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产生利润的原理与影响》五
八.目前经济系统的一些特点和运行原则
14.经济系统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织布机,存在着上下和左右的运动以及各生产要素在速度、数量、质量、时间、地点上的匹配。织布机上面输入的是线,下面输出的是布,上下左右移动进行纺织,而经济系统上面输入的是自然资源,下面输出的是人类使用商品以后的废弃物,左右交换的是生产的商品和货币。
在单位时间以内经济系统运行的速度由生产的速度与消费的速度来决定。消耗需要时间,特别是有许多耐用消费品限制了生产的速度,消费的速度慢必然导致生产的速度慢。其次第三产业不象工业品的生产那样容易通过科技和机器从而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也限制了经济系统运行的速度,限制了劳动者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经济系统当中存在着几个平衡式:
a.生产商品的数量与速度=商品消费的数量与速度
要不然就会造成生产过剩,造成经济的周期性和失业。这个公式可以达成平衡的原因就在于生产和消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以内是可以调节的。
b.单位时间内资本利得数量=单位时间内货币注入数量
有人消费就需要有人生产,普通劳动者消费的是生活用品向经济系统贡献的是劳动与货币,而企业消费的是特殊商品—货币,贡献的是生活用品。在经济系统当中只有货币不是为了消耗而生产的,所以整个经济系统当中的货币和资本利得只会越来越多。
从经济系统运行的原理与模型来看,资本利得“消耗”了多少货币就需要经济系统补充多少货币,资本在支付了劳动者的工资以后就是冲着这个去的。资本每年赚了多少钱,政府通过发行信用货币扣除货币制造成本以后政府也会赚这么多的钱,只不过如果政府合情、合理、合法的使用好这些钱,那么对于国家、劳动者、资本、经济系统等等来说都是正常的,有利的,因为政府毕竟需要一大笔合情、合理、合法的支出,如行政事业单位、国防等等的开支。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使用税收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不能够算是注入货币,只有使用新印刷的货币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才算是向经济系统注入货币,因为第一使用税收使用的是经济系统当中的存量货币而不是使用的是增量货币。第二,税收是将劳动者的购买力部分转移到政府手上从而减少了劳动者的购买力,这当然不能够代替政府提供政府服务形成的购买力。
c.单位时间内全社会劳动者的工资=单位时间内全社会的产值
全社会劳动者的工资不能够买完全社会生产的商品就会产生生产过剩。在这里单位时间内全社会劳动者的工资不但包括产业行业劳动者的工资,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单位时间内全社会的产值既包括一、二产业的产值,也包括第三产业的产值,所以:
单位时间内全社会劳动者的收入+资本利得=单位时间内全社会劳动者的消费+政府消费
在这个公式中单位时间内全社会劳动者的消费包含税收和资源使用费,税收只不过是把劳动者的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上改成政府来花,资源使用费同样也是把劳动者的部分收入转移到资源出让方手上改成资源出让方来花。
在全社会生产与消费平衡的情况下,当期所有的商品的产值就是当前需要的流通交易货币,它帮助了这些商品的交换,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d.输入的自然资源数量=输出的自然资源数量
经济系统各个参与方主观上不会白生产找不到销售对象与用途的商品,否则就是对自然资源和人类劳动生产力的浪费。
15. 富裕的本质就是在劳动者总人数和总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却生产了更多更好的商品供大家消费,如果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增加劳动者的数量并不会让大家更富裕,减少某种商品的消费而增加另外一些商品的消费也不会使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
人类的体能是有限的,普通劳动者不存在大幅度的根本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能够长期不断的大幅度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生产力水平的是科技是工业化,机器就相当于是只生产不消费的“劳动者”,还没有手工劳动生产率高的机器我们在研发阶段就已经淘汰了,所以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资本投资于生产一般会选择可以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生产的行业,因为只有这些行业才能够比较充分的发挥资本的优势,基本上完全依靠劳动者个人手工劳动的行业资本介入以后获利不大,不能充分发挥资本的优势。
第三产业很难节约劳动者,所以工业企业使用劳动者的数量越来越少劳动者越来越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这样城市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故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都市圈的建设。不过随着
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将会得到极大的进步。
经济的本质就是尽最大努力的调动利用好各种社会与自然资源,在各种当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都施行并且达到相应的效果以后,假如没有比较大的技术进步,那么经济系统会在一段时间以内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币值、劳动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等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GDP也不会有什么增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很难再提升,生产很难不断的扩大,这个时候全社会每年能够提供给资本的利得是大致固定的,这是经济发展可能会面临的一种正常情况,从现实当中看一些发达经济体就处于这种情况。
