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51 6
2021-04-23
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父朱常洛,母刘氏。为朱常洛第五子。天启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
崇祯元年(1628)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1629)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
崇祯年间大明王朝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三,其一明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后金,其三为农民起义军。明朝败亡之后,李氏朝鲜的士族出于小中华思想,在国中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纪元后八十三年(1710年)、崇祯后再癸丑(1733年)、崇祯后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这被称作“崇祯纪元”。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

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虽为自缢身亡,但是保全了皇家的尊严,并没有成为阶下囚,而且秘密将三个儿子安顿好,才安排一众嫔妃女儿自尽而亡,并且得到了安葬。也许崇祯皇帝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亡国君主,自己死后居然还能留个全尸,并且入土为安。..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徐光启请来400个葡萄牙火枪手,想击败清朝,结果令人遗憾

公元1628年,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登上皇位。然而,位居九五之尊的荣耀,并没有给这个少年天子带来多少兴奋和愉悦。立国已经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此时已经内忧外患、百弊丛生,在一片哀歌中摇摇欲坠。为了保住祖宗数百年基业,挽救大明朝的覆灭危机,崇祯皇帝可谓费尽心血,朝乾夕惕,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扭转乾坤。

崇祯登基之初,西北的农民军起义还远远不成气候,他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应对辽东正在迅速崛起的女真人。数百年来一直臣服于明朝的女真部族,此时已经成长为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兵强马壮实力强大,频频发兵南下攻击明朝。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整个辽东战场几乎完全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明军节节败退,丧师失地,完全丧失了战场主动权。

到崇祯登基后,明朝在山海关外的辽阔疆土,已经在清朝的蚕食鲸吞下几乎损失殆尽,只剩下宁远、锦州、大凌河等几座孤城,岌岌可危。更为要命的是,清太宗皇太极狡黠凶悍,多次带兵绕过宁锦防线,从河北一带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兵锋甚至一度逼近京师,已经成为危及明朝生死存亡的第一外患。

当时清朝军队的数量,远远低于明朝,其核心力量八旗铁骑,总兵力不足十万。但这些八旗兵都是自幼在山林渔猎生涯中成长起来的勇士,狂野不羁,悍勇无畏,斗志高昂。而且他们还有两项绝艺让明朝军队望尘莫及,一是高超的箭术,二是娴熟的骑术,“弓矢之利,所向无前”,“以骑射定天下”,暮气深重、训练水平低下的明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明朝君臣可谓费尽心思。以徐光启、李之藻等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找到了破解清军骑射攻势的妙招,引进西洋火器装备明军,以威力大、射程远的西洋枪炮等先进火器,弥补明军战斗力的不足。这个建议很快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浓厚兴趣,立即下旨,着手大批引进西洋大炮和火枪。

当这些火器抵达战场后,很快显示出良好的实战效果,在宁远大捷、皮岛海战、涿州保卫战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明朝引进火器的主要来源,是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葡萄牙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火器强国,他们为了自己在澳门的长久利益起见,竭力与明朝搞好关系,不遗余力地帮助明朝发展火器。

崇祯三年,有一个名叫陆若汉的葡萄牙军官来到京师,培训指导明军的火器技术。他见到明朝对于火器的迫切需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直接派出一支葡萄牙军队参战,凭借他们的优良火器和先进战术,在战场上面对依然使用弓箭刀枪的清朝人,岂不是和打靶子一样简单?陆若汉说干就干,他立即请人写了一封奏章上报崇祯。

在奏章中,陆若汉信心满满地说,只需要有400个训练有素的葡萄牙火枪手,再配备“大铁铳五十门,斑鸠铳三百门”等一批火器,“不过数月可以廓清畿甸,不过二年可以恢复全辽”,彻底击灭清朝,“指日可待”。崇祯听得怦然心动,如果真有这么一支纯正的西洋火器兵参战,杀上战场直接对抗清朝,清兵再厉害恐怕也抵挡不住。

崇祯打定主意尝试一次,于是他立即下旨,照准实行,让陆若汉迅速回澳门组织葡萄牙火枪战队,酬劳从优,军官每年饷银150两白银,每月额外再加15两白银补贴,士兵每年饷银100两,每月再加10两银子补贴,可谓诚意满满。

崇祯的慷慨让陆若汉喜出望外,他急忙赶回澳门,很快组织起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火枪队,都是由实战经验丰富的葡萄牙老兵组成,然后带着这一支“洋枪队”,浩浩荡荡启程奔赴京师。

谁知道,崇祯此举却激起了大臣们激烈反对。保守而顽固的大臣们并不了解火枪兵的战斗力,只是认为,堂堂天朝大国,却要借助“蛮夷小国”来卫国御侮,不仅有失体面,且容易被外国人乘虚而入,“以之助顺则不足,以之酿乱则有余,奈之何费金钱、骚驿递而致之也?”“何事外招远夷,贻忧内地,使之窥我虚实,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无人也?”

