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75 0
2011-04-06
中国文化中理念的天已经是最高的境界。天是无以复加的高。孔子也只能至于天理的境界。在天之外,形而上的道路,孔子是盖住的。孔子基于社会伦理学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进入天外的世界。这也是合理的。老子是进入了天之上,道就是天地之母。老子的境界范畴比孔子大。老子也是中国形而上学的鼻祖。在天之下的就是“天下”,在天之上的就是“上天”,这种层次和境界的区别是文化的分水岭。中国文化至于天下,是人间社会的范畴。

        西方文化在天之上是上帝,上帝不是天之下的,上帝是天地的造物主。天地不过是上帝的作品。这样西方文化的境界是形而上学最普遍的。就是现在,西方的教育中,中学生是思辨抽象的东西的能力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而在中国,越是具体形象就越会流行,因为中国人还不习惯于看不见的东西进入思维。在形而上学的指引下,西方文化科学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出现了医学上的细菌论,病毒学,在社会学上出现了有个性的个体的人,在科学上出现了原子理论,在生物学出现了细胞和DNA。。。。这样形而上学开启了对于抽象存在的探索是日益深入的。现代化就是微电子技术的时代,这和文化对于抽象的存在,就是天之上的存在,上帝的存在的信仰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化在天之下出现了多神教,偶像崇拜,这都是合理的。一个村子一个庙。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习俗。而在西方文化中出现了唯一的上帝,统治思想几千年。上帝是唯一的存在,是主宰万物的抽象的存在。这在中国文化的思维中是不能理解的。因为上帝不是可以看见的,非感官的存在,中国人一般否认这样的存在。中国人习惯于一切是感官之内的,形象的,具体的东西。就连汉字也是象形的,比附自然的各种声音形象,汉人习惯于在具体之中思维。这是因为形而上学不能发展。对于抽象的东西的接受,对于抽象的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天体力学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中国文化的感官的,具体的东西拒绝了思维,因为一切思维都是对非感官的东西的思维。出于现实中感官的东西就不需思维了,这样中国人的思维出于幼稚的阶段,也就是孩子气是合理的。


       文化的深度在无形的世界,思维的深度也是在无形的世界。孔子虽然强调思维,但是孔子自己的思维都是具体的,孔子看见猛虎吃人,说“苛捐猛于虎”,孔子观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见学生白天睡觉,说“朽木不可雕也'.....孔子一直是这样思维的。老子说”上善若水“,即使是老子这样的抽象也是具体的比喻。中国文化的在这二人的语言中都是具体的,形象的。这是中国人思维的特点。这种形式直接阻碍了逻辑学的发展,也阻碍了真正的哲学的发展。


       就现实而言,中国人对于哲学,科学的抽象性总是头疼的。对于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接受也是艰难的。即使是在中国的大学教授,抽象思维也是薄弱的。而在西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已经是很好的了。在中西文本的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就是贝多芬的音乐和二泉映月的比较,前者是抽象的思维,后者是处在形象境界中的情绪。在《相对论》和《易经》的比较中,前者是抽象的,后者还是形象的。在政治学中,中国的说法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而在西方是“民主自由”,在中医是把人体比喻成阴阳五行,而在西医中人体是细胞,细菌。在文字中,汉字是象形文字,西方是拼音文字。对于具体的一切的粘连造成思维不能离开具体的东西而超越,这样的思维是不能发展的。最大的限度就是“天”。“道”。


        “道”的表达在老子是很艰难的,不知道在汉语中如何表达这种抽象的东西,强名之曰道。这可见艰难。汉字是形象的,汉语表达抽象的东西就像用手摸天一样是够不到的。这就是鞭长莫及。工具和目的对象是不适应的,最终中国人接受了汉字的局限,习惯于象形的思维。这一件事文化基因。中国人一辈子都是处在具体的,形象的世界中。书法,中医都是形象的东西。


        对于超越感官的世界,即使是孔子也是打住的。孔子始终限定思维的范畴,思不出位,就是阻止思维进入抽象之中。这样中国人就是把感官当作真理的工具的。就是要知道梨子的滋味那样的真理。而要知道潜在的东西,超越感觉的东西怎么办呢?只有思维,但是思维与实践的过度的结合,就像《相对论》是如何实践呢?这里抽象思维进入《相对论》这样的境界,形象思维不能进入这样的境界。所以,中国的科学,哲学是不发达的。因为科学,哲学都是在抽象的思维中思辨一切的。而中国人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概念,拒绝对抽象的概念的思维。


