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827 0
2021-06-05

一.互联网+医疗行业针对中老年人群体痛点初步观察分析

报告A: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白皮书

报告B:跃马檀溪-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C:中国人口老龄化、医疗水平对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分析[图]

报告D:2020年中国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消费白皮书

报告E:《“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解读 -中国政府网

报告F:2020年中国各等级收入老年人口数量、空巢老人数量及独居老人数量走势预测[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根据行业及市场报告,我们有以下初步观察:

  1. 由报告A指出诊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的信息综合对后续治疗、疾病管理提供重要帮助。而诊断前的流程,也正是互联网医疗平台长期以来最容易满足用户响应需求的部分。

2.由报告A得我国医疗诊后的现状并不乐观。目前,互联网医疗已越来越倾向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从技术角度考虑,未来大数据AI将更多融合入互联网医疗诊后,制定的标准化制度将辅助临床及管理决策。

3.由报告B可知,目前中国家庭中中老年人健康状态普遍较差,大部分人患有慢性疾病或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其中高血压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之一,占受访家庭中51.8%的比重,此外较为常见的还有心血脑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类疾病等,比重皆超过15%。

4.报告B可知,我国医疗健康服务近年来已有了一定进展,居民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也持续增长。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这类产品及服务对家庭健康的重要性,其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治疗,而是从预防到疾病后管理的全流程覆盖。目前的医疗健康服务主要消费趋势其中两项为对家庭成员生命健康管理以及中老年人的远程照护。

5.报告C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医疗需求扩张明显。而人类患病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2017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的住院占比达到 37.7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了医疗需求的显著扩张。看病难是我国医疗的一大难题,减少线下医疗就诊率是缓解看病难的方法之一。

6.报告D指出,目前老龄化以及受慢性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机遇。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在短期内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医疗行业的大幅依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使得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基础上,使医疗覆盖面更广,惠及更多人群。

7.报告D指出,由于大医院疾病防治服务不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薄弱等原因,建立家庭医疗健康服务尤为重要。针对中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能够一有异常及时干预,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8.从报告E、F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人口老龄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转型相交织。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未来几年将增加到2.55亿人,高龄老年人可能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全社会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持续增长。

总结

洞察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失能、独居以及空巢老人的数量激剧上升,中青年养老压力增加,他们在医护照料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

洞察2: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就诊流程繁杂冗长,存在着看病难、开销大等痛点。

洞察3: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就诊压力以及对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提升了对互联网+医疗生命健康监测以及远程照护等服务的刚性需求。

洞察4:国人理念中常有看病难看病贵且医疗水平不高的偏见,一些患上了疑难杂症的病人会优先选择国外的医疗技术,而近年的新冠疫情防疫过程让国人对中国医疗技术水平安心,其转变是医疗进步的促进剂。

洞察5:互联网医疗的线上与线下融合推进,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也会对其有所研究,并在未来医疗领域中融入相关规定以此来简便解决民生医疗问题。

洞察6:线上比线下节省医疗成本,提高社会医疗效率,让诊后医护需求的人群得到更加有效且舒心的医疗服务

综上,我们有了大致的问题意识,接下来开始准备设计思维工作坊,来开启数字化转型,解决此行业痛点。

二.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参与者介绍

1.谷歌设计冲刺成员安排

设计理解>发散/草图>决定>原型>验证

在设计冲刺阶段中,我们团队共五个人参与了生命体征监测手环的设计工作坊的全过程。

设计理解:团队成员全员参与,探讨我国医疗现状、老龄人口医疗情况发现用户需求,寻找数字化医疗改进机会。此阶段的目标是让团队成员大对项目的行业背景有大致的了解。

发散/草图:团队成员全员参与,根据设计理解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团队成员探索所有可能解决其用户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文字描述、绘制草图等方式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想法。

决定:团队成员全员参与,总结成员的全部想法,依据用户流程投票确定可行性方案。

原型:由团队内擅长原型设计的成员负责原型设计,其他成员则继续细化方案细节并且给予原型功能界面上的建议。

验证:团队成员全员参与,从头到尾进行逻辑梳理,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必要的删除、添加优化产品。

