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6-9-8 13:54:00
因为两个人在食物方面的生理需求为1千克,甲现在消费为1.2千克超过了其生理需求,消费最后一单位食物带给他的应该是负效用,也就是边际效用为负,减少食物的消费反而能增加其效用。乙消费了0.8千克,还没有到其生理需求的界限,其增加一单位消费能够增加其效用,其边际效用为正的。在这里我以为其生理需求应理解为其愿意的最大消费数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13:58:00

相对于同样的一个苹果与一个梨,甲更喜欢吃苹果,乙更喜欢吃梨,我们能否说甲比乙更喜欢吃苹果?

效用的序数性质决定了效用的人际不可比较性。

即便效用具有基数性质,效用的人际比较仍然悬而未决,除非研究者先验地假定基数效用可以人际比较。

效用的人际比较,要求效用具有某种“绝对意义”的标准或度量方式,这种度量结果不因人因物品而异,是普适的。这很有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的味道。可是我们到那里去寻找这种绝对标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18:23:00
我认为效用是一个偏好的问题,即使和生理因素有关,但是由于个人主观因素,他们两获得的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必定到达和其他一样,如果其他的可以假设为零的话,那么两者都可以为零!而刚开始效用总值不能确定,变化趋势也未知,所以其中的某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是无法确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23:1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8 13:49:00的发言:

不要忘了,价格与边际效用之间还有一个所谓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优化过程中的拉氏乘子)作为媒介。

请问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还是常数?或者索性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23:1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8 13:58:00的发言:

相对于同样的一个苹果与一个梨,甲更喜欢吃苹果,乙更喜欢吃梨,我们能否说甲比乙更喜欢吃苹果?

效用的序数性质决定了效用的人际不可比较性。

即便效用具有基数性质,效用的人际比较仍然悬而未决,除非研究者先验地假定基数效用可以人际比较。

效用的人际比较,要求效用具有某种“绝对意义”的标准或度量方式,这种度量结果不因人因物品而异,是普适的。这很有点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的味道。可是我们到那里去寻找这种绝对标准呢?

序数效用理论有边际效用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23:17: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8 23:11:00的发言:

请问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还是常数?或者索性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你的这种问法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消费者优化的过程,拉格朗日乘子是间接效用函数对(货币)收入的偏导数。“货币的边际效用”只是一种习惯称法,其实并不确切,在直接效用函数中一般没有(货币)收入这个自变量,也就无所谓“货币的效用”(从而其边际效用及其增减)。但是这个拉氏乘子沟通了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你解一下消费者最优化,就可以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23:20:00
以下是引用fengshiyu在2006-9-8 18:23:00的发言:
我认为效用是一个偏好的问题,即使和生理因素有关,但是由于个人主观因素,他们两获得的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必定到达和其他一样,如果其他的可以假设为零的话,那么两者都可以为零!而刚开始效用总值不能确定,变化趋势也未知,所以其中的某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是无法确定

乙饭还没吃饱其边际效用如何为零?就因为他穷,所以他没吃饱其边际效用也一定要为零,否则他为什么不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8 23:26: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8 23:16:00的发言:
序数效用理论有边际效用吗?

既然没有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论里就无法讨论“两个人边际效用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

而真正的问题是,即使在基数效用里,也可以讨论这个问题吗?谁来提供那绝对的标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9 17:0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8 23:26:00的发言:

既然没有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论里就无法讨论“两个人边际效用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

而真正的问题是,即使在基数效用里,也可以讨论这个问题吗?谁来提供那绝对的标准呢?

本主题是边际效用问题,所以序数效用的问题另外再说吧。而根据基数效用理论,你认为边际效用可以决定某物的价格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9 17:0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8 23:17:00的发言:

你的这种问法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消费者优化的过程,拉格朗日乘子是间接效用函数对(货币)收入的偏导数。“货币的边际效用”只是一种习惯称法,其实并不确切,在直接效用函数中一般没有(货币)收入这个自变量,也就无所谓“货币的效用”(从而其边际效用及其增减)。但是这个拉氏乘子沟通了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你解一下消费者最优化,就可以清楚了。

货币是价值量值的表现。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就如价值决定价值一样循环认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01:06: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9 17:02:00的发言:…而根据基数效用理论,你认为边际效用可以决定某物的价格吗?