更有甚者,兵科给事中卢兆龙,还拿唐朝郭子仪借兵回纥、招致外患的旧事打比方,崇祯最终打了退堂鼓,下旨解散葡萄牙火枪队,终止了这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明朝扭转败局的一个宝贵希望就此断绝,实在令人遗憾不已。在葡萄牙发现的两封信,揭开了明朝灭亡的真正内情,颠覆了历史

引读:明朝的灭亡到底怪谁?许多学者认为,明朝经历了非常极端的小冰河天气,导致粮食减产,百姓无以为生,加上朝廷昏庸,这才导致了民怨沸腾,起义四起,最终致使明朝吗灭亡。但真的如此吗?或许葡萄牙收藏的两封明朝皇帝的信,可以揭开明朝覆灭的真正内情。

01
第一封信
公元1628年,盘踞在北方的八旗清军发起了进攻,明军虽然奋起反抗,但还是败下阵来。但其中的一些将领并不甘心失败,既然自己的力量无法抗衡,那么可以想办法寻找外部力量来帮助自己。

内阁次辅徐光启听到这个想法之后非常赞同,他平时喜爱研究西学,因此他对西方近年的迅猛发展非常清楚,尤其是他们的枪炮比自己的还要先进。

于是,徐光启将此事告知皇帝,希望皇帝可以恩准找外援的请求。不过大明朝和后来的大清朝非常相似,朝中依然分为两大派,一派是支持向西方请求帮助,而另一派则是坚决反对的守旧派。


尽管天启皇帝已经请来了一批葡萄牙的军械师和教员作为援军,但架不住守旧派的连番轰炸,最终找了个理由将葡萄牙人送了回去。

这些葡萄牙人虽然都走了,但他们留下了一些技术和武器装备,而参加过培训的明朝士兵,居然使用葡萄牙人的方法连续几次击败了八旗军。

皇帝看到之后下定决心,这次不论守旧派如何阻拦,他都要把外国援兵请来助阵,不然这大明江山可就完了。

但上次随意找了个借口就将人家轰走,这次又要邀请他们,恐怕没有一点诚意是不行的。于是天启皇帝没有像上次一样交给外交大臣处理,而是亲笔写下了一封书信送去了葡萄牙。

此信情真意切,葡萄牙方面看到之后非常感动,并马上派遣了十余名军械师,和一些教官,共计32人前往明朝助阵。此外,他们还带来了一些新式装备,比如红衣大炮等。


新式的武器装备,加上新颖的战术,使得明朝士兵的战斗力猛增。此后的多次战役,明军使用新式的红衣大炮重挫清军,为明朝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而对面的努尔哈赤就感到非常疑惑,怎么原来不堪一击的明军突然神勇无比?而且武器装备似乎比以前厉害了许多。于是他派出了许多探子,这才得知,是葡萄牙人在帮助明军。

努尔哈赤眼看硬来是打不过了,于是干脆想办法策反明军的重要将领。就这样,明军大将孔有德,因上司毛文龙被杀一事怀恨在心,于是答应了努尔哈赤的请求,带着先进的红衣大炮前来投诚。

而在这次叛乱中,多位葡萄牙军械师被杀,剩下的也都是身负重伤,奄奄一息。


02
第二封信
此时天启皇帝已经去世,当朝的是崇祯皇帝。他得知孔有德叛变之后非常气愤,但也无可奈何。

此时徐光启再次上奏,原来邀请来的葡萄牙外援已基本损失殆尽,如今孔有德又叛变,若没有新的支援,大明江山怕是难保。因此他恳请皇帝再次写信给葡萄牙,希望他们再派一些军械师和教官来。

崇祯答应了徐光启的请求,也写了一封书信送去了葡萄牙。

葡萄牙方面接到了崇祯皇帝的书信后没有迟疑,马上派人前来支援,而且这次足足派来了300余人,希望可以彻底解决明朝方面的军事问题。

300余人组成的军械师和教官团队,这绝对可以使整个明军都焕然一新。只要不出意外或者指挥官不是非常的蠢,那么明军击败清军只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这300余人的队伍刚到,就被崇祯下令遣散。而背后的原因让人发笑,崇祯居然听信了守旧派的劝说,认为天朝是火器的发源地,现在居然要使用外邦的火器来救自己,这岂不是笑话?

《明实录》记载,崇祯宠臣说道:

“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能习先臣戚继光之传者, 亦自有人,何事外招远夷,贻忧内地,使之窥我虗实,熟我情形,更笑我天朝之无人也?”

可笑至极,可笑至极啊。都说大明朝是个开明好学的朝代,怎么到了关键时候,和后来的大清朝一样,都如此的自视甚高?都快被灭国了,还自称天朝。

或许崇祯在上吊的时候后悔过,后悔没有听从徐光启的意见,后悔没有让这支已经送上门来的援军发挥出应有的用处,后悔自己优柔寡断,听信谗言。如果能打造出连清军都可击败的军队,又怎么被农民起义军打败?

03
回过头来看看这两封信,我们不免感到心酸。其实天灾、人祸等原因都是只是明朝灭亡的表面现象,若是皇帝给力,可以妥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也不至于如此凄惨。

而这两封信,如今收藏于葡萄牙里斯本阿儒达图书馆的档案中,尽管我们不知道信中的内容,但这两封信却让我们看清了明朝灭亡的内情,也颠覆了历史,让我们不再把明朝灭亡的锅丢给所谓的天灾,和人祸等原因。

换句话说,这两封信也证明了明朝本来有救,但却让崇祯皇帝亲手断送。因此明朝的灭亡,崇祯皇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明实录》、《明史》、《清史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4-24 13:45:45
脑死亡,四肢再发达有何意义。农耕文明的死亡螺旋,阴影犹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4 21:00:05
了解,谢谢提供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4-25 09:48:41
谢谢发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