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公开数据(社会科学研究)地方官员数据、省长省委书记异地交流数据、中央到地方交流任职的省长省委书记、中国各县方言归属数据、中国方言多样性指数、中国地级行政审批中心数据IRE公开数据!(社会科学研究)地方官员数据、省长省委书记异地交流数据、中央到地方交流任职的省长省委书记、中国各县方言归属数据、中国方言多样性指数、中国地级行政审批中心数据
IRE公开数据!(社会科学研究)地方官员数据、省长省委书记异地交流数据、中央到地方交流任职的省长省委书记、中国各县方言归属数据、中国方言多样性指数、中国地级行政审批中心数据
1、数据来源:山大学岭南学院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IRE)
2、指标说明:
(1)岭南学院地方官员数据库
包含1978-2008年间中国省区市党政正职领导人简历。其中,省区市党政正职领导人简历信息包括领导人姓名、在任省份、职位级别、开始年份、终止年份、性别、教育程度等。引用请标注:岭南学院地方官员数据库(王贤彬、徐现祥,2013)。
(2)省长省委书记异地交流数据
省长省委书记异地交流数据提供1978-2005年间省长、省委书记调配交流情况。信息收集自1978—2005 年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重庆和港澳台)党委书记以及省长(或市长 、主席)的任命、调动资料。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公布的干部资料。
引用规则:徐现祥、王贤彬、舒元,《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第18-31页。
(3)中央到地方交流任职的省长省委书记
京官列表提供1978-200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任职的省长省委书记交流信息。期间共发生了49次京官交流,具体数据描述详见《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增长绩效》一书。
引用规则:徐现祥、王贤彬,2001:《地方官员培养与经济增长》收录到《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增长绩效》,科学出版社。
(4)1986年中国各县方言归属数据
该数据依据《汉语方言大词典》及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整理所得。《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将汉语方言从粗到细依次分为方言大区、方言区、方言片,按照1986年的行政区划记录了各县方言。本数据完全尊重《大词典》的记录进行整理,并与1986年民政部行政区划及代码进行匹配。1986年中国共有2835个县级行政单位,《大词典》覆盖了其中2615个,约92.2%。对于《大词典》覆盖的县,数据完全尊重大词典进行整理;《大词典》未覆盖的县也包括在内,但其汉语方言归属留空。引用规则:刘毓芸、徐现祥、肖泽凯,《劳动力跨方言流动的倒 U 型模式》,《经济研究》,2015,50(10): 134-146。
(5)中国方言多样性指数
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中2113个县及以上观测单元所使用的汉语方言,构建了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方言多样性指数。徐现祥、刘毓芸、肖泽凯(2014)首次采用这个指数考察了方言多样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引用出处:徐现祥、刘毓芸、肖泽凯,《方言与经济增长》,《经济学报》,2015年第2期。
(6)中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2000-2018
该数据依据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文本以及五年规划文本整理所得。
(7)中国地级行政审批中心数据
该数据依据各地行政审批中心官方主页的公示信息整理构建。目前发布的是截至2015年12月,333个地级行政审批中心相关数据,主要包含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时间、进驻部门数量、进驻事项数量、进驻窗口数量等变量。
引用规则:毕青苗、陈希路、徐现祥、李书娟,《行政审批改革与企业进入》,《经济研究》, 2018年第 2 期: 140-155。
(8)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历史数据
1949-1956年各省区私营工业总产出数据收集自《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料丛书。引用规则:徐现祥、李郇,《中国省区经济差距的内生制度根源》,《经济学(季刊)》,2005年10月,第81-100页。
(9)分省区分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
分省区分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数据包含中国各省区三次产业1978-2002年的物质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 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 估计得到。引用规则: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物质资本存量估计》,《统计研究》,2007年第5期,第6-13页。
部分数据截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