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校园器材共享项目MRD)
目标市场分析
- 目标人群:广州南方学院学生
- 目标人群特征:空闲时间较多,热爱体育运动,环保喜欢进行资源共享,拥有较多的体育器材
目标用户分析
1.年龄:18-22岁
2.收入:1000-3000
3.职业:在校学生
1.共性特点:除了身体不好的学生,都需要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生活,体育课后的体育运动也可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对共享模式熟悉,容易接受;
2.非共性特点:既有热爱体育运动的也有不爱体育运动的,存在个体差异性;群体内对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器材的熟悉程度存在差异性;对共享器材的租用价格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性。
1.用户姓名:小明 ;
- 年龄:21岁;
- 职业:大三学生
- 运动男孩,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来运动,同时也会去接触各种各类的运动项目,但苦于没有相应的器材而没去体验到新的运动。
2.用户姓名:张三;
1.某个周末,小明忽然之间想要打网球,但手里没有网球拍和网球,想上网购买却发现最快也只能后天收货;
2.在购买收到货后,原先与小明越好一起打网球的室友却不想打了,找不到一起打网球的人后小明只能暂时将网球拍放一边积灰;
3.在和室友打过几次网球后,小明发现打网球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想转手将球拍卖出去…
1.自己想做某项运动时,自己却又缺少该运动器材.
2.买了之后又没怎么用的运动器材闲置了,又不舍得扔
3.自己想去运动的时候,却又约不到好友
4.不在宿舍想去运动,运动器材又在宿舍却不想回去拿
1.用户对运动器材共享柜的了解不够,或者不知道有他的存在,这可能影响用户使用。
2.用户担心借出去的运动器材容易损坏和丢失了,怕赔偿。这可能影响用户使用。
3.用户不知道运动器材共享柜的器材能否让自己用的合适,这可能会影响用户使用。
4.价格的计算是用户考虑比较多的,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
5.用户会担心运动器材共享柜的器材的种类无法满足自己,这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
(南苑校园器材共享项目BRD)
项目背景(产品介绍)
| 项目名称 |
运动器材共享柜 |
| 项目概述 |
本项目旨在中大南方设立运动器材共享柜,以共享的形式解决中大南方运动器材短缺问题 |
| 项目成员 |
陈菲儿、黄等、音璐、谭茗淇、沈嘉淇 |
市场分析
产品路线
- 南苑学生对于共享运动器材有需求,那么该项目就有市场
- 前期尽量不要投入太昂贵的运动器材,从重复利用性较好,价格较低的运动器材开始,并且以较低的租赁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 从社区的角度出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线上约友互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运动器材的使用率
- 加大我们项目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手中的闲置运动器材不再闲置,让资源停止“浪费”
- 提高学生多参加运动,有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大家来使用我们的运动器材共享柜
市场问题 (行业痛点、用户痛点等)
- 全民健身的浪潮逐渐兴起,人们对于运动健身的重要性有广泛的提高,体育运动产品的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但是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一般的体育运动器材偏贵同时买回来的使用次数并不是很频繁,这就可能会造成体育器材的二次浪费。
- 于是就有了一个共享运动器材的概念,当前社会上对于共享运动器材的普及还不是很广泛,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机会 (根据上面的问题,分析寻找机会)
- 试点运行智能运动共享柜,解决人们想运动但没运动器材,想运动但又不想携带运动器材的问题,我们可以提供器材的租借
运动智能柜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二手运动器材的平台,人们可以把自己闲置的运动器材转租给我们,我们搭建一个器材租借平台,提供用户出租他们的器材,闲置的器材用起来,获得相应的租金,同时我们只抽取小部分的平台管理费
上线在约人运动的功能,时时刻刻可以约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运动。
市场壁垒 (行业里的难点,资金、技术、服务等等)
- 目前,国内的共享体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主要的共享体育主要集中在共享体育器材和共享空间两类,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或扫一扫自行进行运动器材和场所的预约和租借,实现器材和场所的便捷利用,从而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
个人贡献与心得
- 个人贡献:
- 收集市场最新信息资料,进行市场特征分析,确定产品目标用户人群及市场
- 收集市场最新信息,分析目标市场发展趋势,寻找产品发展机遇
- 作为一个促进者如何触发改变:
- 讨论阶段,提高团队成员投入程度,促进整合组员的智慧资本
- 遵循“希望原则”,在意见不同的情况下,各个成员保持着同样的初衷,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 分享资讯,除了直接相关的资料外,也包括影响整个设计思维流程的所有资讯
- 聚焦于产品利益,而非立场,通过表达自身利益以建立共同利益。
- 如何为组织的思维转换做准备:
- 提高顾客导向,把顾客和顾客需求放在每一项活动的核心
- 创造没有壁垒的组织结构,更好的促进跨学科团队合作
- 建立一种专注于设计体验的心智模型
- 提高成员对项目的积极度、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