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存动力:企业的利益框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发展或者说进化的动力也是对生存的追求,不过它的生存更多表现在对利益的追求上。这里说的利益更多的是指物质利益。企业发展的生存动力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需要企业为它带去好处,否则社会就会利用它的选择与抛弃手段抛弃企业。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社会对其自身生存的需要。企业的创立者在成立企业之初都是在想我们做点什么才能赚到钱呢。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这样想:我们做点什么才能使社会发展的更好?与其被动的被选择与抛弃,不如主动的去追求,所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动力机制设计就是如何使企业为社会作贡献。在企业核心价值观里面一定要有服务社会这个理念。但是不仅仅是这样一个理念,企业需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做才能使社会更好,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企业是社会需要的企业,也是社会支持和鼓励的企业。
这个也许就是国网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因吧。作为县城供电公司也应按照国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向,具体制定自己在区域社会中的责任。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和社会的形象宣传,赢得**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一方面把它渗入到企业行为中,成为企业在社会大环境中谋求生存的基本手段。县域供电公司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目标是通过为县域经济社会配送优质充沛的电能与用电服务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从企业自身生存这个层上来说。企业一切有意义的行为都是由追求自身存在与发展所推动的。这个生存动力是企业的核心动力。仅仅这样说虽然很容易现易理解,但是也很抽象。员工利益、资本利益、经理人利益等是个体利益,不是企业的利益,那么什么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呢?谁代表它呢?按照结构论的观点如下几个方面代表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一是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成长起来的企业运作规则。这个规则指导着企业是如何由人和物构成,又是如何运作的。这是企业自身利益的核心代表。这个规则指企业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体制规范、制度规范、技术的使用程度与保养程度等等,以及由这些所包含的企业战略意图及核心价值观,这些也往往被称为广义的企业文化。
二是经由企业运作规划不断修剪与成长的,本企业特需的员工素质、行为习惯、价值取向。
三是经由本企业运作规则不断调整与壮大的,符合本企业运作习惯的生产工具结构与资本结构。
四是经由本企业运作规则不断推动发展的符合本企业整体运作的具有一定职能的部门。
以上四个方面构成了企业自身利益的代表,它们像云一样,离近看是一个人,一个个物,一种种规范,一种行为,离远看时,它们就是一个整体的企业形象,企业追求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就是追求上述四个方面的存在与发展。
在这四个方面中最核心的是企业不断成长的运作规则,其它三个方面都是由这个运作规则不断推动而逐步形成的。我们说谁为恐龙选择了翅膀,就是恐龙那个种群的生活习惯为它选择了翅膀。谁塑造了我们的员工,不是别的,是企业的运作规则。
概要来讲企业的运作规则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行为习惯;二是思维习惯;三是价值观。由行为习惯带来的思维习惯,由思维习惯带来价值观,所以建立企业规则的第一步就是养成企业所特有的运作习惯、行为习惯。
但是企业的运作规则是依靠员工、设备、部门等有形的东西来体现的,它与其它三个方面有机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体独立利益的企业组织。
企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靠以下几方面影响:
1、企业核心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影响和劳动,将导致广大员工行为思维方式的一致性。
2、企业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员工将对制度进行研究分析,趋利避害,最终形成绝大多数员工的自觉行为。
3、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将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要善于在适应中创新。
4、企业坚持不懈地分层次、多渠道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积累演变的过程,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三)、从构成企业的要素来讲,构成企业的资本需要利益,所以企业要为资本谋利,不然企业就缺少了对资本的吸引,甚至破产。构成企业的要素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员工,员工有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员工的利益不单包括物质利益这个基本层面。因此,企业这个组织,理所当然还应该是一个满足员工利益的组织,满足它的物质需要,满足它的精神需要。同时,具有企业需要的素质与工作习惯的员工本身就是企业自身的一部分,是企业自身利益的代表之一。员工的利益是和企业的利益绑在一起的,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成长是相互促进的。
以上三个层面的利益冲动,是企业发展进化的生存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