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94 2
2011-03-29
无我--我在--皆是我。
1.      对立。当我看到你时,我是能看的主体,你是被看到的客体,你在我的对面,你我对立,所以才可以看到。所以我就不是你,你就不是我。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想到都同理。我所看到的一切景象,听到的一切声音,闻到的一切气味,尝到的一切味道,感觉到一切触觉,想到的一切念头,都是我所意识到客体。皆非我也,皆不是那个能意识的主体—我!那哪个是我?
2.      离我。让自己的意识离开自己的身体,从体外看着自己的身体,看着自己头脑内的思想。既然能离开身体,从体外看着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那身体和思想就不是我了。在体外看的哪个灵识才是。所以,身体和思想都不是我。
3.      无我。现在看看在体外看着自己身体的那个我。如果看到了那个我,那那个灵识的形象,又不是我了,而是我看到的客体。那请问,哪个是我?有我可得么?无我可得也。
4.      我在。既然我可以看着体外的那个我,可以看着我的身体,可以看到我的思想。那说明我肯定是存在的。存在我看,我听,我闻,我尝,我感,我想的时时刻刻,在在处处。请问,我何时不存在呢?
5.      空。结合以上,我不是任何具体的事物,而我时时处处的存在,好比虚空。虚空存在一切处,却不是任何具体的事物。故,我即是空。
6.      皆是我。虚空如镜,幻生种种镜像。等我们在镜子前,看到镜中镜像是谁呢?正是我!我的影像也。故看到天堂,那是你的善念的镜像。看到地狱,那是你恶念的镜像。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自己生出善和美的镜像呢?于是生出种种净土也。而这些镜像,有何尝不是空呢?空在有中,有在空中。空有妙用也。观:十方国土皆净土,六道众生皆弥陀,皆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source:http://user.qzone.qq.com/630033901/blog/13007018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9 23:46:57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自己生出善和美的镜像呢?"

那又为何要让自己生出善和美的镜像呢?为何人们要喜好天堂而非地狱呢?

如果一个人是向往天堂而恐惧地狱,想要远离地狱,那就说明这个人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空”的境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30 00:06:41
  前边差不多,后边的“皆是我”,肯定不是佛法内容。真空妙有的说法,并不是胜义究竟说。空中谈不上空、有、无之类的任何内容,可以这样说——人类的一般思维可以理解的判断是对应不上空的。所以,你说空存在,是不正确的,说空不存在,也不正确,说空中是什么都没有,不正确,说空中有,也不正确。包括对这个名称“空”的使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所以,在佛教中,真实胜义,是远离名言戏论的。
  在这个真实空性中,所谓一切皆我,我皆一切就不成立了,因为对应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这种“一切皆我,我皆一切”的意象,肯定是完全脱离了所谓空性实相(此中为表达,假立名言“空性实相”)。
  所以,佛教仅到达空,即可。
  在空以前,可以一切皆我,我皆一切,以这个我与一切的不一不异为终极究竟的,是典型的印度教,尤其是不二吠檀多的主观观点。所以,它不属于佛教理论,只属于佛教中名言假立中的内容,与空性实相无关。更非解脱内容。

  
  顺便说一句,有个错别字——观照,不是关照。
  禅定的定境结果——直观 照见 十方三世一切万法 空性实相 共同显现于当下刹那对境
  这里的“观照”是根本慧定中的观察,但不是通过五官与意识,所以不叫观察,与不叫看见,叫“照见”,如《心经》所言“照见五蕴(自性)皆空”。禅定中必是照见,不可能存在看、听等五官感知与意识的活动。所以,禅定中的有感知内容,有意识思维,必非照见。但如果任何清晰的观照都没有了,那就是死了或睡了,必不是禅定奢摩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