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原油价格暴跌之后开始修复反弹。今年以来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累计上涨近40%和35%,完全填补了疫情期间的价格跌幅。
之所以各界关注原油,并称其为“大宗商品之母”,也是因为原油的价格是商品定价的基石,也是海外CPI的重要影响因素。油价快速上涨加剧了市场对尚未完全复苏的海外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
究竟本轮原油价格反弹的动力何在?又将持续多久?质疑声在此前印度疫情暴发而导致东南亚沦陷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不过,目前似乎原油市场景气度高企。目前,由于库存持续下行,原油市场呈现远期贴水的结构(backwardation),显示当前现货需求旺盛,现货供需偏紧状态。去库存的局面也仍在加速。根据IEA(国际能源署)报告,美国原油库存为4.843亿桶,比5年期平均水平低2%。整体而言,当前库存已经接近历史正常水平。
City Index资深分析师托尼·西卡莫尔(Tony Sycamore)近期表示,原油价格受欧洲经济重启的驱动,6月,交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活动都出现了季节性的攀升,尤其是在欧洲的北部地区。
“其实原油是有一个结构性的供需不足,因为美国页岩油的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此次油价上涨的过程中供给却没跟上,OPEC也没有增加新的供给。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一旦出行限制放开的话,原油价格还会继续攀升。我们看到在过去的12个月,油价从负14美元一路上涨,因为存货量在持续下降,而且没有开发新的油田,所以我们认为油价可能会上涨到80美元,甚至到90美元。”他称。
而就未来趋势上,各大机构认为,从PMI数据、疫苗接种率、交通岀行等指标来看,似乎都指向原油需求继续复苏。随着夏季出行高峰将至,不排除油价会出现一波短期的攀升。高盛此前的报告提及,布伦特油价料将达到80美元/桶,预计到6月,全球石油需求将大幅增加,从目前的9450万桶/天增加到2021年三季度的9900万桶/天。随着欧洲疫苗接种步伐加快,被抑制的旅行需求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