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1509 7
2011-03-27

摘要: 中国的咨询策划公司应向实业家学习平民精神,以平民精神代替个人英雄主义,以平民精神再造咨询策划业,以平民精神打造咨询策划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横观中国咨询策划业,你会觉得热闹非凡,大小策划英雄让企业家们眼花缭乱。纵观中国咨询策划业,你会发觉这个产业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30年的改革开放塑造了两个咨询策划业的代表性人物——何阳的点子和叶茂中的广告创意,他们是过去时代造就的英雄,也正是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使咨询策划业成了社会热点。如果允许,我代表中国咨询策划业向不断涌现的时代英雄们敬礼,过去30年,中国智慧被他们激活,中国创意被他们启蒙,中国的咨询策划因他们而精彩。
敬礼之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即将引领中国咨询策划业向他们告别,新的航程在向我们招手。在咨询策划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也请你们理性地反思:咨询策划业应怎样变革才足以适应越来越理性的企业家?作为经济的思想库,咨询策划业怎样才能为实业界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难道我们可以天天给别人讲创新而自己不创新吗?
逃离咨询策划业的思想贫困
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这一问题早有答案,遗憾的是,咨询策划业还在鼓吹英雄主义。从何阳到宋山木,一个个“英雄”倒下了,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难;中国咨询策划公司的广告也大多是突出的大人头像……透过种种现象分析这些咨询策划公司的管理哲学和发展思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培养了这么多上市公司的中国咨询业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自己的公司做不大,却指导别人做大做强;自己的公司永远都是二三十人,却教导别人注重团队建设;自己的公司穷得只剩下桌椅板凳,却教别人怎样发财……难道这不是中国咨询业的现状吗?
怀着改造咨询业的愿望,揣着咨询产业化的梦想,2009年年底,我从生活了几十年的北京南下广州,学习广东人“实干闯未来”的产业化精神,开始了愿望星梦工场的实验。
创业伊始,我们提出了三大口号:一是首创工业化改造咨询业的创意模式;二是“消灭”创始人,从公司体制上,从根源上解决英雄主义的问题;三是“千人持股计划,打造中国的麦肯锡”。说到做到,2010年年底,愿望星持股股东达到58人,占团队总数的近1/10,我们让每一个策划、管理和营销人才尽可能持有公司的股权。为了践行“我们经营的产品是人才”的诺言,我们不搞人才期权,直接注册成原始股东,体制的优越性吸引了全国不少的咨询人才。为了真正体现“平民精神”,我们频繁地召开股东会,每个股东又都是董事会成员,无论股份大小都可以对重大决策投出平等的一票。有人说,愿望星的股东会是一个由专家、管理者、经营者组成的快乐、健康的混编团队。



抱有平民精神的愿望星有三大纪律:不准塑造专家,不准塑造创始人,不准塑造管理者。创办一年来,我们拒绝记者采访,用平民精神和实干精神认真地服务了160家客户,调查显示,客户满意度达到97%。创办一年来,愿望星取得了1.2亿的营业额,创造了咨询策划界的奇迹。为了践行平民精神,在愿望星没人拥有独立的办公室,我这个创始人也要坐在大厅里办公。愿望星严格坚持平民管理哲学,举个例子,愿望星的上级必须给下级擦皮鞋、擦桌子,这叫一块抹布文化。
之所以践行平民精神,是出于对客户服务的考虑。服务的根源是服务意识,只有践行了平民精神,我们中国咨询业的服务水平才会提高。英雄主义的咨询策划公司的服务哲学是,要求客户服从公司的创意,当客户对英雄的非理性崇拜消退后,客户会发现欣赏创意和把创意变成企业的财富根本不是一回事。愿望星的咨询思想不是为美而美,最美的未必最好,适合的才是最好是我们的咨询理念,而这一切源于我们首创的平民精神。
平民精神是企业家精神
我们发现,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平民精神,而那些昙花一现的企业家大都具备英雄主义的明星风范。历史不乏有油门而没有刹车系统的老板。随着近年来国学热带来的儒家文化的再教育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那些脚踏实地的老板慢慢从崇拜个人转变为感悟理性思想的光辉。企业家们终于明白,朴实无华的管理思想和回归人性本源的理性思考从浮躁的思想泥潭中解放出来之后,结出了平民精神这颗伟大果实。很遗憾,中国咨询策划业的企业家没这么幸运,他们在吹满泡泡的屋子里欣赏自己获得的社会赞誉,岂不知屋外已是一些越来越有思想的企业家。
为什么说平民精神是企业家精神?一个简单的原理是:不想自己一个人去生产制造产品,企业家买来了生产流水线,还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模式;不想自己一个人吆喝,企业家聘请了销售高手,打造了销售团队;不想自己一个人等死,企业家请来了CEO替自己管理企业。因此,一个从事实业的企业家越做越大。这种裂变的思想是极为朴实的管理思想,而中国咨询策划业却学不会。
企业家平民精神的核心是对人格的正确认知。承认缺陷才没有缺陷,而只有具备平民精神的人才会承认缺陷。英雄只有光环没有缺陷,缺陷只有平民才会有。因为承认缺陷,所以广纳贤才,这就是企业家身边人才济济的原因。中国咨询策划业的英雄们缺乏企业家身上这种最本源性的品质,所以咨询策划业做不大。尽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但中国咨询策划界没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

为打造一个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相符的中国本土咨询公司,愿望星拜实业家为师,认真汲取了中国咨询策划业30年的教训及经验。创始之初,愿望星提出用平民精神的工业化手段再造咨询策划业:你不会知道愿望星有多少专家,所有的专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愿望星;你不必依赖某一个专家的智慧,愿望星从市场调研、企业诊断、方案撰写、思想碰撞到点火点亮等过程像流水线一样由不同的专家完成。