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是一个千古都要研究的问题。

“边际效用决定价格”也许是一种思路,但至少它根本不是严格的表述。

仅仅从量纲上说,(商品)效用决定价格,这种提法就是有问题的。

主流经济学现在基本就没有“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这样的表述了。至少在竞争市场上,主流经济学对“价格决定”还没有一致的公认意见。(承认均衡价格是否存在,与承认均衡价格如何实现,是两个问题)。

“均衡价格”也不是单纯从需求方考虑的(注意这里我没有提“供求决定价格”这样的说法)。而均衡价格的定义本身也并没有回答其是“如何被决定”的(先不谈“决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01:13: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9 17:04:00的发言:

货币是价值量值的表现。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就如价值决定价值一样循环认证。

主流经济学提出“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个奇特的概念,根本没有想说“决定商品价格”的意思。相反,它是假定“消费者为价格接受者”后才出现的概念(如果价格不被认为是外生给定的,拉氏乘子就没有了所谓“货币的边际效用”的意义)。

注意,这个拉氏乘子是间接效用函数而非直接效用函数对(货币)收入的偏导数。直接效用函数中一般没有货币这个自变量,也就不存在那个偏导数。

还是强调那一点,“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这种非常不确切的提法在主流经济学里只有启发意义,而没有教科书意义了。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有许多方案,但没有那么“成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19:0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10 1:06:00的发言:

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是一个千古都要研究的问题。

“边际效用决定价格”也许是一种思路,但至少它根本不是严格的表述。

仅仅从量纲上说,(商品)效用决定价格,这种提法就是有问题的。

主流经济学现在基本就没有“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这样的表述了。至少在竞争市场上,主流经济学对“价格决定”还没有一致的公认意见。(承认均衡价格是否存在,与承认均衡价格如何实现,是两个问题)。

“均衡价格”也不是单纯从需求方考虑的(注意这里我没有提“供求决定价格”这样的说法)。而均衡价格的定义本身也并没有回答其是“如何被决定”的(先不谈“决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同意。

效用能转化成价值,从量纲上来说是由于存在人这个转换器。

给个链接,是一篇老贴子: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82-1-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0 19:25: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19: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10 1:13:00的发言:

主流经济学提出“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个奇特的概念,根本没有想说“决定商品价格”的意思。相反,它是假定“消费者为价格接受者”后才出现的概念(如果价格不被认为是外生给定的,拉氏乘子就没有了所谓“货币的边际效用”的意义)。

注意,这个拉氏乘子是间接效用函数而非直接效用函数对(货币)收入的偏导数。直接效用函数中一般没有货币这个自变量,也就不存在那个偏导数。

还是强调那一点,“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这种非常不确切的提法在主流经济学里只有启发意义,而没有教科书意义了。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有许多方案,但没有那么“成形”。

但可惜许多经济学的教材还是把边际效用决定价格当做最基本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20:00:00

1)边际效用先于价格的存在,与价格无关。所以,讨论边际效用问题无须考虑价格。

2)设定的1千克就是饱和的需要量。吃1.2千克违反了人的本性。纯数量上考虑其边际效用是负值。另一个是正值。两人的边际效用不一样。同意10楼的说法。

3)个人认为,边际效用在人际之间和不同种物品消费间都可以比较,说明的是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或剩余的欲望强度。(总)效用在人际之间比较无意义,不同种物品消费间比较不可能。

4)价格是广义的交换行为过程中才有的,首先存在的是相对价格而不是货币价格,这个阶段可以不考虑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纯消费过程不涉及价格,除非你认为消费本身也是某种效用(如时间)的损失。广义交换是说包括一个人的两种效用之间的交换。一般理解的交换是指两主体间的交换。就两主体间的交换而言,价格取决于两物品对两主体交换前后的边际效用。所以,我以为说边际效用决定价格是对的,但不是单一物品对单一主体的边际效用就决定一个价格,除非假设其它几个变量为常量。最后,决定价格的几个边际效用变量又可以由初始的禀赋配置和初始的饱和需要量表达。