成员安排见下 《团队成员的个人简介》

2.团队成员的个人简介

我们团队由产品运维人员余宗怡、产品技术运维人员黄杰琪、用户体验设计师杨惠明、原型/交互设计师姚凌欣、产品经理罗嘉怡五位成员组成。

用户体验设计师杨惠明

我的专业领域是用户体验设计,能够通过分析市场现状,寻求用户痛点,为用户服务,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型方案;产品运营阶段分析用户使用习惯数据,为产品的迭代提供更贴切用户习惯的优化方案,增进用户使用体验,稳定活跃用户群体,吸引新用户。除了专业技能的输出,由于有原型制作的学习背景,能为原型设计师、UI设计师提供原型制作的协助,加快原型交互设计的效率。

产品运维人员余宗怡

我的专业领域是产品运营,能规划并撰写中老年生命体征检测手环需求文档、协调研发中老年人智能医疗产品、管理生命体征检测手环全生命周期、提升互联网+医疗产品价值。

产品技术运维人员黄杰琪

我的专业领域是产品技术运维,技术运维又称技术运营,能够根据运营人员相关的需求文档,进行技术架构设计,输出数据流程图、技术架构图、api端口文档等技术相关资料,并协调外包开发进行数字化产品的研发测试与上线迭代,合理管理开发周期,进行代码审查,针对代码版本进行管理。

原型/交互设计人员姚凌欣

我的专业领域是视觉设计以及交互设计,能够根据生命体征检测手环需求文档,在情感化设计的基础上绘制手环外形以及ui界面,搭建高保真的产品原型模型;与用户体验设计师、技术开发人员协作测试产品交互,推进手环功能的优化以及版本迭代更新。

产品经理罗嘉怡

我的专业是对产品进行策划,通过对市场报告和数据统计进行分析策划出合理的方案。通过了解项目研究与开发的过程提出自己作为用户进行体验以便提供有效反馈给用户体验设计更好的优化产品。同时我将通过对市场现状以及用户习惯等行为进行收集提供有效信息以便协助原型/交互设计师搭建高保真原型。

三.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阶段和流程

我们团队通过对艾瑞网的报告进行分析后发现空巢老人群体在医疗方面的痛点并对其产生洞察。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生命体征监测手环的形式解决空巢老人群体的痛点并且帮助到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决定采用较完整的斯坦福创新方法中的三大阶段和六步流程 ,进行为时两天的线上/线下工作坊设计。

1.挖掘阶段:理解和观察+数据挖掘

此阶段为线上工作坊,在该阶段中我们小组主要通过腾讯文档存放所收集资料并进行相应整合,选择艾瑞网的报告作为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对医疗行业的相关报告初步观察分析我们找到了空巢老人群体看病困难且难以对自身情况进行监测以及无法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就医的痛点确定方案方向。

2.创造阶段:定义和构思

我们团队基于时间调配、能力分配、任务管理、主观意识、前期调研、用户洞察及现实因素,决定采用较完整的斯坦福创新方法中的三大阶段(挖掘、创造、交付)和六步流程(理解、观察-数据挖掘、定义、构思、原型-建模、测试-价值验证) ,进行为时两天的线下工作坊设计

此阶段为线下工作坊,我团队將在6月2日——6月3日开展为期两天的针对老年人群体互联网+医疗的生命体征监测手环设计思维工作坊,并期望在落地试行阶段达到以下目的

3.交付阶段:原型/流程+建模和价值验证

此阶段为线下工作坊,我团队将在6月4日根据空巢老人群体的痛点/需求以及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在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基础上产出生命体征监测手环的方案。我们将通过Axure作为主要工具并集合设计思维工作坊头脑风暴后得出的价值主张画布建立原型展现整体形象,使我们的方案更具体化。

个人贡献与心得

在方案产出过程中,利用到了所学知识,结合系统设计思维,快速搜阅相关报告,定位用户痛点,帮助我们团队尽快确定医疗行业为目标方向,并最终确定以老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生命监测手环的设计方案。在产出阶段也将继续运用专业知识为团队提供用户流程设计、原型制作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