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723 0
2021-06-15

二、 服务业生产力与服务机制

医院、医生和患者,三个有形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服务业生产力,理论表述为,“固定场地上,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的劳动”。

为什么要用一群人来表示,而不是服务主体或服务对象表述?因为医生为患者提供服务,行为是单向的,没有患者向医生提供服务的道理,而真正的服务是多向的,你可以为我提供服务,我可以为他提供服务,他可以为你提供服务。比如小区业主,接受物业服务,业主也可以参与小区的环境、绿化、维修等等服务,业主之间也可以互为提供生活服务,看护小孩老人,医疗卫生,法律代理,打理家务等等服务。

相互服务是未来服务社会的特征之一,也就解决居家、养老、群居等等社会性问题的手段,现代人担心的未富先老等等问题,都可以依靠这些手段来解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导致服务单向性的根源在于资本制度。医院无论属于国有还是私有,都是谁出钱谁有决定权,反过来就有排除别人使用的权利。不是我医院的医生,不得在我医院里面提供服务,哪怕其他医院的医生,具有合格的行医资格也不行,更不用讲患者。直接的后果就是医生这个服务主体,被资本牢牢控制,流动不了,服务机制消失,医院提供的“治病服务”不仅有限,还具有排他,好不起来。

农业生产力是农民在土地上劳动,工业生产力是工人在工厂里面劳动,两者都不需要消费者在场,就可以将产品生产出来,而服务业不行,必须要劳动付出的主体,与接受劳动的对象同时在场,也就是医生与患者同时在一起,治病的服务才会发生,调节内部的经济规律完全不同。

经济的本质是,能够生产出来,再卖出去,从而形成循环,以维持社会的持续。如果中间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循环不了,导致经济的中断,对社会形成冲击,表现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以此调节经济的运行。

农业生产力是一种相对低下的生产能力,靠天吃饭是人们的传统认知,历史上发生过饿死人的现象,没见过粮食太多,倒入大海的记载,也就是说,经济问题出在生产环节,只要农业生产足够强大,就能够维持社会的平衡。人口过多,土地承载不了,只好人口迁徙、开疆拓土、种族压迫等等,因为这就是减少单位土地承载人口的方式,人口少了,供需就平衡了,必然发生的事件就是规律。

工业是一种强大的生产能力,摆脱了人力限制,可以无限大,问题是生产出来谁来卖?没人来买,经济环节中断,又出现不平衡。必然发生两方面的事情,强制生产能力的减少,经济危机就爆发了,增大需求市场,瓜分市场的战争就爆发了。用经济学眼光看待历史,才会更加客观与公正。

服务业生产力没有需求问题,因为必须要有消费者参与,生产才进行得下去,没有经济环节的问题,那又是什么规律在起作用?

患者看医生,如果病没有医好,必然的应对方式是,换一个医生看病,或者换一家医院,于是就出现更换服务主体,或更换场地的要素变化。

在同一家医院里面,住院部就是服务主体变化。病人在房间里面呆着,医生到各个房间轮流转换,今天是这个值班医生,明天是哪个医生值班,但病人还在同样一个地方呆着。门诊就完全相反,医生在诊室呆着,病人川流不息,来来去去,就是服务对象在变化。如果患者不信任这家医院,换一家,服务场地也可以换,所以,服务有形三要素的有序变化就是服务机制。

这里的“有序”是指,固定两要素的前提下,才有第三要素的变化,胡乱变化产生不了服务机制,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失败。

患者的病如果看不好,身体健康就有威胁,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回避不了,也没法回避,必须要解决,这就是服务的客观强制性。具有强制性就不会有自愿交易的前提,后面的公平交易没有任何意义,市场经济规则不起作用,直接冲击整个社会经济秩序,这就是服务业的生产关系对工业生产关系提出的挑战。现有的防范高科技企业垄断市场、颠倒黑白、干预制度等等,都是现代服务的兴起,对现有生产关系的挑战,“现代服务业的罪恶”一文有全面的总结。

