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10916 58
2011-04-05
坚持,一再坚持;计划,拥有你的计划。

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是查完分的晚上。经历的两年的考研,这是我想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坚持。因为第一年,我就是在无尽的电视剧和吃喝中度过的;第二年,虽然还没有出分数线,但至少觉得自己真真的复习过了,问心无愧。

还有一个就是计划。以前总是对这个小细节不以为然,一位思遂者告诉我:“看准目标,把目标分解;而不是只顾着脚下。”

淹没在浩荡的400分之中,我的成绩并不起眼:政治60+,英语70+,数学150,专业110+。这里只是想给大家说说我都看过那些书,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政治】
貌似今年的政治成绩和去年一样。但不管怎么样,对我能过线也就不错了。

由于中学是一位理科生,对于政治这类要背的东西是最头疼的。所以第一年考研就上了个辅导班,是张俊芳老师讲的。姑不论她讲的咋样,但就是心理上讲也还是稍有安慰。所以第二年,我还是去听了张老师的课。又一次能见识她那永恒的发型、声线,还是在枯燥的考研岁月挺有意思的;当然也不希望再上她的课了。
(以买书的时间顺序)
2100题》·导航。第一年11月政治相当没底,就把这本做完了,感觉自己被扫盲了,终于不是政治文盲了。这次就又主动地扫了一遍盲。

《历年真题》·任汝芬。其实真题看谁的还不都一样。他,或是她的,真题就在那里,不改不变。您看,或是不看,也就那样,图个安慰。

《辅导班资料》·导航。强化、冲刺。去年背了一遍,今年再背也就比较容易了。

《序列二》·任汝芬。这是我最讨厌的一本书,题多不说还没有解释。做得那是一个枯燥啊,不过也就是听着音乐一通乱选。

《序列三》·任汝芬。没看。虽说是薄薄的一本书,但全是字,看了也记不住多少,索性不看了。

《序列四》·任汝芬。做了下上面的选择,然后发现自己竟然还是政治文盲,就又买了本2100题开始做,就做了有一半的样子吧。但是后来一位朋友说今年很多大题和序列四上的大题神思,那倒也不妨建议您也看看。

《时事政治》·风中劲草。他有个最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有单选有多选。做完之后觉得今年的时事部分应该能拿上几分了。

《最后的模拟卷》·海天、海文、文登。就做呗,反正又不多;每天一套选选也就完了。

《命题人》·肖秀荣。口碑很不错,就把选择做了,然后又背了上面的大题。不过真的把大题背会的时候是考试的前一天晚上。

2020题》·忘了谁出的。今年的内容不是很多,就一个小本子,但是全是字啊,全是字!!!有没有!!!有没有!!!于是我果断的没有看多少,因为背不下啊。

总结:我理解的政治是早早做选择,扫盲;考前一周到两周背大题,也不指望能背个原题啥的,考试能编就行了。

【英语【英语】
人人都说英语是个硬功夫,但是考前看了个攻略,我的人生观改变了。转述如下:
“完型,胡选至少3.5,四舍五入就是4;阅读,ABCD您练了半年至少对10个,就是20;翻译,要是不想管语法啥的就把认识的词的中文意思写上就行了,至少每个0.5,这就是2.5,然后四舍五入又是3;作文,整整模板,即使是裸考英语要是没有模板或是之前没有看过作文您也好意思上考场,于是我们按平均分18算,是18。综上,您的英语至少比45分高。”

似乎很有道理,但这个建立的前提是您得复习英语,复习了,您的英语至少45

《雅思词汇》·新东方。别担心,这本书是用来扫盲的。因为阅读里许多陌生词都是什么雪暴,冰雹的,外国人很常用但是中学单词表里没有啊,那就用着扫扫盲吧。

《黄真题》·张建还是张剑锋记不得了。这个书就是个答案大全,历年的题被解释的一个清楚;但另一方面这个看起答案来都会觉得累,答案太长了啊!每天坚持看,也不多,就是2篇或是4篇。

《完型+新题型》·新东方。这本书的纸很好,是我坚持做完的动力。不过现在想想这本书的确帮助我克服了对新题型的恐惧。

《宫东风讲真题MP3》·宫东风。最后一个月听了几年的真题,感觉就像是听相声一样;听着有意思,时间就这么过了,还不用费脑子做题。

总结:英语说起来就是坚持做,做到把选择的答案背下来了也要继续做。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就选一本简单的词汇书背,每天看34篇真题阅读;基础好的,就不背单词了,每天看23篇真题也就行了。

-----------------------------------------------------------------------------------------------------------------------------------------
这个还有字符限制。
附件列表

经验.doc

大小:37.5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5 17:14:25
【数学】

本科是学精算的,不能算是精通数学但至少上的数学课多,也就亲切一些。



十一月之前把李永乐和陈文灯的复习全书看了几遍,之后就一直在做模拟题了。遵循前辈的足迹,我收集齐市面上各种机构的模拟题,每天早晨闲闲地就做套题,做完了早晨也就过去了,然后就能去吃饭了,话说吃饭是我最爱的活动。



《复习全书》·李永乐。据说他的高数很好,我就把他的高数部分和概率部分做了。



《复习全书》·陈文灯。据说他是线代王,我就只做了线代部分,概率似乎不是很多也就做了。



《660题》·李永乐。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做多少遍都不嫌多。从头至尾的做过3遍,然后就又把错的做了一遍。不过还是有错的,有不会的。有就有吧,数学做错是正常的。



