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几篇稿,被拒了,收到一个匿名评审,总结一下经历。
一、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研究的。去年就有个老师就对我这么说过,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研究的意义的,这次被拒稿的一个原因也是说立论不足,这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研究意义的,有些东西,是,没有人研究过,但没有人研究,要么是这个不好弄,要么是没什么意义。所以,写一个东西之前,最好先想想到底有没有研究意义,别只是因为没人做过就做,这样的东西,做了也没用,发不出去,还耽误工夫。
二、在中国,题目不能太小,最好别做某一个产业。查一下CSSCI就会发现,大多数期刊都是很宏观的,如果你写一个很小的东西,就会发现很少有能适合你论文的期刊,这样,你想一稿多投都没地方,除非你写的极好。
三、多在研究意义上下工夫。很多时候,没人会看人实证做成什么样子,基本上也没人会要你提供原始数据,人家只看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四、别写废话。这次被拒一个原因就说对策建议没有针对性,原本以为这东西就是凑个字数,可有些人不这么看,既然写了,就把这个给好了,否则,就别写。是,大多数的时候是没人看,但一旦有人看,你就麻烦了。
先总结这么多吧,下次被拒稿的时候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