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主要解释共益企业/B型企业丶ESG丶CSR的基本概念和其发展历史。现企业面临这些需求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丶服务丶团队及人才。
共益企业:
共益企业(B Corp)这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2007年出现于美国,需经过一个也许是目前全球最严苛的企业认证。它存在的主旨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企业目标。共益企业(B Corp™,在台湾地区被称为B型企业)致力于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推动商业成为向善的力量。更说人话的解释是,B Corp™需要关注到整个商业生态里面的各方的利益,比如消费者、供应商、合作方、环境、员工等等。当然,如果一个企业能真正在意这些方面,也更能留住人才和获得用户的认可。
- 截止至2016年,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来自50个国家及130个不同行业的企业获得共益企业(B Corp)认证,加入到了全球共益企业运动社群中。也获得了不少成就
- KeHE发出《共益企业相互依存宣言》联名活动
- “为了最好的纽约Best for NYC”项目颁奖
- 跨国公司与公众市场咨询委员会启动工作
ESG: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而非传统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目前国际组织、各国监管部门、投资机构发布的信息披露标准和评价标准已将ESG理念体系深化完善,ESG投资已成为国际市场主流策略之一,国际投资公司也在逐步推出ESG投资产品。根据UN-PRI(United Nations-supported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全球已经超过2450家机构成为签署成员,成员拥有或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超过82万亿美元,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CSR: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在国家层面,对于CSR非常重视,早在 2012年,国资委就要求大型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希望以此激励央企 履行社会责任。除了央企外,国内大型的民企对于社会责任也是趋之若鹜,比如说阿里巴巴还专门 成立了社会责任部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华为也每年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 19家企业的CSR案例获评2020“社会价值共创”卓越奖 脱贫攻坚领域的跨产业链合作、同心战疫行动中高压之下推动的组织能力升级,众多企业在以责任行动回应新时代社会议题的同时,促进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成为价值共创的典范。可以看到一般企业在面临ESG、CSR需求,需要做到可持续创新、开拓视野、优势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