如果患者去医院,希望有个知名医生,或者另外医院的医生来治病,这在现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原因在前面已经讲到,资本绑架了服务业,能够变成现实的就是服务业生产关系。

先讲医院的生产关系完成服务业生产力的组合,再延伸出服务机制,促成各种问题的系统解决,供大家思考。

社区医院很简单吧,就是社区提供一块医疗场地,或几间房屋,社区居民为消费者或服务对象,规定,任何有医疗资格的医生都可以来坐诊,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简单的服务业生产力就形成了。

这里,社区提供服务场地,属于法律承认其地位,能够永远使用下去,如果因各种原因中断,服务业就消失了。然后对场地的使用做出规定,国家配套对医生的管理制度,总起来就是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关系就是围绕生产力展开的法律、制度、规范的总和。

医生怎么来?国外太多的国家是这样规定的,私人行医的医生,收入免税,但必须每年免费为社会义诊3-5个月。私人医生要获得好的收入,得深入社区,同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才可能有患者登门,取得好的收入。所以,到社区坐诊就等于医生推销自己的机会,每天守在自己的诊所,是不会有顾客上门的。

无论从医生营销,推销自己,还是解决居民就近就医的问题,两者都高度一致。实行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很多医生刚进入医疗行业,没有良好客户积累的现实,导致收入不好的问题,又解决了基层缺少医务人员的问题,没有任何冲突。服务机制在这里就解决了多方面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个别问题。

一般性的病,医生开出处方,就近药店买药,绝大多数的看病问题就解决了。少量需要住院或解决不了的病人,义诊医生提出建议,转入中心医院治疗。疑难杂症,中心医院也治疗不好,转入国家医疗研究中心,全免费治疗,一个完整的三级医疗体系就此完成。显然,服务机制促成了体系的完成,系统解决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般病都看不好,或服务态度不好的医生,很难积累起自己的口碑,内在压力就会促使医生提高医术,改善服务态度,对医生的发展帮助很大。义诊的医生很多,谁的好,看病的人就多,如果没来,病人还会追到医生的门诊,私人医院的生意就好起来了。再加上医药分离,都是在药店购药,中间没有利益链条,风清气正的医风就出现了。

中心医院没有大规模的门诊干扰,可以封闭起来进行体系服务,不需要陪护,更不需要排队缴费等等,广大患者现实的烦恼一扫而净。病人就在房间呆着,全部医务人员围着病人转,不仅家庭放心,还免除了照看病人的巨大社会负担,养老等等社会问题也出现了希望。加上医务人员也是流动的,不会出现那个医疗中心技术好,那个不好问题,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得以实现。

为什么要封闭?因为医院是负感觉集中的地方,任何小小的泄漏与疏忽,都可能放大,导致巨大的社会风波。这就是太多国家实行封闭的最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没有子女养老的传统,社会能帮一段是一段。以后又发展为专门的养老中心,外形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医生和辅助人员的比例发生改变。医院是医生多,辅助人员相对少,养老中心是辅助人员多,医生相对较少。同样的东西,侧重点不一样,演化出两类不同性质的服务,没人这样想过吧!

国家医疗研究中心很简单,不仅有顶尖的研究人员,还有充裕的资金保障,唯独缺少特殊病例的来源。因为现有医院都是独立的,流失一个病人,意味流失一份收入。医疗中心发现特殊病例非常困难,医院不报,医疗中心无能为力,就算发现,再要引入,也是很难的事情。单位之间需要协商,必然出现利益分配,扯也不扯清楚,不难才怪。

对特殊病人也是好事,找到救治办法,才有活下去希望。没有找到,当一回小白鼠又怎么样,至少为其他人探索了一条道路。全额免费,给了足够的补偿,也就不会出现,因病致贫、因病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那么多不惜任何代价、寻医问药的故事,听起来虽然感人,却没有去反思、探索解决的办法,还能有什么社会价值。

