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差分(DID)方法的一个核心假设是“平行趋势”假设,即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潜在结果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会随时间按相似的趋势发展。因此,在政策冲击之前,两个组别的趋势应该是一致或接近一致的。
当你提到主模型中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并符合预期时,这表明DID估计是有经济意义的,即处理效应是存在的且正向影响了研究结果。然而,平行趋势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干预点之后出现了负数,而在干预前则表现为正数(尽管不显著),这似乎违背了平行趋势假设。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几种解释:
1. **测量误差**:平行趋势检验中的系数波动可能是由于数据的噪声或测量误差造成的。不显著的系数可能是因为样本量不足、时间跨度短或其他统计因素导致的。
2. **动态效应**:DID方法通常假定处理效果是立即发生的,但实际上政策影响可能会有滞后性或瞬时反应后跟随长期调整的过程,这可能导致在冲击点后的短期负效应,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才显现出正效应。
3. **异质性处理效应**:处理效果可能并非对所有个体都相同。如果特定子群体的响应与其他群体不同,而这些响应恰好在你的平行趋势检验中被放大了,就可能出现看似不一致的结果。
4. **外生冲击或政策影响的非线性**:有时,即使在干预点之前存在某些外部事件或未观察到的变量变化,也可能导致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趋势出现临时偏离。此外,政策的效果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响应,而是复杂的、依赖于多种因素。
5. **模型设定问题**:平行趋势检验的方法选择(如使用不同时间窗口、控制变量的选择等)也会影响结果。确保使用的模型设定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假设和数据特性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这种情况:
- 首先,应该仔细检查和平行化你的平行趋势检验的实施方法。
- 考虑是否可以增加更多的时间点或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更稳健地检验平行趋势假设(例如,事件研究设计)。
- 如果发现有动态效应或异质性处理效果的存在,可能需要调整模型设定以更准确地捕捉这些复杂性。
最终结论是基于整个分析过程的综合判断,而不仅仅是单一测试的结果。如果在考虑到所有可用证据和方法论考虑后,你的主结果仍然稳健且有意义,那么即使平行趋势检验中的某些具体细节看起来不完全一致,也可能仍然是合理的。然而,在报告研究发现时,应当对这些潜在的问题保持透明,并讨论其可能的影响。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