《400题》·李永乐。这本书和660题相比真的是很让人失望。不难,就是做不对;不涉及技巧,就是做不出来。做了一半坚持不住了,停了一段时间,就还是回头把它做了。



《15套模拟》·陈文灯。谁说陈文灯的书难得要死来着,其实认真做也就还好。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这本书的好处在于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解题思路,但是这几种思路似乎通吃所有题目。不过有一套里面竟然有5道证明,后来看到网上有句话 “有种证明,叫证明您妹”很有感触啊。



《模拟》·文都。这个上面的做题很多啊,还有感觉不是很严密的地方,做了一半就去做660了,也一直没有回头。



《模拟》·蔡子华。就只有三套题。多做无害啊。



《模拟》·文登。没时间做,就放着了。



总结:数学在于坚持,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时间来做做保持对它的热情。可能有人不喜欢数学,但是这毕竟是您的考试科目,就逼着自己喜欢它吧。有句话是:我们要先结婚后恋爱。对数学就先做它,然后慢慢培养感情。



【专业】

人大的专业这几年变得还是很厉害的,不过知识点就还是那些,书也就还该是那些,只是着重点不一样而已。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这是一本标准教科书。很多学校的经济的本科教材就是这本书。第一次看感觉竟然是看不懂!看完之后不知道在说什么。后来才意识到书里有很多“长难句”——一句话占好几行,一堆限定词修饰着主语,于是一看我就华丽丽地走神了。建议大家发现自己看不懂中文的时候,分析一下句子结构,不看限定条件,一切也就清晰而朴实了。



《微观经济学》·范立安。说实话看的时候就是半懂,有的部分也是不知道在说啥,让后我就穿越了。但还是要看!



《宏观经济学》·曼昆。还是挺有意思的一本书。我对它的喜爱不在于内容,而是在于纸张。看一本纸很好的书总是很愉快。



《历年真题》·这个是我网上买的。上面把历年真题都汇总成宏观、微观、政经,还附有答案。囿于我的专业水平有限,就不评价这些答案了,只是照单全收,把它背会了。



《历年真题解析》·金圣才。也是两本纸很好的书,而且宏观还有流派的总结,真的很好。但是只看了一些学校的题,然后就又选了些题背了背。



《逄锦聚教材的一个纲要》·网上下的。人大政经每年就考前几章,于是把这个的前20页背会了,后面的也看了看。



《经济观察报》每周都买来看看。不图遇见什么题目,就是扫盲。更何况那上面不少报到还是听有意思的,比如style,就会介绍手表什么的。



总结:专业课似乎是个硬功夫。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法,就按照您的方法和习惯来吧,然后时常想想自己这么复习有没有用。有,就坚持;没有就换个方法。对了,人大似乎越来越爱出计算了,所以您复习的时候还是注意下。



【其它】

纵看经验无数,终也是经验。您还是得自己走才是自己的。



经验,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可有可无。研,它就在那里,您努力了也就无憾了。



【复试】

上面的都是我在复试之前写的,没有发上来。如今也能算是复试结束,那就再说说复试吧。



复试拼的是心态。只要你能静下心来看书,那么即使你开始的有多么迟,总还是能获得不错的结果。面试的时候老师也都很和善,您也就不用太担心了。不会就说不会。话说我的一道专业是区分资源和资本,区分了半天也没有回答到重点,就默默地给老师说:觉得这两个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然后老师倒是笑着给我讲了二者的区别。



Nic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7:16:18
。。。。。。。。。。。。。。。。。。。。。。字数有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7:24:02
为啥我回复都会被限制。。。不开心。。。还没有发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7:24:55
【数学】

本科是学精算的,不能算是精通数学但至少上的数学课多,也就亲切一些。



十一月之前把李永乐和陈文灯的复习全书看了几遍,之后就一直在做模拟题了。遵循前辈的足迹,我收集齐市面上各种机构的模拟题,每天早晨闲闲地就做套题,做完了早晨也就过去了,然后就能去吃饭了,话说吃饭是我最爱的活动。



《复习全书》·李永乐。据说他的高数很好,我就把他的高数部分和概率部分做了。



《复习全书》·陈文灯。据说他是线代王,我就只做了线代部分,概率似乎不是很多也就做了。



《660题》·李永乐。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做多少遍都不嫌多。从头至尾的做过3遍,然后就又把错的做了一遍。不过还是有错的,有不会的。有就有吧,数学做错是正常的。



《400题》·李永乐。这本书和660题相比真的是很让人失望。不难,就是做不对;不涉及技巧,就是做不出来。做了一半坚持不住了,停了一段时间,就还是回头把它做了。



《15套模拟》·陈文灯。谁说陈文灯的书难得要死来着,其实认真做也就还好。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这本书的好处在于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解题思路,但是这几种思路似乎通吃所有题目。不过有一套里面竟然有5道证明,后来看到网上有句话 “有种证明,叫证明您妹”很有感触啊。



《模拟》·文都。这个上面的做题很多啊,还有感觉不是很严密的地方,做了一半就去做660了,也一直没有回头。



《模拟》·蔡子华。就只有三套题。多做无害啊。



《模拟》·文登。没时间做,就放着了。



总结:数学在于坚持,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时间来做做保持对它的热情。可能有人不喜欢数学,但是这毕竟是您的考试科目,就逼着自己喜欢它吧。有句话是:我们要先结婚后恋爱。对数学就先做它,然后慢慢培养感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4-5 17:26:07
【复试】

上面的都是我在复试之前写的,没有发上来。如今也能算是复试结束,那就再说说复试吧。



复试拼的是心态。只要你能静下心来看书,那么即使你开始的有多么迟,总还是能获得不错的结果。面试的时候老师也都很和善,您也就不用太担心了。不会就说不会。话说我的一道专业是区分资源和资本,区分了半天也没有回答到重点,就默默地给老师说:觉得这两个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然后老师倒是笑着给我讲了二者的区别。



Nic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