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970 1
2021-05-10

假期服务恢复,因何被低估?


投资要点

经济“似快实慢”,服务依然偏弱。今年一季度经济恢复基础并不稳固,其中 服务业恢复依然偏弱,春节前我国疫情曾短期反复,使得政策倡导“就地过年”,由此造成人口流动性下降,是阻碍服务业较快恢复的根本原因。


假期表现亮眼,迎来快速恢复进入二季度以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消 费迎来了快速恢复时期,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所在。一方面,服务业PMI 数据显示出服务行业恢复明显加快。3 月和4月服务业PMI 显著回升,均创下2013年以来的同期新高,4月财新服务业 PMI 也明显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分行业来看,4月服务业PMI 中排在前列的行业,恰恰是那些受到疫情影响最为严重、恢复相对迟缓的行业。另一方面,五一假期服务消费表现也颇为亮眼。由于服务消费需求存在节假日集中释放的特征,因此假期消费情况通常被认为是反映服务消费的风向标。以支付交易数据所反映的消费整体情况来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网联平台处理的数据创历年同期新高,且显著高出疫 情发生前的水平。五一期间交通运输所反映的人口流动性情况也明显好于今年春节期间,这是服务消费得以快速恢复的关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五一假期服务消费的恢复情况,部分解读方式对此似有低估。首先,日均增速存在“摊薄效应”。有观点认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按照日均增速来看,比2019 年同期仅增长0.3%,勉强维持正增长。但这里以日均增速进行比较可能并不合适,一方面,服务消费活动在假期和非假期时段分布极不均匀,另一方面,人们出行决策更多基于假期是否存在,而对假期增减一天的依赖性不强。由于今年五一假期相比于 2019 年多出一天,以日均增速计算的话服务消费需求释放的强度就会被摊薄。但如果放在5月全月来看的话,这些指标今年应该远好于2019 年。其次,疫情前五一时期增速同样不宜作为比较基准。整体而言,服务消费毕竟和疫情之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而其恢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若要判断其恢复强度,把今年五一时期的可比口径增速和 2019 年五一时期增速去做直接比较或许也并不合适。最后,收入增长并不乏力。从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五一期间旅游收入没有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水平,部分观点据此认为服务消费收入的恢复情况并不乐观。但从相对更为可靠的纳税情况来看,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两年平均增长 5.3%,其中名胜风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服务保驾经济,回升大势所趋。当前全球疫情再度抬头,但态势上有所分化。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疫情恶化是导致本轮疫情走高的主要原因,而发达经济体疫情整体而言较为稳定,其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推进。在疫苗覆盖率稳步提高的情况下,疫情对于经济的制约将逐步减弱,外部环境或也将有利于服务消费年内的恢复。全球疫情态势的分化使得经济复苏前景也面临差异,全球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我国出口的高景气维持时间有所延长。在服务消费较快修复和出口高景气双重因素的“保驾护航”之下,即便信用周期缓慢回落,我们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仍将回升冲顶。而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仍然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在“固本培元”的政策基调下,年内服务消费加速上行将是大势所趋。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5-11 11:14: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