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1、本周资本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宏观事件包括:1)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2)浦东将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规格推动浦东新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有望缓和经济层面的逆全球化,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高耗能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加速优化。4)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目前已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测试,白皮书也回应了市场关注称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都有限。
2、本周生产指标延续分化,和总量数据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处于景气高点的趋势一致。本周全国高炉开工率小幅回落,螺纹钢连续第5周累库,处于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本周汽车轮胎开工率都明显回升,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继续下降。本周黑色大宗涨幅较大,南方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但局部暴雨影响煤炭发运,电厂补库压力下煤炭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本周工信部领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后续将配合有关部门保供稳价工作,但从7月上旬全国重点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仅增长0.32%看,或已在全国范围内压降粗钢生产,关注后续保供稳价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
3、本周土地市场明显降温。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样本城市中,今年6月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有90个,是2019年8月至今房价同比上涨城市最多的一个月。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8个城市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政策,这一政策将让二手房成交量锐减。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出台二手房指导价,热门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或得到一定缓解。
4、本周资金面宽松,A股成长周期均衡上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大幅回落,人民币升值。货币市场,主导本周资金面变化的依然是降准,资金面较为宽松。本周四股份制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只有2.75%,创近一年新低,和同期限MLF利率息差达20bp,或反映市场上存在着降息预期。股票市场,本周A股成长、周期风格相对均衡。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经济韧性强于预期、流动性继续宽松,周期板块或仍有阶段性强势机会。债券市场,降准刺激下本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继续大幅下降。我们认为利率债收益率下降得太快,存在着超涨风险,因为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都存在预期修正压力。外汇市场,本周美元指数升值0.67%,周内创2季度以来新高,主要受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带动。本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26%,主要因6月中国经济数据超预期。
5、我们认为降准可能不是一次性的,但短期降息的概率较低。考虑到下半年有4.15万亿MLF到期、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规模达3568亿且今年会一步提高,以及降准后加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8.9%,高于大部分国家,通过降准“奖励”银行向实体让利仍有空间。不过,当美联储开始缩减QE之后,中国央行释放宽松信号就需要更加谨慎一些,需根据资本流动形势相机抉择。目前市场产生有降息预期,我们认为本周MLF续作没有调整利率,本月LPR利率下调的概率也较低。一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并不大,本次全面降准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在MLF利率没有调整的情况下,LPR“降息”会压缩商业银行的息差,限制其继续输血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二是,相比于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更强。诚如央行一直强调的,降准是调节流动性的中性货币政策工具(不管市场相信与否),而降息一出恐怕就非中性所可解释。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属稳固,降准只是央行“走在曲线之前”的防患于未然的举措,还未到动用降息这一信号意义更强的价格型工具的时候。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