打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吃五谷杂粮的平民比吃鱼翅捞饭的富翁身体好?为什么寿星多是僻远农村的老百姓?为什么一些有钱有名的大明星内心空虚靠毒品度日?为什么尼泊尔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不反思中国咨询业的英雄风,他们要把中国咨询业带向何处?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广告可以卖火一个产品,一个明星代言可以代替销售,甚至拿一套管理模式可以让全天下的企业复制……这样的创意极端主义思想不胜枚举,企业家盲从过后是市场乏力与管理空心化,迷信过后是企业体质下降、竞争免疫力低下。这一切的本源就是咨询师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在大师的光环下,极度夸大了某种营销工具或者个别管理手段的作用,如同张悟本把绿豆夸大到无所不能、包治百病一样。咨询工具的片面性和咨询师的蛊惑力共同发力的结果是,实业家对咨询策划行业整体信赖感的缺失。
这不是咨询策划业的本相,这不是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创始期,我们开创了愿望星模式,提出了愿望星的咨询观点:
首先,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品牌使中国更受尊重是愿望星的追求,也是企业家的终极梦想。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在去年我们服务的160多家客户中,没有外资品牌,全是成长型企业的民族品牌。在国家经济转型提升时期,愿望星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来帮助民族企业——咨询行业细分很多,我们选择品牌策划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家的认同。
其次,以品牌策划为突破口,帮助客户建立品牌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系统、商业模式创新、产品附加值体系和应用支持系统。我们把咨询策划行业推到企业应用层面来思考:以科学的系统论代替创意的片面性,以超强的应用性代替华而不实的美学观赏性,以互动研讨的方法代替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方案发布会。总结去年服务过的企业案例我们发现,只有1/3的方案是行业颠覆性创新,更多的方案是微创新,便于客户接受和实施。
再次,发展自我推广销售渠道。咨询行业的潜规则是,中介费往往占到咨询费的20%30%,导致行业不能健康发展,最终损害客户利益。去年,愿望星像实业一样在全国建立了23家分公司,打破了行业潜规则,保护了客户的利益。
(进一步的问题探讨登录http://huahongbing.cmmo.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7 09:32:05
以下是作者另两篇文章,看着玩吧。
营销不单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肯德基和麦当劳人满为患,即便很多人在抨击它们卖的是垃圾食品。为什么呢?因为与中餐比较起来,它们代表的是美国文化,符合了人们对一种价值的追求。营销就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这个说法对吗?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广告商R.雷斯提出了著名的USP理论,其基本要点是:
      第一,每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说一个主张”,必须让消费者明白购买广告中的产品可以获得什么具体的利益。第二,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做不到或无法提供的,必须说出独特之处,在品牌和说辞方面是独一无二的。第三,所强调的主张必须是强而有力的,必须聚焦在一个点上,集中打动、感动和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相应的产品。
      很多广告公司用USP打动了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而在今天的数字时代,USP正面临着失败的危险。为什么?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公开性正挑战着企业独一无二的销售主张。
      总结起来,USP的做法在数字时代遭遇的危险主要有:第一,它们都是以花哨的内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面临大量的信息,争取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困难,企业的广告投入和获得效果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难以控制信息的目标受众。大众媒体的受众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目标客户,造成企业宣传的浪费。第三,消费者一般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这样增加了消费者的精力和金钱成本,同时降低了这些信息的宣传效果。
      USP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推销的做法,因为信息的传递方法主要是一种推进式传递。在推进式的传递中,企业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把信息“强行”地推到顾客面前,强迫顾客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信息。这种方式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顾客对信息的反感。
      “推式”信息传递方式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是,顾客需要和欢迎信息。在信息短缺的工业经济时代,这种假设是成立的。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假设在很大的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前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广告的讨厌已经让广告的效果衰减。满足顾客需求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最新的理论,我们也不应该定位在满足顾客需求,而应该找到体现顾客价值的渠道,并满足它。换句话说,满足的不是顾客需求,而是顾客所需求的价值。
      顾客需求的价值和顾客需求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拿品牌来对比,工业时代的USP描述的是一种功能、需求的满足。在数字时代,品牌代表了某种价值,讲述一个故事,成就一个梦想,打破一种游戏规则,这是21世纪数字时代来临时,企业所提出的新营销主张。
