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预期发表的目标杂志最新动态/发展趋势(分析走势,合理选题,常常交流,实例说明:AM SCs)
2、了解SCI文章,清楚杂志的特点,深/新/数据量/机理。。。
3、分析目标SCI杂志,其中的分析方法,几点注意:TOC;Figure 1-4;机理说明;示意图构成;
4、第一篇SCI写作规划顺序,时间分配,修改方式等规划建议
第四节:逐步了解SCI中的规律要点,从题目到总结,先了解TOC
1. 了解并分析文章的TOC/GA,作图的原则和标准(保证有几个熟练使用的软件,或者SCI配图公司)
2. 理解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熟悉常用软件(基础必备),真正用好基本常用工具
3. 所涉及原理的实例展示分析
第五节:SCI论文中每个图如何归置,如何布局编排解析
1. 预期发表SCI之前,一定要明确图的布局,数量,关系,分类,几点建议实例解析
2. 一篇SCI,我们应该使用几张图,而每张图中,我们要注意哪些细节,逐一讲解
3. 图的编排过程,要注意文字描述的同步规划(下文会详细讲解:图文构成分析)
4. SCI文章中,图的编排注意虚实,详略,实例解释
第六节:SCI论文中表格的正确使用,如何和图相互印证
1. 预期发表SCI,不求顶级,但各个子部分,一样不能少
2. 表格的使用形式,可以直接拉表格对比,亦可以做成图分析对比,实例解释
3. 表格中,相对/相比关系,应注意如何放置次序,实例说明
第七节:拆分SCI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前言
1. 题目原则,正确/清楚/简洁,一一解释说明
2. 摘要写作注意时态要求,如何行文,实例说明,按照模板套路使用
3. 前言部分的分析,三段式结构,每个子过程由点到面,模板套路解释
第八节:SCI论文中对实验部分的描述使用注意点
1. 实验部分,细分成不同子构成部分
2. 文字描述,尽可能清晰简介,辅助必要的图形示意图展示,可以有效避开重复率审查
3. 关键点/信息必须提供,可有可无的细节尽量不要展示说明,为文章的修改留有余地
第九节:SCI论文中对结构讨论部分的构成剖析,模板分析及注意点说明
1. 段与段之间,绝对独立,每段只干好一件事,说明一个现象足矣,切忌来回跳跃
2. 理清楚,图与图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注意示意图在当中的作用,几点注意说明
3. 逻辑关系图的描述梳理,据此模板套用
第十节:SCI论文中总结的行文结构,以及与摘要的差异解释,参考文献的几点建议
1. SCI行文总结如何收尾,注意与摘要的差异
2. 行文总结的格式分析,差异解释
3. 参考文献的几点注意事项解释
第十一节:SCI论文对审稿意见的预期构成,如何留有余地,几点建议
1. 审稿流程讲解,几个审稿人,编辑如何裁判等问题讲述
2. 如何有效回复审稿人的几点建议:(文献引用;理论计算及实验现象的相互佐证;学会与审稿人绕弯子;点对点回复,不多不少);
3. 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几点小建议
4. 面对审稿,我们如何回复,几点建议及模板使用
第十二节:SCI论文要点讲述总结,以实例回顾全程讲述
1.面对第一篇SCI,如何规划自己的心理,如何控制时间,面对过程的问题,如何调整,对第一篇SCI我们应有的状态说明
2.实例分析—从行文到审稿回复全程解析:1.题目;2.构架;3.理论解释与实验现象;4.切入点的选取;5.构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