5)两人交换决定的均衡相对价格与市场存在的一般均衡货币价格不同。一般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我以为同于两人但复杂化和系统化了。两人的消费数量由于对于巨大的市场交易量是忽略不计的,所以消费量虽然影响两人个别的边际效用量,但不会显著影响市场的“一般均衡货币价格”。所以,看到的价格一致而边际效用不一致是可以解释的,是一般均衡价格与个别边际效用的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0 20:02: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21:20:00

请问若言:

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吃得饱,也就是说人人对食物的边际效用都为零。那么,是否食物的价格就等于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21:40:00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是否边际效用是否相等,而不是问效用是否相等。甲的边际效用是负的,乙的边际效用实证的,两者绝对值的大小取决于各自的效用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0 23:47: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8-28 2:02:00的发言: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食物的价格由最后1克食物的有用性决定,而甲、乙两人的食物价格是相等的,因此其最后食用的1克食物的有用性是相等的,因此两人食物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以上推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错在哪里?

根据你的所描述,这里的最优效用和价格无关。因为你说“生理需求是1000克”,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无论价格是多少,最大效用都是在食用1000克的时候出现”?如果甲是理性的话,他不会消费1200克,换句话说,如果他消费1200克,他的边际效应就是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00:30: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10 21:20:00的发言:

请问若言:

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吃得饱,也就是说人人对食物的边际效用都为零。那么,是否食物的价格就等于零?

应当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已经拥有可以吃饱,包括相当时间内都可以满足的食物,食物的预期边际效用是零,其价格也将会为零。谁也不会用还有其它用途的物品与食物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01:10: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10 19:26:00的发言:但可惜许多经济学的教材还是把边际效用决定价格当做最基本的内容。

这是国内的教材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01:17: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9-10 20:00:00的发言:…个人认为,边际效用在人际之间和不同种物品消费间都可以比较,说明的是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或剩余的欲望强度。(总)效用在人际之间比较无意义,不同种物品消费间比较不可能…。

“边际效用都为零”时,能否说两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同?

如果总效用的人际比较都无意义,何来有意义的边际效用的人际比较?

当我们说位移与速度的比较没有意义,我们能够说速度与加速度的比较有意义吗?不同的人的效用的单位可以完全一致吗?

必须事先假定不同的人的(总)效用具有某种同质性(即便是对于同一商品),并且这种同质性具有某种不变性(特别是关于时间轴的平移),才可以谈到效用从而边际效用的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01:24: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9-11 0:30:00的发言:

应当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已经拥有可以吃饱,包括相当时间内都可以满足的食物,食物的预期边际效用是零,其价格也将会为零。谁也不会用还有其它用途的物品与食物交换。

严格说,不能说这时食物的价格也将会为零。而只能说,对于这些消费量,在边际上消费者对食物的保留价格为零(对于下一个单位的食物,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零,而不是对于全部消费量)。

如果供给方能清楚地知道在各消费量处消费者在边际上的保留价格,供给方就可能实现一级价格歧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18:58: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9-11 0:30:00的发言:

应当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已经拥有可以吃饱,包括相当时间内都可以满足的食物,食物的预期边际效用是零,其价格也将会为零。谁也不会用还有其它用途的物品与食物交换。

那么是否这个世界注定了要有人挨饿?发达国家的人之所以会吃饱饭是因为幸亏全球化,有非洲的人在替他们挨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19:01: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19:0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11 1:24:00的发言:

严格说,不能说这时食物的价格也将会为零。而只能说,对于这些消费量,在边际上消费者对食物的保留价格为零(对于下一个单位的食物,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零,而不是对于全部消费量)。

如果供给方能清楚地知道在各消费量处消费者在边际上的保留价格,供给方就可能实现一级价格歧视。

食物的供给方往往是农民。没有客观的原因,农民想实现价格歧视,容易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21:3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11 1:17:00的发言:

“边际效用都为零”时,能否说两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同?

如果总效用的人际比较都无意义,何来有意义的边际效用的人际比较?

当我们说位移与速度的比较没有意义,我们能够说速度与加速度的比较有意义吗?不同的人的效用的单位可以完全一致吗?

