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down css tag --><div class="pinggu_markdown">
<div class="pinggu_markdown__html"><p>解决教育行业学生痛点的作品策划<br>
为解决教育行业学生痛点,本项目团队已设计并执行 <a href="https://docs.qq.com/doc/DSnBydVR0RG9jVEZQ">《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a>,并产出 <a href="https://docs.qq.com/doc/DZmZQR2JIaWJlbEpE">《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MRD与BRD撰写</a> 文档。</p>
<ol>
<li>服务蓝图-传统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li>
</ol>
<p><img src="http://assets.processon.com/chart_image/60bcba84e0b34d0950a0241e.png" alt="在线教育行业服务蓝图"></p>
<blockquote>
<p>服务原型可以用服务蓝图以统一的、系统且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服务蓝图是将服务流程可视化与结构化的方法。</p>
</blockquote>
<ol start="2">
<li>商业生态系统设计画布</li>
</ol>
<blockquote>
<p>商业模式生态设计画布:以相互作用的组织和个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发展自身能力和作用,并倾向于按一个或多个中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发展自己。</p>
</blockquote>
<p>一、 教育行业学生痛点初步观察分析<br>
1)行业报告</p>
<ol>
<li>
<p>《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a> //<br>
1.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截止至2020年,教育培训产业规模达将接近7000亿人民币,受疫情影响,学科培训市场与素质教育市场平分秋色。新一代家长在教育理念、经济水平方面已经完成代际革新,加之政策监管日益严格,低品质、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将逐步被淘汰,行业处于整合期。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背景的课外教辅需求。<br>
1.2 洞察1<br>
教育产品的结果导向性很强,在这方面,成熟的教育品牌在高线城市积累的经验模式可以复制应用。高考、中考由省市命题,本地教育机构更能深耕当地市场教育需求,当地口碑优势能通过线上模式扩大师资力量价值。<br>
1.3 洞察2<br>
用户对教育产品关注点集中,借助线上模式、成熟经验、优质师资力量与教材、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都 形成了下沉优势,但本地资源依然有强势口碑力量,下沉品牌仍需注意资源整合利用。</p>
</li>
<li>
<p>《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2101/3724.shtml">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2101/3724.shtml</a> //<br>
2.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的新冠疫情外生冲击,让在线教育再次站在聚光灯下。疫情下教育领域获融资最多,而其中在线教育最受资本青睐。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1164亿元,其中在线教育融资金额1034亿元,占比89%。<br>
2.2 洞察1<br>
在线教育疯狂投放、跑马圈地,传统的线下教育也并非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利用技术赋能,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如果问未来5-10年在线教育是否会颠覆线下教育,更可能的情况或许是影响趋弱,因为不能及时求变的线下机构也会逐渐消失,线上线下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回归到利用科技为教与学服务的本质。按照我们所定义的狭义的在线教育,即必须是线上交付同时随处可学,我们判断,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未来是一种平分秋色,相得益彰的存在。<br>
2.3 洞察2<br>
教育行业短期靠营销,长期靠优秀的产品体验和效果来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在线教育行业整体仍处于营销驱 动阶段,头部玩家纷纷大额融资备足粮草,准备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资本市场更加奖励头部企业,融资轮次向后迁移,融资金额向头部企业倾斜。从融资情况看,2021年在线教育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的残酷和激烈,腰部和尾部的小企业面临着 较大的生存压力。</p>
</li>
<li>
<p>《2020年中国移动应用趋势洞察白皮书》<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4">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4</a> //<br>
3.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0年中国移动应用趋势洞察白皮书》,教育的行业特点为重人力资本、重服务行业,涉及主体多,试错成本高。用户需要获得高质量、体验好、适合的教育内容;但在线教育用户决策周期长,决策主体多,服务链条和时间长,考验服务质量和师资力量;除了教育教研和内容产出,教育提供方需要兼顾在线产品研发、营销获客、运营管理等多层次的职能。<br>
3.2 洞察1<br>
平台需要完成流量聚合到教育供需匹配的角色转换。所以需要做到软硬件结合,链接开发者与用户,提供全方位在线教育服务,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教育诉求的精准内容分发和推荐机制,带动应用下载,促进用户孵化。<br>
3.3 洞察2<br>
