≈1,此时给定指代概率ξ=0,于是,C=1*S*(0-(K-S)/(S*σ*T ^0.5))*σ*T ^0.5=S-K。

对于深度虚值期权,当d>1 时,我们要修正行权概率p,不再用正态分布累积函数了。一个唯象函数,p=0.6*e^(-4/3*d);同时给定行权收益ξ-d=1,即若能成功行权,末态股价会上涨到行权价右边+1个标准差处。于是,深度虚值期权C=0.6* e^(-4/3*d)*S*σ*T ^0.5。

这里我们可以求一下偏导数,∂C/∂d=(-4/3)*C。如果Δd=0.5,则有C(n+1)/Cn=e^(-2/3)=0.51,这与实际市场数据的剩余30天的虚值认购期权价格成q=0.5的等比数列的现象很一致。

我们比较一下这里的唯象的虚值期权行权概率p=0.6*e^(-4/3*d)与正态分布的p=(1-N(d))的区别。从虚一到虚六认购期权。

当d=0.5时,p=0.31; 与1-N(0.5)=0.31一致。

当d=1.0时,p=0.16; 与1-N(0.5)=0.16一致。

当d=1.5时,p=0.081; 比1-N(0.5)=0.067更大。

当d=2.0时,p=0.042; 是1-N(0.5)=0.023的2倍。

当d=2.5时,p=0.021; 是1-N(0.5)=0.0062的3倍大。

当d=3.0时,p=0.011; 是1-N(0.5)=0.0013的9倍大。

对于认沽期权定价,应用平价关系,C-P≈S-K;可以求出认沽期权定价P=C-(S-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