必须事先假定不同的人的(总)效用具有某种同质性(即便是对于同一商品),并且这种同质性具有某种不变性(特别是关于时间轴的平移),才可以谈到效用从而边际效用的比较。

“边际效用都为零”时,两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同,都是100%,或1。

如果用位移与速度的比喻,两个方向的位移比较是无意义的,因为矢量方向不同;而速度比较是有意义的,表达了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抽象掉了方向矢量。我以为,传统基数效用理论是将效用作为端口与经验连接的,但如果以边际效用为端口与经验连接将有利于基数效用理论的发展和增强解释力。边际效用的经验意义是需求强度,无论什么消费、无论什么人,对下一个消费单位的需求强度比较的经验意义可以把握,说对食物的需求强度和保暖的需求强度相等,都是95%,属于饥寒交迫,且以百分数表达,没有量纲的障碍。而总效用是需求强度的积分,从经验次序上可以看作是第二阶的。如果是对消费量的积分,则量纲是消费物品自然计量单位,两者难以替代比较,用对颜色的累积满足量与对听觉的累积满足量比较,不同质无法衡量大小,相当于位移的不同方向。

这样,将可以克服基数效用的比较问题。进一步,我是将MU=1- E(禀赋)/S(餍足量) 的,无量纲,是单纯百分数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21:3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11 1:24:00的发言:

严格说,不能说这时食物的价格也将会为零。而只能说,对于这些消费量,在边际上消费者对食物的保留价格为零(对于下一个单位的食物,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零,而不是对于全部消费量)。

如果供给方能清楚地知道在各消费量处消费者在边际上的保留价格,供给方就可能实现一级价格歧视。

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1 21:37: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6-9-11 18:58:00的发言:

那么是否这个世界注定了要有人挨饿?发达国家的人之所以会吃饱饭是因为幸亏全球化,有非洲的人在替他们挨饿?


何出此言,不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2 11: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9-11 1:24:00的发言:

严格说,不能说这时食物的价格也将会为零。而只能说,对于这些消费量,在边际上消费者对食物的保留价格为零(对于下一个单位的食物,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零,而不是对于全部消费量)。

如果供给方能清楚地知道在各消费量处消费者在边际上的保留价格,供给方就可能实现一级价格歧视。

实际上最基础食物供给方是农民,而农民并不清楚其他消费者的效用状况,他们只知道今年种赚了还是亏了,也就是只知道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2 13:22:00

不一样, 当MU减小到0的时候就不再变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9-12 20:06: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9-11 21:30:00的发言:

“边际效用都为零”时,两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同,都是100%,或1。

如果用位移与速度的比喻,两个方向的位移比较是无意义的,因为矢量方向不同;而速度比较是有意义的,表达了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抽象掉了方向矢量。我以为,传统基数效用理论是将效用作为端口与经验连接的,但如果以边际效用为端口与经验连接将有利于基数效用理论的发展和增强解释力。边际效用的经验意义是需求强度,无论什么消费、无论什么人,对下一个消费单位的需求强度比较的经验意义可以把握,说对食物的需求强度和保暖的需求强度相等,都是95%,属于饥寒交迫,且以百分数表达,没有量纲的障碍。而总效用是需求强度的积分,从经验次序上可以看作是第二阶的。如果是对消费量的积分,则量纲是消费物品自然计量单位,两者难以替代比较,用对颜色的累积满足量与对听觉的累积满足量比较,不同质无法衡量大小,相当于位移的不同方向。

这样,将可以克服基数效用的比较问题。进一步,我是将MU=1- E(禀赋)/S(餍足量) 的,无量纲,是单纯百分数字。


既然“位移”是矢量,“速度”难道不是矢量?也许这个例子举得不很好,姑且谈位移与速度的模吧。

这里首先的问题,是你需要先验地假定,这个人的“100%”与那个人的“100%”有某种绝对的意义。这里的“绝对”指不因人而异,或者说,众人的效用有某种绝对的标准或尺度,这种标准适用于任何一个人。体验这种“绝对标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种测量或指示方式(根据这种绝对的标准),以明确无误地表征这个人的“10%”与那个人的“10%”是“相同的”或“无区别的”(两个人的“满足感”、“感受”完全一样)。

这种装置恰如能够显示甚至证明(show)“颜色”在所有非色盲人中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仅仅理论上,可能实现吗?你眼中的“红色”真地与我眼中的“红色”是完全相同的“感觉”?除非我们假设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完全相同、每个人的经历完全相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2 20:08: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