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升元三年(939年),自五月不雨至于闰七月。(《十国春秋·南唐纪》)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夏六月至秋七月,不雨,井泉竭涸,淮流可涉,旱蝗,民饥,流入北境者相继。(《十国春秋·南唐纪》)
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自十一年六月不雨,至于今年三月,大饥疫。(《十国春秋·南唐纪》)
前蜀乾德四年(922年),自五月不雨,至九月林木皆枯,千里赤地,所在盗起。(《十国春秋·前蜀纪》)
后蜀广政二十四年(961年),自春至于夏无雨。(《十国春秋·后蜀纪》)
后蜀乾化元年(913年)三月辛卯,以久旱,令宰臣分请灵迹,翌日大澍雨。(《旧五代史·梁书》)
宋建隆三年(962年),京师春夏旱。河北大旱,霸州苗皆焦仆。(《宋代·五行志》)
宋开宝八年(975年),关中饥旱甚。(《宋代·五行志》)
宋端拱二年(989年)五月,京师旱,秋七月至十一月,旱。上忧形于色,蔬食致祷。是岁,河南、莱登深冀旱甚,民多饥死,诏发仓粟贷之。(《宋代·五行志》)
宋淳化元年(990年),河南凤翔大名京兆府,许沧单汝乾郑同等州旱。(《宋代·五行志》)
宋淳化三年(992年),河南府、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及亳建淮阳等三十六州军旱。(《宋代·五行志》)
宋咸平元年(998年),江浙、淮南、荆湖四十六军州旱。(《宋代·五行志》)宋咸平二年(999年),广南西路,江、浙、荆、湖及曹单岚州、淮阳军旱。(《宋代·五行志》)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京师夏旱,人多渴死。(《宋代·五行志》)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河南府及陕西路,潭邢州旱。(《宋代·五行志》)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江南诸路,宿州、润州旱。(《宋代·五行志》)
宋明道元年(1032年)五月,畿县久旱伤苗。(《宋代·五行志》)
宋治平元年(1064年)春,京师逾时不雨。郑滑蔡汝颍曹濮〖FJF〗*:〖FJJ〗磁晋耀登等州、河中府、庆成军旱。(《宋代·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