与优秀的教育开发者通力合作,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流程中通过持续的测、教、学、练、测、评闭环来更好了解学员的需求和痛点,更有针对性的推荐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路径。让更多在线教育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精准的教育内容服务,构建一个良性的在线教育生态。</p>
</li>
</ol>
<p>2)用户研究报告</p>
<ol>
<li>
<p>《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a> //<br>
1.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截止至2020年,教育培训产业规模达将接近7000亿人民币,受疫情影响,学科培训市场与素质教育市场平分秋色。新一代家长在教育理念、经济水平方面已经完成代际革新,加之政策监管日益严格,低品质、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将逐步被淘汰,行业处于整合期。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背景的课外教辅需求。<br>
1.2 洞察1<br>
教育产品的结果导向性很强,在这方面,成熟的教育品牌在高线城市积累的经验模式可以复制应用。高考、中考由省市命题,本地教育机构更能深耕当地市场教育需求,当地口碑优势能通过线上模式扩大师资力量价值。<br>
1.3 洞察2<br>
用户对教育产品关注点集中,借助线上模式、成熟经验、优质师资力量与教材、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都 形成了下沉优势,但本地资源依然有强势口碑力量,下沉品牌仍需注意资源整合利用。</p>
</li>
<li>
<p>《2021年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用户大数据报告—腾讯课堂数据篇》<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8">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8</a> //<br>
2.1 报告<br>
根据艾瑞咨询自主统计及核算,2020年,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达1624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约为-12.2%,在线综合性终身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达668亿元,同比增长21.5%。未来:1)覆盖更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梯级化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围绕用户生活、工作等更多场景下的知识内容也将逐步课程化,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行业规则和较为透明的定价原则,促进行业长期稳健的发展。2)社会范围内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发生转变,职业教育终身化浪潮下,校企 合作与人才共育程度加深,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加快,将形成持续且稳定的人才自主进入通路,促进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3)在现有业态的基础上,行业对下沉市场的探索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如针对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认知习愠进行课程内容 设计和市场营销睢广,促进下沉市场的人才就业与发展。<br>
2.2 洞察1<br>
线上教育课程内容及服务完善,头部讲师的数量和合作情况也是关键。<br>
2.3 洞察2<br>
产品为用户定义明确的需求起点及目标终点,内容的专业性和易学性也是用户看重的要素。</p>
</li>
<li>
<p>《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趋势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27">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27</a> //<br>
3.1 报告<br>
使用在线教育产品是用户在疫情期间除看视频、打游戏之外便于充实时间的易得选择,疫情期间时长指数0.12。 而在疫情结束之后,虽然也有时间分配上的考量,在线教育时长指数将保持略低于2019年的水平;但用户对于在线教育的 预期相对看视频和打游戏更加乐观也更加稳定,疫情结束后时长指数整体上将保持-0.05。<br>
3.2 洞察1<br>
用户的适用类型减少而使用时长变长,竞争加剧。<br>
3.3 洞察2<br>
在线教育平台需要更精准地把握目标目标用户的需求点。</p>
</li>
</ol>
<p>综上,我们有了大致的问题意识,接下来开始准备设计思维工作坊,来开启数字化转型,解决此行业痛点。</p>
<p>二、 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参与者介绍</p>
<pre><code>   斯坦福的ME310课程的《设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提到启动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寻找解决方案以及更好的顾客体验时,学会设计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共创以及跨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主张要用设计思维丶系统思维与
数据分析的混合模式来进行数字化转型。
</code></pre>
<h4 id="参与者安排:">参与者安排:</h4>
<p>我们团队由苏健星(数据科学家)、雷嘉盈(执行经理)、丘天惠(团队领导者)、张铭睿(设计思维者)四人组成的跨学科团队。</p>
<p>● 团队领导者:丘天惠。<br>
原产品设计,熟练掌握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团队管理,拥有更收放自如、更高水准的方法论专业知识,以及拥有在各个阶段使用合适的方法与工具的判断力。在此次“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中运用设计思维方式,致力于用户与人的需求,以解决问题为主导,完成团队MRD、BRD整体撰写,与跨学科团队成员开启激进合作,快速高效执行多次迭代内容。</p>
<p>● 执行经理:雷嘉盈</p>
