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革命即将到来。新能源将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须将发展新能源产业提到战略高度
大家知道,前三次产业革命分别由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引领。能源是经济的粮食,随着经济增长,能源的需求不断的增长,同时化石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气候方面,所以人们对于能源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我认为下一次产业革命是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这一点上如果没有长远点的战略眼光,我们必然要落后,所以应该将能源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中国发展能源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降低单位GDP能耗意义重大。GDP增长“十二五”规划是7%,我认为实际可能会达到7.5%,这样的话,5年以后我们的GDP能够增长1.5倍,按照目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我们的能源缺口越来越大,所以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到十二五末期单位GDP能耗降低16%,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节能减排,更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发展新能源;
2、中国已是能源纯进口国,能源安全受到海外诸多因素影响。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9.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大概我们的缺口7%左右,这个缺口只能依靠进口弥补,我们已经成为一个纯能源进口国。2010年中国进口煤炭1.6亿吨、石油2.3亿吨,天然气也是进口的,能源进口对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是有影响的,尽管石油的需求量每天是8000万-9000万桶,波动只有10%左右,但是受国际石油炒家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正负200%,最低30多美元,最高147美元,最近由于中东形势又从70美元涨到100美元。我们进口量是2.3亿吨,就是14.6亿桶,每桶涨价30美元,进口成本就多付出400多亿美元。另外石油进口主要是通过中东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一旦地缘政治有风吹草动,我国能源安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3、中国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非化石能源只占8.5%左右,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还有相当长的过程。化石能源最大的问题就是CO2排放,我们现在排放是60亿吨,到2020年我们可能排放到90亿吨,这个排放量对外具有相当大的压力。十二五也作出规划,到2015年末我们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要降低17%,这主要靠发展新能源来支持。
这是中国能源形势的三个特点。
三、需要从三个层面解决新能源问题:
1、政治层面。就是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发展都有共识,既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当然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开会讨论,我认为还没有取得一定的共识,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上所承担共同有区别的责任上,这方面还需要努力。但是在推进各国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2、经济层面。目前来看,新能源成本偏高,除了水能和核能以外,风能太阳能等其他成本较高,风能的成本大约是火电的1倍,太阳能是火电的4倍。经济层面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新能源发展:a、税收优惠;b、利用清洁生产机制CDM,在碳交易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收益,目前一度风电可以取得0.09-0.1元补贴;c、通过对火电征收碳税来补贴新能源,因为火电现在没有考虑对环境污染这一外部成本。我曾经计算过,如果对火电每度征收0.04元,就足以促进我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中0.02元在火电企业内部消化,0.02元转嫁给消费者。此外还可以允许新能源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引进国内外的股权投资等加大新能源投入,在资金和经济层面促进发展。
3、技术层面。最根本上通过技术进步解决高成本问题,举太阳能的例子,第一代主要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第二代就发展为非晶硅的薄膜电池,第三代是三五族的多节薄膜电池。目前主要停留在第一代,第二三代发展还需要进步,当然这三代互不排斥,各有优缺点,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用料比较小但是转化效率不高,三代技术转化效率高但成本也高,技术共同发展也是必要的。风能方面,风能资源70%在近海区域,要求5兆瓦和10兆瓦,我们还基本没有。目前塔架低于三米还发不出电来,台风来了还拆下风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在就是入网问题,当时在制定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时候规定应该全部入网,但是实际遇到很到的阻力,电力部门强调目前技术水平下只能吸收10%的风电,实际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欧洲已经能够吸收20%,我们自身来说在自控装置也需要改进。
总结:今天三个观点:1、下一次的产业革命将是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2、由中国能源发展特点决定发展新能源更具意义,但是要想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需要一个过程;3、发展新能源必须从政治、经济、技术三个层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