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政策2020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新固废法)正式施行,被称为“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与此同时,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确定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显示,到2020年年底,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国泰君安分析师推算指出,“十三五”期间垃圾分类全面推行后,湿垃圾单独处置市场将显著爆发,释放565亿设施投资市场空间,创造137亿的年运营市场空间。东方证券研究所也做出“全国普及垃圾分类孕育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的预测。政策先行之下,可见市场空前之大。
以学校作为试点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而作为一大垃圾产生群体的学生来说,在校园就应该自觉实行垃圾的分类,在学校实行垃圾智能分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又做到了垃圾的高效处理。在每个垃圾桶分布点投放垃圾时,通过微信/支付宝扫描打开智能垃圾桶对应垃圾投放口,智能垃圾桶识别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号召师生利用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来积累合理投放垃圾的积分,师生在小程序上可以查看垃圾桶是否有余量,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兑换荣誉证书及实体奖励。
在5G网络的支持和AI的赋能下,垃圾智能分类将进一步升级。在垃圾箱内安装感应芯片AI,有自动称重系统,当桶内垃圾重量达到某个峰值,就会触发满溢报警;当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投放超过感应器高度,也会触发满溢报警。报警信息通过小程序实时推送到保洁员的手机上,保洁员接报后前去换桶即可。如果更换了新桶,App即弹出警报解除消息。再同时通过AI视觉技术扫描扔进来的垃圾是否是正确的,判断是否反馈积分,若是,则反馈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如不是,也可给予垃圾分类知识的推送,打造一个5G+AI共同作用的垃圾分类系统。
对于饮料瓶、金属、电池、玻璃等垃圾,可通过摄像头抓拍,实现智能识别并预警;纸制品和纺织物等可以依据平均密度和体积等属性设定预警线,来判断其类别;而人脸识别技术则方便学生投递垃圾,记录积分,减少乱扔乱倒行为,提升参与度和认知度。
智能垃圾分类的数字营销收集投放垃圾的数据,判断附近学校、机场等场景中哪些品牌或产品更受欢迎、人们在一天中某一时间段更喜欢吃什么等,将这分析结果提供给快餐店、购物中心,以便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在与智能垃圾箱相连接的小程序上,与广告商合作,获取广告利润。在小程序上开发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增加用户粘性的同时又提高用户环保意识。与环保生态行业合作,比如垃圾箱售卖店、垃圾袋售卖等产品商合作,宣传品牌获得盈利,以维持管理运营成本,还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学校实行智能垃圾分类的价值意义对学生来说,通过扫码将垃圾正确放入对应的垃圾桶,能够获得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还能换取一定的奖励,鼓励了学生主动去学习环保知识,并提高了环保意识;对教职工来说,垃圾实现高效的分类,打造了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对于环卫人员来说,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定期去检查小程序的收到的垃圾信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