<p>具有团队意识和带队能力,能够有效输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共同目标结合。在此次“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中参与负责MRD文档的攥写,确定团队阶段和流程,提供方案,落实产出。</p>
<p>● 设计思维者:张铭睿</p>
<p>具有系统思维能力,从多方视角调整、创造。在此次“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中负责项目全方位系统的步骤设计,并完成商业画布与服务蓝图的产出,根据用户体验和反馈及市场方向变化对各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升级,迭代产品。</p>
<p>● 数据科学家:苏健星</p>
<p>原信息设计,能够创新、解决问题、满足顾客,并且通过大数据及其分析更清楚地了解顾客需求。在此次团队针对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利用自身对数据的提取与综合能力,以及统计分析能力,数据洞察与信息挖掘能力等,协助团队更好的完成迭代内容。</p>
<p>三、 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阶段和流程</p>
<p>基于团队前期针对教育行业报告洞察,并用户研究与团队市场观察、社会调研,在互联网发展、5G技术成熟和普及、智能设备普及等多方面助推下,中国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在高速发展中,并将实现多维度的产业生态数字化转型,最终创新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本团队决定严格采用设计思维:斯坦福创新方法,正式开启为时三天的线上+线下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坊设计</p>
<p>大致流程如下:<br>
DAY1: 挖掘阶段:理解和观察+
数据挖掘<br>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采取线上工作坊方式,采用ProcessOn、腾讯文档等线上办公软件,探索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核心需求,阅读并了解教育行业相关行业报告和市场动态,尝试立足于该行业的利害相关者的进度进行思考,以用户为目标,深度挖掘用户痛点,记录团队点子、愿景、思维导图等等,逐步建立起对用户的同理心,为下一步的创造阶段提供指导。</p>
<p>DAY2: 创造阶段:定义和构思<br>
本团队将于2021年6月4日,采取线上+线上工作坊方式,正式开启创造阶段设计。本团队将进行借鉴、解释并衡量所有发现,在线下进行跨学科团队访谈,利用用户旅程地图等服务设计工具,发散思想,对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头脑风暴,并且通过ProcessOn办公软件创建草图,构建并聚合可视化点子。</p>
<p>DAY3:交付阶段:原型/流程+建模和价值验证<br>
本团队将于2021年6月6日,采取线上+线下工作坊方式,正式开启交付阶段设计。本团队将执行理想原型的低保真设计,将当前的团队想法进行草图设计,发展出聚焦于收益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寻找潜在用户邀请他们进行体验和用户访谈的同时观察他们表情的变化,收获有效反馈。解决教育行业学生痛点的作品策划<br>
为解决教育行业学生痛点,本项目团队已设计并执行 <a href="https://docs.qq.com/doc/DSnBydVR0RG9jVEZQ">《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a>,并产出 <a href="https://docs.qq.com/doc/DZmZQR2JIaWJlbEpE">《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MRD与BRD撰写</a> 文档。</p>
<ol>
<li>
<p>服务蓝图-传统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p>
</li>
<li>
<p>服务蓝图-传统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p>
</li>
</ol>
<p><img src="https://ftp.bmp.ovh/imgs/2021/06/192cf796c83e34e2.jpg" alt=""></p>
<blockquote>
<p>服务原型可以用服务蓝图以统一的、系统且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服务蓝图是将服务流程可视化与结构化的方法。</p>
</blockquote>
<blockquote>
<p>服务原型可以用服务蓝图以统一的、系统且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服务蓝图是将服务流程可视化与结构化的方法。</p>
</blockquote>
<ol start="2">
<li>商业生态系统设计画布</li>
</ol>
<blockquote>
<p>商业模式生态设计画布:以相互作用的组织和个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发展自身能力和作用,并倾向于按一个或多个中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发展自己。</p>
</blockquote>
<p>一、 教育行业学生痛点初步观察分析<br>
1)行业报告</p>
<ol>
<li>
<p>《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a> //<br>
1.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截止至2020年,教育培训产业规模达将接近7000亿人民币,受疫情影响,学科培训市场与素质教育市场平分秋色。新一代家长在教育理念、经济水平方面已经完成代际革新,加之政策监管日益严格,低品质、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将逐步被淘汰,行业处于整合期。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背景的课外教辅需求。<br>
1.2 洞察1<br>
教育产品的结果导向性很强,在这方面,成熟的教育品牌在高线城市积累的经验模式可以复制应用。高考、中考由省市命题,本地教育机构更能深耕当地市场教育需求,当地口碑优势能通过线上模式扩大师资力量价值。<br>
1.3 洞察2<br>
用户对教育产品关注点集中,借助线上模式、成熟经验、优质师资力量与教材、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都 形成了下沉优势,但本地资源依然有强势口碑力量,下沉品牌仍需注意资源整合利用。</p>
</li>
