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用于将样本进行分类处理,通常是以定量数据作为分类标准;用户可自行设置聚类数量,如果不进行设置,系统会提供默认建议;通常情况下,建议用户设置聚类数量介于3~6个之间.
第一步:进行聚类分析设置
第二步:结合不同聚类类别人群特征进行类别命名
分析结果表格示例如下(SPSSAU同时会生成饼图/圆环图/柱形图/条形图/拆线图等):
备注:聚类分析的具体聚类方法为K均值聚类;SPSSAU默认将聚类生成的类别保存起来,命名格式为:聚类类别_K均值聚类_******,并且结合聚类类别与聚类分析项进行方差分析,并且输出表格。
同时SPSSAU会输出聚类项的重要性对比图;在上表格中P值越小时,说明类别间的差异越大,也即说明对应的该聚类项对于聚类的贡献会越大。正是基于此原理,SPSSAU对于聚类项的P值进行处理成重要性指标,并且以图形输出。具体聚类项的重要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log10(P) / max[-log10(P)];其中P即为方差分析表格中的P值,max[-log10(P)]代表-log10(P)的最大值。
SPSSAU操作截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