16. 生产与消费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生产与消费怎样达成平衡不仅仅是在工业化生产与消费的当代社会是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自己在进行生产与消费的情况下用多长时间进行生产,用多长时间进行消费都是一个需要探索、协调最后才会和谐的问题,因为生产时间不等于消费时间,生产和消费不仅仅是需要平衡,而是需要生产和消费达到最大化以后的平衡,同时还需要兼顾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等其它问题。工作时间太短满足不了劳动者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工作时间太长就会形成生产过剩。
对于企业来说有尽量扩大产能与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争取利润最大化的倾向,而生产过剩最终只会损害劳动者与企业自身的利益。现实当中劳动者、企业一般没有责任、能力、条件来判断整个经济系统当中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如何划分才合理,因而企业的产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难免有时候就会造成生产过剩或不足。这就决定了需要政府规划、控制整个社会的产能,需要政府设定劳动者单位时间内平均工作时间以及劳动者最低工资、平均工资等,从经济系统的宏观层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和产量,消费时间和消费数量以达到生产和消费的最佳平衡。
对于政府来说怎样判断全社会的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分配合理?在保证劳动者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情况下,设定一个最长的工作时间如每天8小时,观察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以内是否有足够的工作可做,如果普遍有一定的闲暇就可以缩短全社会的工作时间,同时也就是增加了全社会的消费时间,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所以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如何协调是一个调查统计学问题,是一个随社会情况不同而改变的问题,是一个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不断改变的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提高人们工作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消费与休息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17.农产品生产的要点一是土地二是劳动,全球化能够解决某些国家土地稀缺的问题,消费者不再需要为土地稀缺造成农产品价格高企而买单。同时科技化、机械化生产解决了劳动问题,农副产品的生产中并没有使用更多的人工劳动就大大的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人们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工业化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生产进入工业化、资本化生产的时代,农产品的价格得以大幅度的下降,产量得以大幅度的增加,困扰了人类上万年的温饱问题得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是资本介入农业生产带来的改变。
传统农业社会劳动者固定在一片土地上劳动,并不需要太多的劳动技能,这是当今社会和传统农业社会不一样的地方。农产品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土地集中使用,这是当前进行土地流转和改革的原因。
18.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它商品的买卖要靠它来中介,货币在整个商品的生产与交换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货币帮助了生产与消费,货币的发明极大的刺激了人类生产的积极性。
货币的生产是一项特殊的“产业”,生产和商品劳动价值相当的货币是赚不了钱的,如生产贝币、铜币等,因而在古代某些时候个人也可以生产货币。但是如果是政府生产没有包含多少劳动价值的纸币、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则货币生产者就可以赚钱,也就是货币发行利得,然而在发行适量的正常情况下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有利的,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因为生产货币节约下来的劳动者就可以去从事一、二、三产业或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等工作,否则这些支出就会进一步增加劳动者的税收或者是减少了从事产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数量。
和经济与人口增长对于货币的需求相比黄金的产量太小,和生产纸币相比生产黄金的成本太大,劳动生产率并不高,所以金本位并不适用于现代化经济系统,黄金也不宜于担当当代的流通货币,只有信用货币才能够跟得上经济系统扩张的步伐。
故铜币换纸币是人类一次全面提升经济系统劳动生产率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不过信用货币也不是当代才有的,中国古代就已经发明与使用过信用货币。
19.人类社会对于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观念,减少误会和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在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当中除了共商、共建、共享以外应该还可以增加共识。共识不仅仅是双方政府、企业界、经济界人士之间的共识,还包括双方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共识。有得必有失,全球化、工业化必然带来一定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等风险,必然会淘汰一些落后产能,造成一些短期的经济混乱,不过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参与全球化、工业化进程那么他们就没有未来,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就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难大幅度的提高。