<li>
<p>《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2101/3724.shtml">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202101/3724.shtml</a> //<br>
2.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的新冠疫情外生冲击,让在线教育再次站在聚光灯下。疫情下教育领域获融资最多,而其中在线教育最受资本青睐。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1164亿元,其中在线教育融资金额1034亿元,占比89%。<br>
2.2 洞察1<br>
在线教育疯狂投放、跑马圈地,传统的线下教育也并非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利用技术赋能,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如果问未来5-10年在线教育是否会颠覆线下教育,更可能的情况或许是影响趋弱,因为不能及时求变的线下机构也会逐渐消失,线上线下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回归到利用科技为教与学服务的本质。按照我们所定义的狭义的在线教育,即必须是线上交付同时随处可学,我们判断,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未来是一种平分秋色,相得益彰的存在。<br>
2.3 洞察2<br>
教育行业短期靠营销,长期靠优秀的产品体验和效果来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在线教育行业整体仍处于营销驱 动阶段,头部玩家纷纷大额融资备足粮草,准备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资本市场更加奖励头部企业,融资轮次向后迁移,融资金额向头部企业倾斜。从融资情况看,2021年在线教育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的残酷和激烈,腰部和尾部的小企业面临着 较大的生存压力。</p>
</li>
<li>
<p>《2020年中国移动应用趋势洞察白皮书》<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4">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4</a> //<br>
3.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0年中国移动应用趋势洞察白皮书》,教育的行业特点为重人力资本、重服务行业,涉及主体多,试错成本高。用户需要获得高质量、体验好、适合的教育内容;但在线教育用户决策周期长,决策主体多,服务链条和时间长,考验服务质量和师资力量;除了教育教研和内容产出,教育提供方需要兼顾在线产品研发、营销获客、运营管理等多层次的职能。<br>
3.2 洞察1<br>
平台需要完成流量聚合到教育供需匹配的角色转换。所以需要做到软硬件结合,链接开发者与用户,提供全方位在线教育服务,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教育诉求的精准内容分发和推荐机制,带动应用下载,促进用户孵化。<br>
3.3 洞察2<br>
与优秀的教育开发者通力合作,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流程中通过持续的测、教、学、练、测、评闭环来更好了解学员的需求和痛点,更有针对性的推荐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路径。让更多在线教育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精准的教育内容服务,构建一个良性的在线教育生态。</p>
</li>
</ol>
<p>2)用户研究报告</p>
<ol>
<li>
<p>《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80</a> //<br>
1.1 报告<br>
根据艾瑞网《2021年中国下沉市场-K12教育行业用户研究报告》,截止至2020年,教育培训产业规模达将接近7000亿人民币,受疫情影响,学科培训市场与素质教育市场平分秋色。新一代家长在教育理念、经济水平方面已经完成代际革新,加之政策监管日益严格,低品质、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将逐步被淘汰,行业处于整合期。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背景的课外教辅需求。<br>
1.2 洞察1<br>
教育产品的结果导向性很强,在这方面,成熟的教育品牌在高线城市积累的经验模式可以复制应用。高考、中考由省市命题,本地教育机构更能深耕当地市场教育需求,当地口碑优势能通过线上模式扩大师资力量价值。<br>
1.3 洞察2<br>
用户对教育产品关注点集中,借助线上模式、成熟经验、优质师资力量与教材、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都 形成了下沉优势,但本地资源依然有强势口碑力量,下沉品牌仍需注意资源整合利用。</p>
</li>
<li>
<p>《2021年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用户大数据报告—腾讯课堂数据篇》<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8">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728</a> //<br>
2.1 报告<br>
根据艾瑞咨询自主统计及核算,2020年,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达1624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约为-12.2%,在线综合性终身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达668亿元,同比增长21.5%。未来:1)覆盖更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梯级化服务体系将逐渐完善,围绕用户生活、工作等更多场景下的知识内容也将逐步课程化,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行业规则和较为透明的定价原则,促进行业长期稳健的发展。2)社会范围内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发生转变,职业教育终身化浪潮下,校企 合作与人才共育程度加深,行业供给侧改革进程加快,将形成持续且稳定的人才自主进入通路,促进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3)在现有业态的基础上,行业对下沉市场的探索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如针对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认知习愠进行课程内容 设计和市场营销睢广,促进下沉市场的人才就业与发展。<br>