      从USP体现的产品卖点的竞争到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之所以成为新的营销主张,是由于品牌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企业与顾客沟通中所具体表现的生活主张与方式。产品的同质化已经让产品功能与使用价值变得无意义,消费者更在乎使用产品过程中品牌所带来的心理价值和满足感。
      把独特的文化、精神扎根于消费者的心智,不断强化这种观念与主张,才能使顾客在消费选择上,倾向于企业品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与价值。
      今天,品牌能够为顾客带来除产品功能与价值之外的东西,产品的USP已经不再是满足顾客需求的第一要素。当一种文化、精神、生活方式与主张能够引导顾客或与顾客的心理主张一致时,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7 09:32:53
中国的土壤种不出“苹果”   
  中国企业可以学习“苹果”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文化、制度与领导者基因等因素的限制,中国出不了“苹果”。
      凭借艺术品般的产品设计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苹果迅速超越谷歌与微软,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企业。苹果的颠覆精神与创新理念,迅速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学习与追捧的榜样。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许多明星企业,那么,在中国这片经济沃土上,能否诞生一个伟大的“苹果”呢?
      首先,中国企业的文化追求难以在管理与营销中生根。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大多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多数企业在管理与营销上唯西方理论马首是瞻,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却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置于两个不同的层面上,甚至常常发生冲突:管理上推崇刚性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上要求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营销的起跑点,只有将企业建在文化之上,企业才能永续经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机能。苹果的文化就是追求创新,勇于冒险,制造完美产品,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并相信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苹果在产品开发、管理运营与市场营销中,把这种文化演绎得出神入化。而中国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次,制度缺失产生巨大的创新风险。多年前,汉王欲生产一款互联网手机,但成长中的汉王没勇气把赌注押在这款新产品上,战略与资金等多种因素使计划最终搁置下来,只留存了iPhone这一注册商标。多年后,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市场时,乔布斯花了不到365万美元就从汉王的刘迎建手中买回iPhone商标。
      很多中国企业家意识到了创新的巨大价值,但敢吃螃蟹的人却没几个。因国内知识产权等保护制度的缺失,无论是产品还是模式的创新,都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其他人抄袭并复制。创新意味着资金的大量投入,而模仿与复制成功模式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因此,模仿和微创新模式,成了今天中国企业仅能选择的最好发展模式。
      再次,中国企业家的基因与乔布斯不同。苹果的成功,大半归功于创始人乔布斯。他是一位集技术、管理、营销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管理专家多数不是技术出身,自然无法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而营销专家从心里藐视技术,热衷于把一项小技术用市场策略无限放大,以此压制新技术的诞生发展;技术专家从来都不是管理大家或营销大师,成功的偶然性往往掩盖了这些人的天然缺陷。专业即缺陷,特长即特伤,中国的企业家里没有乔布斯这样的融合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天才艺术家,自然也不可能打造出如同“苹果”一般的企业。
      最后,东西方文化土壤不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安稳与保障。表现在企业运营上就是,生产与延续其成功产品,不断在生产上削减成本,进行低价销售。如格兰仕微波炉,今天已占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低价策略使它得到市场份额的同时,却输掉了利润——产品的利润率甚至不到松下的一半。低风险的简单复制与低成本的发展策略,反而大受中国企业家青睐。
      西方文化是个人英雄主义文化,鼓励个性、颠覆与创新。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企业与企业家,敢于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比如,在iPhone 4的发布会现场,乔布斯说:“它是在原有机型上的一次大跳跃。这无疑是我制造的最精致最美的产品。”言外之意,iPhone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一件艺术品。
      因此,我们认为,“苹果”的成功模式和做法值得中国企业探索与学习,但中国没有适合“苹果”生长的土壤,中国出不了“苹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7 09:32:58
最需要的学术精神
我在几个咨询做过了 ,根本不想研究生做课题那么认真,很多东西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7 09:36:00
做广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7 09:39:14
做到这个论坛上来而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