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58275 105
2011-03-24
今天看去年的《世界经济》,结果发现这两位教授一年发了2和3篇,每年都发这么多,又是期刊的审稿人,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发挥一下。仔细再查查,结果南开大学的包群也是这样的,《世界经济》怎么了?还是他们水平确实高,高的话怎么在经济研究看不到类似情况。如果是挂名发的,又说明啥呢?
不要总占用自己可掌握的资源,留点版面给其他人吧。这样发没人说你厉害的。要不发发AER试试,一年要能发2-3篇,我从此不上网了,归于佛门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4 12:27:07
[img][/im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4 12:31:08
这个,我不好评论,感觉他们水平还是可以的,可能必须通过这种杂志才能体现他们的水平。我还是挺崇拜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4 12:31:19
这就是圈子嘛,他们之间都很熟滴,国外的学术界包括自然科学也存在圈子啊,呵呵,一般人进不去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4 12:35:23
会不会是杂志的问题.不少国际杂志也是这样的,有的甚至一期中有两篇.但听说都是专家匿名评审通过的!!不过,中国不少杂志的潜规则是一年一人最多只发一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4 12:36:15
这个也不好说,不过看他们的文章确实是可圈可点的。不能用以偏概全,如果普遍是这样的,那可能是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