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只是泛泛而论,意思不大
揭露了问题的表面 但没有触及实质。
有一定的启发性。
那就请两位说一下实质是什么?
个体户消失有几种原因:一是个体户做大了,注册成了企业;二是个体户由于客观原因不做了,转行了;三是由于经营困难(各种原因,也包括政府的),关门了。
当然,消失的770万家个体户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需要深入分析。不一定主要是第三种原因;也有可能是第一种原因(我们希望如此)。但在没有具体的数据之前,仅凭一个770万的数据是无法说明问题的。
以上想法对否?
楼主说到的现象我认为原因是我们的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我国行政管理历来问题多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机构庞大臃肿、环节多而杂,使得其运转效率大受拖累,这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转成本:包括注册登记、企业活动审批等的时间成本和税费成本。还有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我们的行政组织机构改革说了若干年了,却迟迟不见效果,真让人匪夷所思。
事实的确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个体户都处在倒闭的边缘。
此文只是向我们揭示了表象,而引起这一事实的根源,感觉分析的却不够,
缺乏力度。
不下大力气鼓励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应该从金融、行政管理和税收三个方面同时采取鼓励和支持对策。
保持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体现,而中小企业存活数量的稳步增加则是经济增长的保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4 10:28:06编辑过]
如果现在中国还有770万家个体户的话,那中国就完了,改革就白改了
当本质放在面前才是本质吗,现象就不是本质吗,
如果可以正视并试图解决这些现象不是应该吗
从制度的视角,企业一般发展到管理成本与交易成本相平衡的时候,而这个过程中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比率不是不同。初始的情况下,管理成本可能要低一些,而交易成本可能要高一些。而在这些交易成本中可能又分两大部分:企业进入市场的进入成本和政府制度约束成本。前者我们指的是正常行业竞争入门成本;后者是人为限制的所谓政府垄断管制等的成本。进入成本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是无法直接控制的,而制度约束是可以控制。在现实中制度垄断的约束,对一个小企业或个体户是致命的,故而,合理的设计或约束,是关系到个体户发展的重要方面。
给个体户国民待遇问题,是制约个体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