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Leokeeper
他们几个不是海龟。
但是我觉得这类批评似乎没有太多道理:
第一,他们几个目前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南开经济,轮流发——实在不行的文章才发到自己的世界经济文汇上去。至少在国内圈子里,中生代一批他们算做事情认真,写文章卖力的。舞台就那么大,总不能不发中文论文吧?
第二,要发SSCI中前100的,也不是那么容易。两位发的最好的英文期刊是JCE(还是和万广华合作的,不能说谁占了谁便宜——但大家可以去看看万老师的英文发表记录,你懂的。),其他基本可以忽略——有China Economic Review和China and World Economy两本国内认可的SSCI,但英文世界这两个刊物一个B类一个C类,排名都在200以后。这是目前的现实情况,要磨出一篇好论文需要时间,苛求没有意思。目前国内,除了搞计量的顶尖选手可以说一年1-2篇SSCI前100的发表,其他细分领域恐怕没谁敢拍胸脯达到这个指标。宋老师发了一篇AER,跑到芝加哥去了,今后复旦AER的发表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第三,大家都是搞经济学研究的,总要讲效率和成本。如果为了一篇好的英文论文放弃国内阵地,无论金钱还是科研本身都不上算。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有数据没新意的发中文论文;有数据有新意的发英文论文;有新意没有数据的,看运气——如果最终搞出来了,那很可能就是一流英文期刊,搞不出来只能流产。最后一种选择的风险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