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定义有很多,去查百度百科上面会告诉你——金融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跨期配置、货币发行流转回笼、资金融通等等,这些话听上去就抽象,所以我并不想照搬书上的定义。为了形象地理解,建议大家可以看看CFA考试都有哪些科目,了解了金融学是学什么的,就会知道这是怎么样一门学科。CFA科目包括道德、数量方法、经济学、财报分析、公司金融、股权投资、固定收益、另类投资、衍生品、组合投资,共10门课。其中前5门是分析工具,后5门都是投融资工具,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做出投融资决策。有同学可能会问道德有什么用?道德除了帮助你通过考试,还为了防止你被证监会处罚,吊销执照。所以通过这些科目,大家就会知道,金融是关于投融资的学科,研究如何得到资金、如何用好资金,这算是比较直观的解释了。说到套利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投资领域永恒的话题,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长期的收益90%源于资产配置。如何做好资产配置,首先不能看美林时钟,因为它早已失效;其次不能迷信券商资产配置策略会,各方观点不一,让人难以抉择。资产配置既要顺势而为,又要高抛低吸,同时调仓不能过于频繁。既然称之为配置,那就是要看长期趋势表现,而非追求短线波段收益,不能过度计较短期得失。各类资产轮动效应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资产,金钱永不眠,各资产间自消彼涨的关系持续存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表现强势的资产,具有显著的趋势特征,这就是资产配置的重点,当趋势临近尾声时就要考虑高抛低吸了,减持过热的资产,增持超跌的资产。大道理大家都懂,做起来没那么容易。如何判断趋势,如何确定仓位比例,何时需要调仓,这些问题背后都涉及大量算法模型。In a word, the devil lies in the details。所以我对当前各国股市的趋势不做预测,严格按照算法来执行。至于房地产,泡沫肯定有,但刚需也在,什么时候泡沫破裂,等刚需没了就破了。刚需消失的条件更多取决于国际政治上的因素。假设外汇管制和美国移民同时放开,所有一线城市有钱人高位抛售房产移民美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人民币加速贬值,地产巨大抛压会消化刚需,一旦高位抛不出去就会降价抛售,对于房价下降的担忧会引发进一步下跌,形成连锁效应,于是房价就崩盘了,引发金融危机,资本大量外逃,外地人成为接盘侠,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这些既得利益者成为最终赢家。以上内容是去年11月时候写的,站在现在的时点回顾一下,最近这半年来,中国遭遇股债汇三杀,房地产还在高位震荡。在投资中,永远不要低估趋势的力量,没有基本面好转的迹象,抄底容易抄在半山腰上,并且越套越深。轻仓操作、顺势而为、知错就改,牢记这些原则可以让你在残酷的金融市场中存活更久。中国股市历来牛短熊长,易跌难涨、缺乏对冲机制,因此A股投资者生存尤为艰难,不妨把视野放宽一些,转向全球资产配置,了解另类投资品种,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困难在于克服自身的各种心理缺陷,比如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等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战胜市场,为何最后战胜市场总是少数,这些都是行为金融上的问题。行为偏差导致非理性投资、盲目追涨杀跌、持有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智能投顾通过精准的客户画像技术和标准化的资产配置算法,为客户推荐最合适的投资组合,避免了非理性投资以及自己筛选投资标的的成本。作为普通者,对待风险测评问卷一定要认真,尽量如实填写信息,这样得到的初始组合建议才是最真实的。至于普通投资者如何提高,我觉得首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金融评论和券商研报,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当大家都在看好茅台冲800、1000关口的时候,冷静思考一下,这些是不是忽悠,泡沫究竟有多大,值不值得冒着接最后一棒的风险进去博(sha)一下。此外就是养成严格的风控意识,对市场要心存敬畏,该认输时果断认输,尤其在期货领域,杠杆的控制十分重要,坏的策略不会致命,差的资金管理会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