这里没有讲医疗经费的问题,因为本身就是伪命题。最大的人口国,每年要不到2千亿,随便一个老虎就够好几年。再看人口与医疗床位比例,一万人也就一个,还算富裕的了,背后含义就是,大头依然是门诊。

医疗费用高,社区医院已经很好解决。无论药店还是私人医院的充分竞争,让背后的药厂机制健全,质次价高的暴利没有市场,因为一线的医生已经把好了这道关。

医生的医术高是因为技术与医德好,两者缺一不可,才出现的结果。推荐的药物,如果效果不好,表示的是技术不好,如果价格高,多数人接受不了,人们会质疑其医德,得不偿失。加上没有与药价挂钩,中间没有利益,犯不着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就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制度设计,必然形成内在的约束机制。

反过来也是,药店的价格就那个水平,医疗中心向社保上报的价格,无论高低,很容易被发现。再说,就算有差额,也没地方拿,医生与医疗中心没有隶属关系,拿什么拿?

三级医疗制度对中医还是有巨大的冲击。

高度个性化,带来中医医疗技术的退化,一代不如一代。理论都是相同的,但破解病症的角度可以完全不同,就算破解角度相同,用药的轻重缓急也不同,如果再加上所谓的独门秘籍,那就海去了。直接导致学习困难,学得了这种就学不了那种,一辈子的精力都花进去了,或许才得到前辈一点凤毛麟角,怎么不出现一辈更比一辈差现象。

产业化困难,药材千千万,几千年来还是琳琅满目,如何选取?全凭医者的感觉。所以,药材还是那些药材,人还是炎黄子孙,但研究者迷茫,服用者更不知所措。

出路并不是没有,就在服务思维。前面讲到,自己解决不了,就要请另外的人来解决,同样道理,那几位中药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分拣开来,就会出现“功能组方”。有这个基础,产业化自不必说了,医者的思路清晰可见,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功能组方的效果如何,实践自会给出答案,经过时间的洗礼与积累,一定会成熟起来,不用担心。

促成中医改变的前提条件是三级医疗制度,逼迫进行改变,一样会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现有的封闭再运行几百年都还是封闭,不会发生变化,以至于不少学习者,不得不学点西医养活自己,有点优秀文化遗憾的幽默,值得人们深思。

确立三级医疗制度就是确立服务业的生产关系,解决系列的社会问题就是服务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前者为前提,后者为结果,中间就是服务机制这个自然规律。

服务机制的重要性远不止这些。产品没人买,顾客稀少,旅游淡旺季变化等等,都可以从服务机制中找到答案,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以帮助企业搞好经营与发展等等。很多你想也想不到问题,服务机制都能够解决,比如物业管理,房子是移动不了的,业主也是相对不变的,按服务机制,场地、对象不变,唯一变化的是物业公司,才会形成服务机制,让业主获得好的服务。物业公司这个怪胎不改变,没有了服务机制,牢骚也没有用,经济规律,不以人意志转移。

总结

解剖医院让我们知道,服务业生产力是一种城市生产力,只有城市才存在巨大消费群体,出现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同时存在的可能。城市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服务业生产力来解决,其他生产力没用或效果很差,并伴随大量的后遗症,城市人深受其苦。

服务业生产力的构成方式,运用于生产性服务业,城市的就业机会、财富来源、发展前景都解决了;运用于公共服务业,城市资源的公平、公正就解决了;运用于生活服务业,宜居的城市就出现了。没有一样不是服务业生产力解决不了的,很有趣吧!

服务业生产力的核心是服务机制,服务主体如果不动起来,就只有服务对象动起来,结果导致城市大规模人口乱流,冲击到的,就不仅仅是医疗、教育、房价,还会波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钱不管用的物业,凶巴巴的街管,永远也改造不好的道路等等,都是因为缺乏服务机制导致的。只有脑洞大开,弄清楚服务机制怎么一回事,才能够将这些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东西联系起来,系统解决。

下一节讲服务业生产关系的惊心动魄,就看你有没有领会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