      宗教作为形而上学,中国的宗教却是具体的雕像,是各种各样的,西方的宗教,伊斯兰教是抽象的天空的象征,基督教是抽象的上帝符号,十字架。中国本来有太极图,但是这种思维没有大面积地传播开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具体形象,这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因为中国人习惯就是这样,拒绝抽象,这就使形而上学不能发展。


      安静在具体是山村,社区的具体的生活,这就是“市井”思维,这种思维就是中国人的一辈子的世界,街道即世界。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具体的精神生活。中国人缺少对现实的超越的力量,超越也会受到别人的打击,这样中国人就是普遍的平均主义,向某个方向----世俗看齐。这样中国人对特殊性人是抑制的,直到磨平其棱角。中国人的成长就是越来越世俗化,也就是越来越俗气,接受世俗的教育比接受神圣的思想更加容易和迅速。我们看到中国人中熟悉的人在几十年中的思想不是升华了,而是坠入尘土,玩世不恭了。这种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


       本来在精神的成长中,应当是进步的,升华的,神圣的。但是这样的境界在感官的世界中是不能实现的。因为这都是形而上的东西。这阻碍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提高,这本来是术语人对于其存在的抽象性的思维,就是自己作为人的人类属性的深入,而自己作为人类,这是很难理解的。个体人变成人类的本质的属性,这就是个体的进步。西方具有上帝这样的人类的本质象征,向往上帝,就会升华个体生命。而中国文化中的人类的核心是什么呢',只能是具体的东西。具体的东西就是金钱权力,就是崇拜偶像。此外就一无所有了。黑格尔批评孔子是世俗的伦理学家,孔子缺少精神性的东西,这几乎是切中要害的。因为精神性的东西是超越的,而孔子始终是现实的。这样中国人就缺少理想主义者,对于做梦,西方是受尊重的,但是中国人对于超越现实的做梦斥为----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这是嘲讽的意味。


         总是处于感官的世界,就无法超越。也不能出现超人。也没有上帝的理念。这样思维始终是在具体的对象中,现实中,市井街道中徘徊。对于超越感官的东西的追求是痴心妄想。这样人们就只能目光短浅,盯着现实。现象,表象。


        仔细思辨中国文化的特点,会看到这种思维始终是离不开具体的对象的,即使是宗教的对象也是具体的,多神思想。这样就缺少唯一的集中点。所以中国人的思想就是松散的,人心是松散,导致难以团结。而且人与人的等级形式是很严重的,就是汉字的“众”字,也是两个人抬着一个人。这样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在汉字的思维中也这样的。有人反对汉字是阻碍中国思维发展的东西,但是汉字的走向拼音文字之路在几十年前的探索失败了。中国人就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观念,对于超越市井的东西拒绝接受。一个村子的人不敬其他村子的神庙。个人只能维护自己的家族颜面。而不会维护人类的颜面。不会尊重人类的唯一的目的。现实的,市井的生活限制思维的发展,这样是不是就是坐井观天呢?这种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超越的走向,看见的是街道的风景,而不是世界的风景。而且街道局限的思维也局限了人生,人们的思想局限在这种市井之中,哲学是不能进入的,科学也是淡漠的。中国的教育中的知识在街道和市井中都是无用的。因为数学,化学,物理学都不是市井中的学问,而是抽象的学问。所以,中国人对于超越衣食住行的知识都会拒绝-----你的知识顶不住一个馒头。这是对知识的奚落。即使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社会还是不需要这样的知识,而是需要如何见风使舵,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样的知识。这样教育和社会之间具有很大的裂缝断层。


       思考这样的东西,就会知道中国文化的特点,知道西方文化的特点,这种知识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有好处的。中国人的市井街道的局限性,西方人超越市井的抽象的思维打开了世界的时空领域。就像互联网,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相对论》都是超越市井的。超越市井,才能超越现实,超越现实才能进入理想。这是明显的次序。而人们第一对市井的超越的失败,就会卷缩在市井之中一辈子。这也是现实。(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