有共识是最大的朋友,没有共识是最大的敌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损失、困惑、怀疑、动摇时对于全球化与工业化必要性、必然性的共识是对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最有力的保障。
20.劳动者是消费者,消费者也是劳动者,在资本的参与下专业分工会越来越细,劳动者干的活会越来越轻,工作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工作环境与条件会越来越好,能够消费的商品会越来越多,商品的品质和功能会越来越好。
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温饱等小价值必须的生活用品消费以后一些大价值或可有可无可延后的更具享受性、保障性的消费品将成为新的趋势与商机,如这十几来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样的旅游、文化艺术、康养、体育、园艺、保险等享受性、保障性行业也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22.资本介入所有的行业,介入所有的地区,介入所有的人群才能使强国富民这一目标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一个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水平越高需要的资本越多,人均拥有多少资本来帮助生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水平,因而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融入现代化经济系统的工作。对于一些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就更需要均衡发展,这也是增加一个国家GDP最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居住在城市的人口超过50%以后第三产业的产值自然就会超过一、二产业的产值。当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生产以后估计城市化就到顶了,到那个时候全国人民基本上都是城市里面的人了。
23.人类的经济系统其发展从单干到分工;从没有货币到借助货币帮助交易;从手工生产到借助科技与工业化生产;从小农经济、作坊、农庄到公司,到企业;从个人资本到银行资本、国家资本;从贝币、铜币到纸币;从工种的分离到生产与教育、科研的分离;从仅仅是储备实物财富到同时储备货币财富;从集市到电商;从政府弱帮助弱管理经济到政府强管理强帮助经济等,从历史发展到今天并没有谁刻意的发明推广,而是一项东西出来以后整个社会在实践当中大家觉得好用,因此在人类社会当中逐步得到了推广与提高,当然也是历史的趋势与必然,不过提高的是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管理经济的方式与目的,而经济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从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至今并没有改变,故现实当中推动整个经济系统各个环节不断进步的是追求更高效率这只无形的手,因而效率就是趋势,效率就是商机。
    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生产要素的凝聚,生产要素的凝聚有多种方式,奴隶社会靠的是皮鞭,靠的是威胁。氏族社会、封建社会靠的是一家一块田的小农经济,靠的是利己的自给自足,也就是自己靠自己。资本主义社会靠的是资本和企业,靠的是利诱。社会主义社会靠的是政府与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的是计划与市场,民主与集中,二者靠的是不忘初心强国富民的信仰,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公平合理的获得和分配利益以外提倡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特别重要,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的发展具有双重动力,就象安装了两台发动机的赛车,动力与原理的档次不一样必然导致的结果不一样,故中国的发展是如此强劲而快速,中国道路就是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社会发展模式。
总之,对于分工的利用以及对于资本、科技、管理、货币、规模、信息、人才、共享、汇率、利率、政府管理、法律等生产要素的利用都是人类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生活水平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手段既相互独立又通过经济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经济系统当中的变量越多经济系统的档次和效率越高,运行与管理越难,定性定量的分析并且管理这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产要素就能够使经济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信息化、计算机化只是更复杂的程序更多的信息更快的运算,然而操纵、理解、应用这些东西的依然是人类的智慧,智能化是一个更高的新阶段。未来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行业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人类不断提升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努力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直到人类在智能化的帮助下基本上没有必要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自动化生产时代的来临,这将是经济系统发展的终点,人类将大致做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到那时货币也就基本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物质文明保障促进了精神文明,劳动者完全可以期待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欣赏艺术,娱乐、休闲、运动等这样美好日子的到来。
meng3190@yeah.net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