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益企业(B Corp)
共益企业(B Corp™,在台湾地区被称为B型企业)是运用商业的力量助力社会向好的盈利性公司。
共益企业以服务于社区、消费者、员工和有利于环境为大前提来进行决策,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盈利这一个目标而已。
也就是说,共益企业的认证是一个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行业企业的一个标准。
发展历史
B Corp™ 这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2007年出现于美国,需经过一个严苛的企业认证。它存在的主旨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企业目标。
共益企业致力于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推动商业成为向善的力量。虽然共益企业在国内知名度还不算高,但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三千多家企业通过了共益企业的认证。目前,国内也有三十多家企业通过了B Corp认证。
共益企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93年,杰伊·库恩·吉尔伯特和巴特·霍利汉创办的篮球鞋品牌 AND 1,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与慈善成就。
在两位创始人因经营状况不得不出售公司后,他们用其经营公司的理念建立起了“共益实验室”。随着全球商业及社会环境的的严峻挑战,
让企业承担社会价值成为社会主流所呼吁的价值观。“共益实验室”所做出的概念正契合这一趋势,并制定了共益企业的标准,
通过覆盖员工、社区、治理以及影响力商业模式五个板块、满分为200分的测评系统——共益影响力测评(B Impact Assessment,简称BIA),全面测评企业的财务、社会与环境绩效,来考察企业运营对员工、社区和环境的影响力。
借助共益影响力测评,公司可以了解自身所处的水平,并找到可以完善的方向。
作为引导“商业向善”的标准,共益企业正重新定义商业成功————成为对世界最有益的企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案例:BottleDream
BottleDream是一家致力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的社会创新企业,是中国内地第五家共益企业。
「BottleDream」是一家媒体型企业,定义自己为“社会创新内容的生产者、连结者与传播者”,通过讲述社会创新故事连结全球年轻创变者的平台,
传播了400+个创变者用创新、有想象力的方式解决某个特定社会问题的故事,提供社会创新知识与思维工具。
致力于撬动更多人成为自利利他的创变者(即用创造力介入社会问题,带来美好改变的人),推动良善生活直抵人心。
这是一家从创业初期就确立了作为共益企业发展的社会创新企业,致力于用故事传播,推动社会问题的改变。
一般企业面临的ESG丶CSR所需要的产品、服务、团队及人才需求
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CSR则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从以上对于共益企业的介绍可以看到,共益企业要求企业不止从盈利出发,更要兼顾企业对于环境、社会等的友好。共益企业的出现及日益扩大,
说明了市场及世界对于商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商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也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出现对于员工人权的重视,基于这样的形式,对于企业而言,对于产品生产、服务、团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产品
对于产品而言,在产品生产环节,要通过减少碳排放、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等方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服务
在服务环节,线上绿色云计算服务可极大的降低对于资源的消耗,
亚马逊、微软、埃森哲等多家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了可持续的云服务。
-
团队
在团队管理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CRS培训,提高企业内部CSR工作的沟通协作效率,促进员工参与,体系构建
-
人才需求
需要对于数字化转型,云服务等前沿有观察及技术的新兴领域人才,并且能关注社会问题,注重社会创新。
补充:社会企业家精神丶社会创新的概念
社会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家通过一个新的发明或者一个新的方法来扩大业务范围,通过对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策略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注意力放在社会或者生态价值的创造上,试着完善经济价值;社会企业家更强调社会可持续性。
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是民间力量自发的、通过按照书籍整理的方式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某一范围人群生存状况的一种行动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