2.2 洞察1<br>
线上教育课程内容及服务完善,头部讲师的数量和合作情况也是关键。<br>
2.3 洞察2<br>
产品为用户定义明确的需求起点及目标终点,内容的专业性和易学性也是用户看重的要素。</p>
</li>
<li>
<p>《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趋势报告》<br>
// <a href="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27">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27</a> //<br>
3.1 报告<br>
使用在线教育产品是用户在疫情期间除看视频、打游戏之外便于充实时间的易得选择,疫情期间时长指数0.12。 而在疫情结束之后,虽然也有时间分配上的考量,在线教育时长指数将保持略低于2019年的水平;但用户对于在线教育的 预期相对看视频和打游戏更加乐观也更加稳定,疫情结束后时长指数整体上将保持-0.05。<br>
3.2 洞察1<br>
用户的适用类型减少而使用时长变长,竞争加剧。<br>
3.3 洞察2<br>
在线教育平台需要更精准地把握目标目标用户的需求点。</p>
</li>
</ol>
<p>综上,我们有了大致的问题意识,接下来开始准备设计思维工作坊,来开启数字化转型,解决此行业痛点。</p>
<p>二、 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参与者介绍</p>
<pre><code>   斯坦福的ME310课程的《设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提到启动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寻找解决方案以及更好的顾客体验时,学会设计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共创以及跨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主张要用设计思维丶系统思维与数据分析的混合模式来进行数字化转型。
</code></pre>
<h4 id="参与者安排:-1">参与者安排:</h4>
<p>我们团队由苏健星(数据科学家)、雷嘉盈(执行经理)、丘天惠(团队领导者)、张铭睿(设计思维者)四人组成的跨学科团队。</p>
<p>● 团队领导者:丘天惠。<br>
原产品设计,熟练掌握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团队管理,拥有更收放自如、更高水准的方法论专业知识,以及拥有在各个阶段使用合适的方法与工具的判断力。在此次“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中运用设计思维方式,致力于用户与人的需求,以解决问题为主导,完成团队MRD、BRD整体撰写,与跨学科团队成员开启激进合作,快速高效执行多次迭代内容。</p>
<p>● 执行经理:雷嘉盈</p>
<p>具有团队意识和带队能力,能够有效输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共同目标结合。在此次“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中参与负责MRD文档的攥写,确定团队阶段和流程,提供方案,落实产出。</p>
<p>● 设计思维者:张铭睿</p>
<p>具有系统思维能力,从多方视角调整、创造。在此次“面对教育行业解决学生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维工作坊”中负责项目全方位系统的步骤设计,并完成商业画布与服务蓝图的产出,根据用户体验和反馈及市场方向变化对各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升级,迭代产品。</p>
<p>● 数据科学家:苏健星</p>
<p>原信息设计,能够创新、解决问题、满足顾客,并且通过大数据及其分析更清楚地了解顾客需求。在此次团队针对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利用自身对数据的提取与综合能力,以及统计分析能力,数据洞察与信息挖掘能力等,协助团队更好的完成迭代内容。</p>
<p>三、 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阶段和流程</p>
<p>基于团队前期针对教育行业报告洞察,并用户研究与团队市场观察、社会调研,在互联网发展、5G技术成熟和普及、智能设备普及等多方面助推下,中国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在高速发展中,并将实现多维度的产业生态数字化转型,最终创新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本团队决定严格采用设计思维:斯坦福创新方法,正式开启为时三天的线上+线下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坊设计</p>
<p>大致流程如下:<br>
DAY1: 挖掘阶段:理解和观察+数据挖掘<br>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采取线上工作坊方式,采用ProcessOn、腾讯文档等线上办公软件,探索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核心需求,阅读并了解教育行业相关行业报告和市场动态,尝试立足于该行业的利害相关者的进度进行思考,以用户为目标,深度挖掘用户痛点,记录团队点子、愿景、思维导图等等,逐步建立起对用户的同理心,为下一步的创造阶段提供指导。</p>
<p>DAY2: 创造阶段:定义和构思<br>
本团队将于2021年6月4日,采取线上+线上工作坊方式,正式开启创造阶段设计。本团队将进行借鉴、解释并衡量所有发现,在线下进行跨学科团队访谈,利用用户旅程地图等服务设计工具,发散思想,对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头脑风暴,并且通过ProcessOn办公软件创建草图,构建并聚合可视化点子。</p>
<p>DAY3:交付阶段:原型/流程+建模和价值验证<br>
本团队将于2021年6月6日,采取线上+线下工作坊方式,正式开启交付阶段设计。本团队将执行理想原型的低保真设计,将当前的团队想法进行草图设计,发展出聚焦于收益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寻找潜在用户邀请他们进行体验和用户访谈的同时观察他们表情的变化,收获有效反馈。</p>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