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731 76
2011-04-03
原文网址:http://yjding.blog.sohu.com/169981085.html
声明:本文所谓高校食堂,泛指中国当前高校之普遍状况,非特指某所高校或某一食堂。切勿对号入座!学术探讨,绝对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3 10:26:35
一、为什么全社会的菜价大涨?

    食堂菜价上涨源于全社会菜价上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长期因素看,城市化使得对郊区的土地需求大大增加,而受到交通运输条件和物流体系的制约,供应城市的蔬菜主要来自于郊区,因此,在一国城市化的过程中,菜价的涨幅本来就会高于其他商品。中国的特殊之处是土地产权不清晰,美其名曰“国有”,其实是为地方**、开发商、投资者等各种利益集团侵占农民土地大开方便之门,中国城市郊区的土地消失得也就特别快。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合理,税收的绝大部分上交给中央,而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事务主要由地方**负责,被中央搜刮过的地方**穷得叮当响,还要比拼政绩、大搞建设,只好从老百姓头上再搜刮——最便捷的手段当然就是搞房地产、搞工业区、卖土地。而真正偏远的农村地区只好种庄稼,市中心的地前些年基本卖光了,郊区的土地变成最大的肥肉。我们所在的大连市,“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理念跟着薄熙来去了重庆,从“大大连”到“全域城市化”,城市扩张突飞猛进,“房价与菜价齐飞,海水共石油一色”,也就毫不奇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3 10:27:06
短期的因素是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前两年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纸币发多了,购买力自然下降。就像人得了重病,只好下猛药,但后遗症自然也严重些。这本是无奈之举,与美国、日本相比,我们无疑是强多了。当然我等学者吹毛求疵,“吃饱了没事干”,总还要“说三道四”。中央为救市,匆匆推出4万亿,加上地方**的层层加码,至少十几万亿,受益的领域和个人,如高铁刘志军之流,自然高呼万岁。只是苦了其他的领域,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连残羹冷炙也没得一口。于是乎在一些领域,出现了国进民退;就全国而言,则是结构性矛盾加剧,一边经济景气不足,另一边通货膨胀却抬头,好比《侠客行》里的“狗杂种”练错了内功,阳脉极热而阴脉至寒,阴阳不调,贻害非小。货币政策与之类似,降息速度似飞机,加息速度似牛车,总之利息越低,国有银行、从国有银行贷款的国有企业日子越滋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则由全民承担。推脱责任的说法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其实弗里德曼早就说过“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到处是一种货币现象”。吴敬琏最近说得更直接:“货币超发是通胀关键”。温总一方面在两会强调“目前我国出现的通胀是国际性的”——亦即输入性通胀,一方面还是采取了货币紧缩措施,不过货币政策滞后期较长,让菜价再飞一会,大概无可避免。
偶然性的因素是赶上天气不好,很多地区干旱,蔬菜供应当然会变得紧张。科技发展到今天,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在整体上并未改变。偶然中的必然是,农业科技投入、农业水利投入,总那么不给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3 10:27:59
二、为什么食堂的菜价比外面还高?——合理的部分

    社会菜价上涨,食堂菜价自然水涨船高。问题是,一些同学发现,学校食堂的菜价,居然比外面还贵,这就过分了,毕竟外面的小店要交税的,食堂不交税,岂非欺人太甚?这里先说合理的部分——其实也未必合理,只是说出来大家也许比较能接受而已。主要有两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3 10:28:23
其一,食堂的某些成本确实比外面高。比如电价,中国的电费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差别定价制,居民生活用电最便宜,工业用电贵很多,最贵的是事业单位用电(原因很简单,一想就能明白)。而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虽然寝室、食堂用电按道理属于生活用电,但电业局跟学校结算,人家可不跟咱讲这个道理。再如人工成本,外面的小店,随便找个农民工,工资低一点也就打发了,也不一定交什么保险之类。学校显然不可能这样,堂堂高等学府,肯定要遵守劳动法,给食堂职工交保险之类。工资也不能太低,否则找来一群素质过低的人员,服务态度低劣,结账老搞错,学生意见就大了(等大学生工资比农民工还低了,直接让找不到工作的学生留在食堂给学弟学妹打饭,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呜呼!)。流动人员、非正式工人不能太多,因为这些人容易不负责任,如果再因为工资低,或者被领导批评,或者跟学生吵架之类心生怨恨,给你投点毒啥的,麻烦就大了(这不是笑话,毒饺子事件就是这么来的)。而固定人员、正式工人多了,工资福利成本自然增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用料和采购,外面的小店,从非正规渠道采购食材,价格肯定低一些,学校食堂为保证食品安全,采购的不一定是好东西,但一般来说从正规的渠道采购,至少安全更有保障些,成本自然也高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3 10:28:55
其二,食堂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提高了经营成本。学校后勤或一些行政、实验、教辅机构的基本职能是为师生服务,但还有另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安置职工。比如说,某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领导,为学校贡献了一辈子,而他的子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工作,学校就得想办法帮忙安置一下。某个成果特别突出的人才,学校从国外或其他单位引进来,就得给他爱人解决工作。诸如此类,必然使得某些部门人浮于事。有的还是社会或**强加的,比如安置退业军人或军嫂之类,或者**某些领导为亲属打招呼(学校不愿意,又不便得罪)。近年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少,但以前进来的,学校总不能给人弄出去,一直要养到退休、老死(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高校退休人员的工资,还由高校负担)。学生老反映某些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社会责任,比如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寒假期间坚持营业,等等。总之,这些社会责任不利于成本控制,但受到各方压力,食堂也没有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